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七月二十【下】(第2/2頁)

作品:《紅樓如此多驕

董恂一下子茫然了,他原本只計劃著要在學子們的重壓之下苦苦支撐,哪想得到學子們大敗虧輸,最後反而成了工盟在這裡唱獨角戲?

“要不,咱們去請示一下老師?”

那工讀生見他遲遲沒有開口,忍不住滿是憧憬的提議道。

顯然,和董恂一樣,工讀生們也都把先前發生的一切,當場是焦順在運籌帷幄暗中佈局——畢竟焦順逼著巡城御史立誓的事兒,董恂可早就原原本本的說了,有了這個提前鋪墊,後面的事情自然也都順理成章的歸功到了焦順頭上。

“不急!”

這話倒啟發了董恂,他看向大理寺門前,道:“老師深謀遠慮,若需要聯絡咱們只怕早該聯絡了,咱們就在這裡,等著看老師還有什麼籌謀就是。”

董恂選擇了靜觀其變。

但工盟鬧出這麼大動靜,又怎麼可能靜的下來?

大獲全勝的訊息傳到各處工坊,別說是原本就支援工盟的人了,連心存觀望的騎牆派也紛紛趕來助威,半個時辰後,聚集在大理寺的門前工人就超過了先前的學子。

一個時辰後,這個數字又猛增了四倍有餘!

眼見聚集的人數很快就要突破五千大關了,大理寺官員幾次出面勸說無果,最後只好由大理寺卿許泰親自出面,請焦順前去穩定局勢。

焦順一面讓栓柱暗中傳話給董恂,一面在門前臺階上慷慨陳詞,表示自己一定會把工人們訴求,原原本本的稟告給皇上。

得了訊號的董恂立刻帶頭山呼萬歲,然後便拜別焦順帶隊徐徐退去。

至此,大理寺門前這一場鬧劇,才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

當天下午,乾清宮內。

“善、善、大善!”

隆源帝翻看著焦順呈上來的密摺,當看到滿街工匠山呼萬歲的描述時,忍不住撫掌讚歎,恨不能身處其間親眼得見。

放下密摺,他滿面紅潮的在殿內來回踱了幾圈,卻依舊難以壓制住心中的激動情緒。

自登基以來,隆源帝就試圖超拔匠人分攤文臣的權柄,可卻一再的碰壁,直到焦順出現之後才算是見到了一絲曙光,而今日工人當街迫退近千學子的事情,則不啻於一輪初生的紅日,直照的隆源帝心頭熱血澎湃。

好半晌,他才勉強按捺住心緒,重又撿起那本密摺從頭讀起。

這一次皇帝更注重細節,也因此更為滿意焦順的應對處置——焦順並沒有隱瞞自己提前發現工讀生異動,並且提前誘使陳垨立誓的事情,不過給出的解釋是怕雙方萬一起了衝突,會毀了新政來之不易的局面。

識大體,善機變。

再加上撞進自己心坎裡的工業黨小作文,隆源帝對焦順的評價,早已經從最初的千金買馬骨,穩穩上升到了國之棟樑。

這樣人才的若不重用,還能重用什麼人?!

不過……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先找個妃子宣洩一下,雖然還有很多政務沒有處理,但讀密摺讀到熱血沸騰的皇帝,卻實在是按捺不住身體的衝動了。

……

此後數日間。

工讀生們乘勝追擊,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宣傳,將工學吹的天花亂墜,彷彿只要能繼續辦下去,往後無論士農工商就都有機會做官了。

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又不需要自己付出什麼代價,老百姓嘴上自然都是大力支援。

再加上大理寺門前的鬧劇,也迅速傳遍了全城,於是京城的輿論風向在短短几日之內,又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傳單上後面那句‘為名為利不為小民、談道論道不走正道’,更是成了無數人譏諷書院學子的口頭禪。

七月二十七,三法司上奏周隆一案罪證確鑿,皇帝強硬的勒令再審再查,中秋之前若查不出幕後主使,三位主審一併論罪。

七月二十八日,二十四家皇商聯名上奏,請求工學向民間【皇商】開放招生名額。

受這兩件事的影響,已經被逆轉的輿論,更是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八月初一,大朝會。

隆源帝趁勢提出要將工學獨立於蒙學之外,仿國子監的規制另設一座工學院,聚天下巧匠,擇其優而仕。

一時群臣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