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熹宗舊事、巡查蒙學(第2/2頁)

作品:《紅樓如此多驕

這節前不打招呼,突然要去視察左安門蒙學,又擺出這般態度,顯然是想敲打敲打焦順。

但焦順卻並不慌張,反而暗暗鬆了口氣。

別處還不好說,這左安門蒙學卻被他視作根本,即便是忙著與軍械司鬥法,也不曾忽視蒙學裡的風吹草動。

故此蘇侍郎選擇左安門蒙學當突破口,反倒是正中了焦順的下懷。

路上無話。

車隊趕到左安門蒙學,蘇侍郎也不讓人通稟迎接,自顧自下了車,等焦順過來匯齊之後,便冷著臉微微一揚下巴:“前面帶路。”

焦順見狀,也不多話,只默默在前引路。

因蒙學裡也要放假過節,又搭上恰逢秋雨綿綿,各處師生都是人心浮動,那山長更是壓根就沒來學校。

故此這沿著教舍一路行來,倒聽了不少放縱笑鬧,撞見幾個追逐打鬧的頑童。

反倒是臨近工讀生們的教室,靜悄悄的全無聲息。

但這並不是說,工讀生就比蒙學童子更遵守課堂紀,事實上焦順領著蘇侍郎到了那教室裡,就見裡面空蕩蕩,壓根沒有半個人影。

這一來,蘇侍郎臉上便有些陰沉,隨行的吏員更有幾個露出幸災樂禍之色。

但焦順卻並不慌張,坦然對蘇侍郎道:“這工讀生不比尋常學子,有些課業在教室裡多有不便,故此下官專門差人又整理了幾間實驗室,興許是在那裡教學也說不定。”

蘇侍郎橫了他一眼,簡短的吐出兩個字:“引路。”

焦順便又引著他轉到了後面一處屋舍前。

就見門前上書‘格物致知’四個大字,屋內也不見桌椅板凳文房四寶,只當中有一圓形的小高臺,上面擺著臺不知用處的機器,裡外拆的散亂零碎,露出鏽跡斑斑的內部結構。

此時十幾個工讀生正聚在高臺四周,圍觀一名匠師打磨零件。

這匠師身上盡是汙漬,兩手穿花蝴蝶似的反覆演示,嘴裡卻是惜墨如金,偶爾開口也是笨嘴拙舌不得要領。

蘇侍郎隔門窺視了半晌,直到屋裡有人發現這群官老爺,誠惶誠恐的迎出來時,他這才向焦順提出了疑問:“傳授技藝,自然以實物演示為佳,然這些塾……這些匠師既是要授業解惑,總該選些口舌便給的才是。”

焦順無奈道:“大人有所不知,工匠裡手藝好又擅言辭的,幾乎全都是各工坊的頭面管事,縱然年老體弱,也多半已經攢夠了家底,如何肯來做什麼匠師?”

“倒也不是沒有例外的,但……”

焦順說著,苦笑搖頭:“先前就有個匠師仗著口舌便給,從不肯用實物演示,只把朝廷發的助學金全都納入囊中,結果頭一次考評就得了末位。”

“其實他教的也不算太差,中上水平總還是有的,但工讀生們惱他貪婪吝嗇,隱去名姓暗中投票時,還是大多給了差評。”

“結果他被唬的失了方寸,竟拿出教學補助賄賂相熟的學生,結果又被人揭發出來,還不等第二次考評就丟了差事。”

“不過下官也已經盤算好了,只等這頭一批工讀生肄業,就從裡面選些口舌便給技藝精熟的做匠師、助教。”

蘇侍郎早知道焦順搞出的這一套末尾淘汰制,原本覺得有違尊師重道之禮,但又想著工讀生和匠師畢竟不是正經士人學子,也就沒有多做置評。

如今聽說已有匠師因此丟了差事,蘇侍郎一時倒起了興致,先向焦順追問了其中細節,又尋了幾個匠師、工讀生旁敲側擊,打探他們對此事的看法,以及後續的影響。

問完之後,他沉默了許久,這才搖頭嘆道:“可惜、可惜。”

他雖看出了這末尾淘汰制的好處,但礙於各方掣肘,卻無法將其推廣開來,故此只能感嘆。

焦順大致猜出他心下所想,卻也並沒有點破的意思。

此後他又領著蘇侍郎,在工讀生的陳列室、宿舍等處巡視了一遍,最後更在蘇侍郎的要求下,在食堂裡與工讀生們共用了午餐。

這領導不搞特殊化自然為了體現親民的態度,可問題是焦順以前來的時候,總會帶上匠師們和十來個表現出挑的工讀生,去附近酒樓胡吃海塞一通。

眾人眼見這回又來了大領導,還以為席面肯定要升上一兩個檔次呢。

結果……

就這?

雖然不敢明著表現出來,但不少人都大失所望。

但蘇侍郎親民歸親民,注意力卻不曾放在這些人身上,將飯菜挨個品嚐了一遍,微微頷首,隨即放下了筷子,正色道:“那實驗室、陳列室佈置的都極好,也難為你短短數月間,從無到有的整治出這般氣象,不錯、不錯……”

頓了頓,又道:“等過完中秋,聯合研製火槍的事情,也抓緊了辦吧。”

焦順聞言登時大喜,這話雖說的不甚清楚,但卻是隱有要支援自己主導專案的意思。

而有了蘇侍郎的首肯,這事也就再無波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