第46章 杭州長史,欲借君王御馬鞭

作品:《裂陽殘血

大年二十八,家家戶戶把面,作為官宦人家,要忙的事情更多。一大早,李府的下人們便在管家李忠的帶領下,忙碌起來。按理,大早上的,他們應該齊聚前廳,等候女主人訓話,不過李管家顯然很有人生經驗,自己年輕那會不也是一有機會便與渾家鬧騰到半夜,第二天直睡到晌午。

眼看著快到晌午了,李忠這才不緊不慢地把下人們都喊到前廳候著。給奴僕們訓話自然是女主人的事,作為主人,李問道在家只是渾家的吉祥物,家中事事都是月瞳說了算。正如在外面,公主是駙馬的吉祥物一樣。

僕人們剛散了,大王的詔令就到了,可把林月瞳高興壞了。一般來說,君臣議好了的事,在沒形成正式公文前,包括大王在內,都是不便外傳的,以免額外生出枝節,所以月瞳昨天根本就不知道李問道要升官的事。

月瞳一邊看著父王的詔令,一邊歡喜地替郎君換上正五品緋紅色的杭城長史官服,“哥哥,你現在也算是中品文官了。”

“馬上就要吃午飯了,要去衙門也是下午,現在穿上幹啥。”

李問道看著滿眼都是崇拜的小星星的渾家,無奈地說到。

“我偏要你穿,我就要看看哥哥穿上五品官服的樣子。”

說著把銀魚袋掛在了李問道的腰間。

午飯吃的早,畢竟二人沒吃早飯,飯後兩人照舊在床上親熱了一會。月瞳怕他誤了時辰,早早就打他下了床。

外面,天空比起前幾日越的陰沉,不時還有零星的鹽粒般的凍雨落下,約莫著就要下雪了吧。

杭城州衙就在王府附近,李問道的轎子剛到衙門前,就有差人上前拜見,顯然已在此等候多時。照例是拜見上官和同僚,刺史、司馬均一一見過,寒暄一番,好在李問道的英雄事蹟正在杭城被人傳唱著,刺史、同僚們對他這個駙馬很是客氣,年前緊急任命,可以看出大王對他這個小女婿的看重,沒人敢給李問道眼色看。

化夏自古儒風盛行,人人盡得中庸之道,只要不搶奪自己的利益,何必給自己多樹敵人?

一圈走下來,差人帶著他來到長史辦公的場所,兩個差官正恭敬地候著他。一般來說,州長史是個虛職,沒什麼實權,一州之責盡在刺史手中。但上州長史會兼任節度使,那樣的話,可就是位高權重了。杭城乃吳越國都,自然是上上之州,衣錦軍節度使一直都是其長史兼之。

李問道上一任的長史鄭牧之不知為何,沒有兼任衣錦軍節度使,兩個多月前,他調任明州刺史,算是升遷了。吳越立國八十多年來,鄭牧之算是個特例。

李問道微笑著衝著兩個差官點了點頭,把他兩請進了自己的廨房。這兩人是專屬於長史的僚屬官員,也就是專門給李長史跑腿的小官,都是正八品。一個姓張,另一個姓花,一番介紹,兩人告辭而去,那個一直陪著他的差人就站在門口,他是李長史的官僕,就是個州衙的衙役。

李問道透過敞開著的房門,看著張、花二人的略顯佝僂的背影,不勝唏噓。兩人都已是中年人了,看兩人剛才人情達練的樣子,怕也是在官場混了不少年的了,如今才不過正八品。自己年未滿二十,已是正五品的高官了,這一切,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與月瞳的關係是分不開的。

隨手翻看了一會書桌上剛才兩個差官送來的手抄本,上面都是一些歷年來杭城長史任職的情況,包括他們兼任節度使時的一些介紹。李問道眼睛一亮,立刻將門外的差人加了進來,“王保,請張、花二人來我廨房一趟。”

張敬、花榮二人,杭城本地人氏,乃杭城張、花兩世家的庶子。兩人都是二十多歲入仕,初為從九品下,因為是世家庶子,本就不被家族重視,再加上自己也沒什麼大的能耐,所以在官場混了十幾年,也不過從從九品下混到了正八品上。

張敬、花榮二人剛坐下,還沒等端起茶杯,就看見衙役王保走了進來。二人詫異地彼此看了對方一眼,也不敢多想,跟著王保又回到了長史廨房。

明義巷雖在城南,但離王府較遠,巷子也很安靜,黃昏時節,雪花漸落。張敬與花榮二人領著李問道走進這條安靜的巷子,張敬推開一扇柴門,請李問道先進,然後又和花榮一起領著李問道穿過花木繁茂的前院,來到一處安靜的房舍前,一個年輕的小廝走上前來,又把三人領進了一間整潔清雅的房間裡。李問道看了眼房間,挺大的,中間放了張八仙桌,整齊地擺了八把椅子,靠牆居然還有一個書架,裡面隨意地放著不少書籍,與門相對的那面牆有扇窗戶,簾幕低垂。

“張兄、花兄,好個清雅的場所。”李問道不由得誇讚起來,這裡還真是個談事情的好去處。

“駙馬謬讚了,這裡確實清靜的很。”二人恭敬地答道。

菜沒什麼特點,落個乾淨、應時,李問道特意叫的酒水讓張、花二人歡喜異常,李氏莊園的極品葡萄酒。就是價格嚇了李問道一跳,一罈子居然要五十貫錢,從陳記批出去不過二十貫一罈,幾經轉手後,酒肆裡竟要到了這麼高。好在菜不過百文大錢,不然李問道可就糗大了。下午離開家前,渾家隨便拿了幾張十貫的錢鈔給他,來明義巷的路上李問道偷偷數了下,剛好六張。

“不行,杭城居,一樣的大不易,以後出門得向月瞳多要點錢,不然萬一錢不夠花,多丟她公主的臉面。”

好在五十貫零一百文大錢沒白花,李問道終於搞懂了鄭牧之為啥特例地沒當上衣錦軍節度使。雖然他是文官,但是對軍權還是非常看重的,在知道杭城長史歷來都是衣錦軍節度使後,心中對嶽外公王錦儀非常的感激。如不出意外,春節過後,朝議如何處置右衛羽林軍後,自己就該兼任衣錦軍節度使了。

回家的路上,那雪下得更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