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拿賊【中】(第2/2頁)

作品:《紅樓如此多驕

“就為這個?”

邢岫煙聽完反倒鬆了口氣,她原本還以為林黛玉是又遇到什麼過不去的坎了呢,卻原來是自慚形穢。

她坐到床上,伸手拉過林黛玉的柔荑,鄭重道:“若按照你的說法,我當面向史大姑娘示好,背地裡又慫恿你做我們爺的兼祧夫人,豈不是更是兩面三刀的小人?”

“這……”

林黛玉一愣,旋即再次把頭搖成了撥浪鼓:“姐姐斷不是那樣的人!當初也是為了我考量,才會……”

“那你把這事兒告訴寶琴姑娘,又何嘗不是出自好意?”

邢岫煙打斷了她的話,見她才剛養出些嬰兒肥的小臉上滿是憔悴,不由心疼的伸手輕輕撫弄,用哄孩子一般的口吻道:“這世上誰人無愧?只要你初衷是好的,便不必太過苛責自己。”

想了想,她又補了句:“說句不該說的,真正欺瞞史大姑娘的,其實是我們爺——可我們爺想要延續來家的香火,不也是為了孝道?”

這話就純屬往焦某人臉上貼金了,實際上他對於延續香火什麼的壓根就不看重,只是樂得打著這個名頭娶兩個老婆罷了。

事實上如果可以的話,他甚至巴不得再兼祧幾房,以一人之力直接湊個老九門。

林黛玉的心結自然不會這麼容易就消解掉,但把心裡話說出來,再有邢岫煙從旁寬慰,情緒也多少有些改善,等用了山楂水,更是覺著腹中飢餓。

邢岫煙見狀,忙吩咐讓紫鵑去廚房裡找些現成的,又好克化的食物來。

素雲聽了,擔心灶上人酸言怪語的,便自告奮勇陪著紫鵑一起去了廚房。

不想兩人結伴到了大觀園的廚房裡,就見裡面只有兩三個幫傭的守著鍋灶,且一個個魂不守舍探頭探腦的。

這園子明著是李紈在管,素雲也算半個管事,見此情景不由喝問:“怎麼回事?其它人呢?柳嫂子人呢?這眼見就要午時了,你們灶上是要唱空城計不成?!”

那幾個幫傭嚇的臉上變色,忙圍上來七嘴八舌的解釋道:“姑娘明鑑,不是我們偷懶,實在是方才鬧出一樁大事,因涉及咱們灶上的人,柳嫂子她們就過去幫著解勸了。”

“是啊、是啊,您瞧,這該預備的早都預備好了,正等著下鍋呢就出事兒了!”

“我們也不敢誤了做飯,可要是眼瞧著鬧到太太跟前兒,也傷了大奶奶的臉面不是?”

“停停停,先別吵!”

聽了這一籮筐,素雲腦仁都疼,忙抬手下壓示意她們暫時住嘴,然後點選了一個熟識的問:“你來說,到底出了什麼大事,竟連灶上做飯都給耽誤了?!”

那婦人這才從頭一五一十的說起來。

卻原來那墜兒的母親正是灶上的廚娘之一,平兒請示過王熙鳳後,便帶著將她喚到藕香榭內,做聲作色的表示墜兒已經招認了,讓墜兒母親不要自誤。

那墜兒母親初時一個勁兒的給自家女兒辯解,旁邊有婆子見狀,又疾言厲色的呵斥了兩聲,她便軟了,跪在地上涕淚橫流的求平兒高抬貴手。

陪審的婆子見狀便以為是結案了,但平兒卻瞧出不對來,遂暫時按下不在審問,轉而去打聽探春襲人那邊兒的成果。

結果那墜兒一味哭喊、抵死不認。

雙方互通有無,一時都有些吃不準,於是襲人便提議乾脆讓這母女兩個當面對質。

結果這一下子就鬧出了事端。

那墜兒母親一見女兒,劈頭蓋臉上去就是幾個耳光,邊打邊質問女兒到底是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兒,把二奶奶、三姑娘都給驚動了。

墜兒仍是哭訴不認,她母親愈發惱羞,當即拳腳齊下。

探春平兒見不是個法子,正待命人將她們分開,不想墜兒竟就一頭撞在了廊柱上,直撞的頭破血流人事不省。

當時藕香榭裡一陣大亂,探春急忙張羅著去請大夫,又命人取金瘡藥來給墜兒止血。

不想就這麼幾句話的功夫,也不知慌亂中誰露了底,讓墜兒母親聽出這是內外勾結的盜案,當即哭喊著衝出了藕香榭,自稱是屈打成招,又嚷著要見老爺太太,給自己和女兒申冤昭雪。

襲人忙命人去追,好容易才在半路上截住墜兒母親,卻也已經鬧的滿園風雨。

再之後,三人好說歹說,那墜兒母親依舊坐地撒潑,哭喊著要讓老爺太太主持公道,再不然就去報官。

平兒見不是個事兒,便派人來找柳嫂子,讓她這個‘直管上司’幫著解勸解勸,不想灶上的廚娘聞訊,都跑了去看熱鬧,這才出現了眼前的一幕。

聽完這些,素雲和紫鵑面面相覷。

半晌,素雲才道:“你自己把東西送去吧,我得趕緊去稟給大奶奶知道。”

其實這事兒李紈多半已經知道了,但萬一呢?她做為李紈的左膀右臂,自然是第一時間把訊息傳遞過去。

紫鵑也知道這不是計較的時候,當下勉強尋了兩樣點心,便匆匆回了瀟湘館。

且不提她。

卻說藕香榭裡,此時仍舊亂的一鍋粥彷彿。

探春倒還算鎮定,想要主持大局來著,可無奈此時她還沒想原著那般,得到王夫人的親口‘任命’,暗裡雖有李紈、王熙鳳背書,可也沒有明示眾人。

再加上因為最近剋扣月例的事兒,僕婦丫鬟們心底其實都壓著火兒呢,一個個看似是在調停勸和,實則不少都在暗中拱火、偏幫那墜兒母女。

這一來,形勢自然不是探春能把控住的。

於是這自天冷之後,就漸漸乏人問津的藕香榭,一時竟就成了颱風眼,越聚人越多、越卷人越亂。

等到王熙鳳和李紈聞訊趕到時,這左近已經聚集了一二百人,她們明著是替墜兒母女打抱不平,實則是想趁機鬧上一場,縱不能討來月例,好歹也出一口悶氣。

抱著這樣的心思,連素來說一不二的王熙鳳竟也是束手無策,畢竟這扣發月例的事兒本就是因她而起。

眾人心中惱恨,又自持法不責眾,自然不肯聽她的。

最後也不知那個挑頭,百十人簇擁著墜兒母親,呼呼啦啦直奔清堂茅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