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紅梅詩會【下】(第2/2頁)

作品:《紅樓如此多驕

史湘雲沉吟半晌,才終於後知後覺的恍然道:“這麼說,焦大哥實已有了兩全的法子,能解去我家的燃眉之急?那先前何不……”

說到半截,她又急忙收住了言語。

雖對商賈的事情不甚了了,可史湘雲也知道上趕著不是買賣的道理。

焦順既說是兩全的法子,又刻意等著史鼐主動登門求助,肯定是有需要史家去辦——甚或是隻有史家能辦到的事情,如今待價而沽,正是為了以後能夠佔據主動。

想清楚了這其中的因果之後,史湘雲沉吟了半晌,這才重又認真問道:“姐姐能否保證,這是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邢岫煙遲疑道:“他倒是跟我提過幾句,可我也聽不太明白,但大體上並沒有什麼行兇犯險的事情,於國於民也都有益無害。”

史湘雲聞言,毫不猶豫道:“既如此,今兒是我莽撞了,姐姐只當我沒跟你提過這事兒,等回去了我就敦請叔叔出面來談。”

說著,就要拉邢岫煙重新回到席間落座。

她是想幫孃家沒錯,可既然焦順有兩全其美的法子,能夠解決史家如今的困局,史湘雲卻也不會傻到為了偏幫孃家,而惡了未來夫家。

見史湘雲如此,邢岫煙忙拉住了她,勸道:“姑娘別急,往後咱們也不是外人了,有什麼都該商量著來才是——不妨先等我回去找爺討個說辭,若能兩相便宜,也省得姑娘空手而歸不好交代。”

聽她處處為自己考量,史湘雲心下不由得大是感動,同時也有種自此有了依靠的感覺。

老太太雖也體貼疼愛,可到底與史鼐夫婦關係更近,許多事情也不過是和稀泥罷了。

而寶姐姐雖是個熱心腸的,卻也不會主動牽扯進史家的內鬥當中。

只怕也唯有焦順這個未來夫婿,在面對史家上下時,才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著眼。

經這一番交心,兩人之間的關係也越發親近。

等落座時,史湘雲倒頂了林黛玉的缺,賴在邢岫煙身邊說說笑笑。

林黛玉因知道史湘雲日後要做邢岫煙的主母,對此倒也樂見其成,自顧自另尋了去處琢磨詩詞——旁的無所謂,只是專門避開了寶玉。

就在這時,外面襲人突然歡天喜地的闖了進來,揚聲道:“天大的喜事,老爺高升屯田清吏司郎中,不日就要走馬上任了!”

眾人聞言,也都或真心或假意的熱議起了此事,探春更是提議乾脆改了題目,寫幾首應景的詩來恭賀老爺高升。

內中有幾個心不甘情不願的,可也不好明著提出來——而這其中的典型,自然非賈寶玉莫屬。

他剛才還一副興致勃勃的樣子,如今聽說要給賈政歌功頌德,登時就萎靡不振起來。

眼見旁人都開始揮毫潑墨,他這親兒子總不好特立獨行,只能硬著皮拿起了狼毫筆。

可他論詩才本就只是中上之姿,距離釵黛湘雲多有不及,比邢岫煙探春也差著一籌,何況又最厭煩這樣的文章詩詞,勉強寫了兩首,自己瞧著都反胃,也沒臉讓姐妹們品評,自己胡亂團了丟進紙簍裡,丟下狼毫鬱鬱寡歡。

這期間陸續有人寫好了詩詞,請李紈和姐妹們品評。

旁人也還罷了,薛寶釵的一首《臨江仙·詠絮》卻是得到了眾姐妹的交口稱讚。

史湘雲更是愛不釋手,逐句大聲誦讀了一遍:“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然後搖頭晃腦的點評道:“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偏姐姐有這巧心思,反把它說的極好極妙,不落俗套。”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唯有寶玉大搖其頭:“姐姐這首詩原本立意新穎,然而偏沾染上了什麼仕途經濟,平白汙了詠絮之才,當真是可惜的緊!”

眾人聽了盡皆無語。

這本就是為了恭賀賈政高升,怎麼可能與仕途無關?

李紈當即呵斥道:“你又胡說什麼,這要傳到老爺耳朵裡,你瞧老爺不揭了你的皮!”

正說著,又有僕婦進來稟報,說是興隆街的大爺登門賀喜,因老爺不在家,太太便想讓寶二爺出去應酬應酬。

史湘雲聽了忍不住好奇:“你們家哪兒又多了個興隆街的大爺?”

不想賈寶玉卻氣惱道:“還不就是曾教過林妹妹的賈雨村!他如今到了京城為官,時常來家裡拜見老爺,來便來了,偏回回都要見我!”

湘雲又道:“自然是因為你如今長進了,能會賓接客了,老爺太太才叫你出去呢。”

寶玉一聽,更是惱的跺腳:“那裡是老爺太太,都是他自己要請我去見的!”

湘雲便笑:“主雅客來勤,必是因為你有你的好處,他才回回都想見你呢。”

這原是吹捧的好話,但寶玉卻仍是冷言冷語:“罷、罷,我可不敢稱雅,俗中又俗的一個俗人,並不願同這些人往來。”

見話趕話說到這裡,薛寶釵也忍不住勸到:“你還是這個情性改不了——如今都大了,你就算不願去考舉人進士,也該多見見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學一學那些仕途經濟,等日後頂家立業時,才不至被人矇蔽誆騙了去。”

這是誠心實意的勸說,但寶玉卻聽的徹底冷了臉,譏笑道:“姐姐這些話,日後還是留給別人聽吧,莫讓我這俗人髒了你那些仕途經濟的好學問!”

這話一出,饒是薛寶釵城府頗深,一時也禁不住七情上臉、紅了眼圈。

如今‘金玉良緣’已經過了明路,寶玉這番話大可解讀成讓寶釵另聘別人,照時下的風序良俗,對女方無疑是大大的折辱。

史湘雲幾個都氣憤不已,紛紛指斥寶玉不該如此。

甚至連林黛玉都忍不住替寶釵打抱不平。

詩會就此不歡而散,寶玉只覺在家百般不順,此後便一味與那蔣玉菡在外廝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