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顧忌

作品:《一路青雲

這一次海州市委、市政府的一把手均進行了調整,冼聞原本也有希望更進一步,畢竟他擔任海州市常務副市長已經有五六年的時間,要說對海州經濟建設情況的熟悉程度,還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他。

而且在海州擔任常務副市長期間,冼聞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早期與望海縣的合作、海州船舶工業集團的整合、海州臨港經濟開區的建設,以及最近船舶工業園區的建設等等,冼聞都是市裡明確的直接負責人。

憑藉這些資歷與成績,冼聞如果接任海州市市長一職,也不會讓人感到奇怪,要是海州市的班子沒有生變化,他倒也不會心急,可是現在新的市委書記、市長即將到任,他卻還是在原地踏步,也就由不得他心裡沒有想法了。

“飛揚啊,對於沈秘書長和邱廳長,你應該都比較熟悉吧?”雖然冼聞並沒有說什麼,但包飛揚還是能夠感受到他的失落,以及鬱悶的心情。

“都談不上熟悉。”包飛揚搖了搖頭說道“沈秘書長到省裡的時間並不長,我跟他見過幾面,感覺沈秘書長還是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他對臨港經濟開區、船舶工業園區的工作也十分關心,這次江海船廠會參與江北船舶總公司在海州的專案,也是因為洪省長與沈秘書長做了工作的緣故。”

冼聞點了點頭。包飛揚說的這些他也知道,不過原先傳出來的說法是沈國生來海州會先接替陳玉清市長的位置,等到明年換屆的時候再接替薛紹華書記的職務。雖然說沈國生以省政府秘書長的身份到海州擔任市長有些屈尊。但畢竟他是剛剛從中央下來的,在秘書長的位置上過渡一下,下來以後更好開展工作。沒想到這根本就是個煙幕彈,沈國生下來就是為了海州市委書記。

在這一次調整過後,海州市委、市政府一把手短期內不可能再進行調整,而其他位置對冼聞來說都不如他現在的這個常務副市長,哪怕是排名第三的市委副書記也不行。畢竟在從中央到地方越來越強調經濟建設以及海州市快展崛起的大背景之下,主管經濟的常務副市長的含金量要比一般的副書記大得多。

而且冼聞還從包飛揚的話裡聽出一層意思。很有想法、十分關心也意味著沈國生的控制**可能很強,人還沒有到海州,就已經開始佈局,江北船舶總公司加上江海造船廠。他們在海州的專案規模未必勝過大唐與海州船舶工業集團,但至少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考慮到合資船廠的敏感身份,通常不會直接參與地方政治事務,而海州船舶工業集團畢竟是市屬企業,作為市委一把手,沈國生真要干預海船的事情,也不是其他人能夠阻止的。

冼聞現在也不得不佩服包飛揚的先見之明,搶在沈國生任職明確前對海州船舶工業集團的人事進行了安排。這樣一來,就算沈國生到任以後,短期內也很難對海州船舶工業集團的班子進行大的調整。

“是啊。沈秘書長畢竟在tuan中央工作過,眼界肯定不同常人。”冼聞笑了笑“就是不知道沈秘書長對海州船舶工業集團以及海州船舶產業的展路線是什麼看法。”

領導班子進行調整,大家最擔心的就是領導對現在的政策有不同的想法,在華夏國現在這種長官意志往往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情況下,換一個領導就會換一個想法和政策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沈秘書長曾經說過一句話。叫作順勢而為。”包飛揚看了看冼聞“其實,放在整個歷史大勢中。我們每個人能夠作為的都非常有限,順勢而為,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冼聞若有所思地看了包飛揚一眼,順勢而為這句話的內涵非常豐富,既可以理解成海州的形勢已成,就算沈國生是一把手,也不可能逆勢而為,畢竟海州的展如果出現問題,沈國生這個新任的一把手肯定難辭其咎。

另外也可以理解成沈國生作為一把手,肯定掌握了大勢,他們就算現在手上掌握了很多資源,但是也不能夠跟一把手對著幹,還是要遵從大勢。

冼聞覺得,包飛揚的話裡這兩層意思都有。

冼聞與包飛揚接觸的時間比較早,甚至比薛紹華更早,他對包飛揚的政治智慧有非常清楚的認識,知道包飛揚不但有背景、有辦法,在政治上也不是菜鳥,而是非常成熟。

他點了點頭“確實,海州船舶工業產業鏈的大勢已成,我們現在要做的,也只是將各項工作做紮實,希望我們現在種下去的種子儘早開花結果。”

“不過對臨港經濟開區、對海州來說,只能說剛剛起步。”冼聞嘆了口氣說道“薛書記一直想要爭取石油總公司在海州上煉化專案,聽說上一次去燕京,剛剛有些頭緒,現在卻要離開,也不知道這個專案還能不能夠繼續下去。”

包飛揚道“是啊,薛書記的離開對海州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們也只有繼續努力,將薛書記想做但還沒有來得及做好的事情繼續做下去。我想薛書記到了省裡以後,也不會忘記我們海州,對海州來說,省裡有薛書記幫忙,有些事情說不定會更好辦。”

“對,飛揚你這句話說的好,有些事情我們總不能夠半途而廢。”冼聞終於精神一振“薛書記去了省裡,我們也算是在省裡有了靠山,對海州來說,這也確實是一個好訊息。”

包飛揚和冼聞相視一笑,兩個人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

對冼聞來說,他在省裡沒有強力的靠山,哪怕是王躍偉,他也不在核心圈內,何況王躍偉只是普通的副省長。

冼聞並不想放棄薛紹華這條線,雖然薛紹華的級別還不如王躍偉,但是薛紹華有背景,以後的展潛力更大。另外在薛紹華的手底下,冼聞這個常務副市長也幹得如魚得水,兩人配合默契,冼聞既不想、也不能輕易改換門庭。

但是薛紹華離開海州,曾經團結在薛紹華周圍的幾名班子成員的立場一下子微妙起來,過去大家站在一起,是因為有薛紹華這個強勢的班長,實際上內部也並不是鐵板一塊,薛紹華離開以後,大家都會有各自的想法。

目前看來,除了兩三個薛系的鐵桿,其他人很可能會重新調整自己的立場。

冼聞知道包飛揚並不屬於薛紹華這個圈子,包飛揚的背景同樣很大,他有自己的圈子,不過兩個人以前的合作比較多,也很默契,所以他第一時間沒有找別人,而是找包飛揚交流看法。

看起來包飛揚還只是一個正處級幹部,還沒有辦法參與市一級的決策,但是沒有人能夠忽視他的影響力。如果說海州想要成為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鵬,那麼臨港經濟開區就是這隻大鵬的鵬頭和雙翼,舉足輕重。

冼聞覺得,如果能夠得到包飛揚的支援,他在市裡的權力就不會遭到過份削弱。他已經做好了薛紹華離開後,自己手中的權力要被削弱的準備,但是他並不想失去一些最關鍵的權力,比如他分管的臨港經濟開區和船舶工業建設等等。

包飛揚很清楚冼聞的想法,他也確實需要有人在市裡支援。以前無論是薛紹華還是陳玉清,對臨港經濟開區的工作都非常支援,而且並不直接干預。現在換了人,以後的情況就很難說了,至少沈國生已經開始插手江北船舶總公司的海州專案,他也不能不有所準備。

“我跟沈秘書長不是很熟,跟邱廳長倒是接觸過幾次,江北船舶總公司的陳總冼市長你也應該打過交道,下午我跟邱廳長、陳總都打過電話,他們表示到了海州以後,先要抓緊時間熟悉情況,其次也都肯定了海州現在的展趨勢很好,這種好的趨勢應該繼續保持,要儘量避免生大的變化。”包飛揚說道。

冼聞的眼睛頓時又亮了起來,他不知道包飛揚與邱成德、陳文斌通電話是包飛揚打給他們的、還是他們打給包飛揚的,如果是後者的話,他也並不奇怪,就像他第一個找的是包飛揚一樣,無論是誰來到海州,在當前的形勢下,沒有包飛揚的支援,工作都將很難開展。某種意義上來說,得到包飛揚的支援,就是比得到他這個常務副市長的支援更重要。

當然,也因為得到包飛揚的支援更容易,雙方並沒有根本性的衝突,但是市長要掌握主導權,陳文斌要掌握船舶工業,與冼聞是有直接衝突的,再怎麼示好都沒有用。

不過冼聞卻從包飛揚的話裡面聽出了另外一層意思似乎邱成德、陳文斌與他的關係都不錯,而且這兩位新來的市領導並不會很急切地想要攬權。未完待續

喜歡一路青雲請大家收藏一路青雲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