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千層套路(第1/2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之所以對趙天成哭窮賣慘,是因為李陽不想做冤大頭。

可能這麼說有點繞,但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樣的。

在如今的大環境之下,但凡李陽這樣一個身價頗豐的企業家表現出一點點想要做慈善性投資的意思,就會被大大小小的領導吞的渣都不剩。

這一點都不誇張。

在十幾年之後,有句話叫做投資不過山海關。

這話可能帶有一定的地域偏見,可是無風不起浪,能夠傳出這麼一句話,肯定是有原因的。

在穿越之前李陽雖然混的不咋地,但江湖上的事兒他可是聽說了不少。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o2年的時候綏城市招商引資過去的一家薯片廠。

薯片廠是新加坡那面的華僑投資的,規模不小。在薯片廠建成之後,可能是這個華僑真心想要為家鄉做點事情,就拿了兩千萬出來搞了個什麼展基金。

華僑的願意是用基金進行投資,然後投資收益再用於當地一些必要的脫貧和教育建設。結果這兩千萬拿出來,委託當地政府共管的基金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本金都給分割完了。

基金這樣的用法把那個華僑給氣的夠嗆,可是嚐到了甜頭的各個部門從此之後就把這個薯片廠當成了化緣的地方,甚至一些清水衙門派了專人去坐班爭取贊助和捐款。

搞的這個華僑是給也不是,不給也不是;給,給不起。雖然都是些二三十萬的小贊助,可是蚊子多了那也是肉啊!只要口風吹出去,一年下來每個三五千萬都不夠。不給,跟當地政府的關係鬧僵了。哪怕是有大領導給背書,但是閻王好處小鬼難纏,各種各樣的刁難接連不斷。

最後沒辦法,那薯片廠幹了幾年之後便撤出了當地。

那是o8年左右的事情,那些年國內的薯片行業正式展迅猛的階段,很難說是不是因為當初這華僑的一個善舉,導致了這樣悲催的結局。

放到現在的李陽身上也是這樣,他想要為自己的家鄉做一些事情。但是作為生意人,他就需要用生意場上的方式去解決。

資本家永遠不會虧,但是一個好心人,就很容易成為被人拿捏的物件。

都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實際上窮山惡水出的更多的,是刁官。

現在的綏城,就是這樣的一個窮山惡水。

李陽到是不是怕趙天成,趙天成這個人他接觸了兩年下來,感覺人還是不錯的。但是其他的領導,他實在是信不過。

板著臉,被趙天成用一大堆的許諾折磨了半天之後,李陽輕輕的嘆了口氣。

“趙市長,我的趙哥唉。你說的這些我何嘗不知道呢?我也是綏城人,家鄉現在有這樣的困難,說實話我比你還心痛。但是我也得活啊!綏遠現在正是展的關鍵時期,正是大踏步前進從地方性企業向全國性企業買進的時候,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我要是不狠心一點,那很有可能就是滿盤皆輸。趙哥,你得知道我的苦處啊。”

“我知道,我知道。”

趙天成不知道李陽這是在跟他演戲,只是聽說綏遠要停止接收下崗職工安置,他就已經急壞了。

綏遠集團建材,食品和服裝三個分公司在去年一整年合計吸納了七百多名下崗職工,這只是紙面上的資料。其實綏遠集團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做出的貢獻遠遠不止這些。

因為綏遠集團強勁的展勢頭,依靠集團業務而興起的物流,餐飲,裝修,以及其他;零零散散的服務型崗位,最起碼也要多出兩千來。

在安置職工這一塊,李陽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如果沒有綏遠的支援,去年下半年趙天成可能其他什麼工作都不用幹了,天天就跟著下崗職工打機鋒啦。

情急之下,趙天成坐到了李陽的身邊,重重的拍了拍李陽的大腿。

“李總啊,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看看,咱們總能想到辦法折箇中嘛!你說下崗職工人數太多,咱們可以適當的減少一些人數,或者是咱們根據你們集團的實際情況,重新制定一個安置方案。可是停,絕對不能停啊。就像你剛才說的,你也是綏城人。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看著……看著那些下了崗的父老鄉親餓死在街頭嘛……”

趙天成是真急。

感受到他言語中的無奈和悲憤,李陽覺得火候差不多了。

“趙哥,其實按說接收幾百名職工過來,對於綏遠集團來說雖然有壓力,卻也不是接受不了的。我也不跟你說虛的,現在綏遠的展前景還不錯,我們反正都是招工,在社會上招收和接收政府的安置其實都差不多。問題在於,你們安置過來的職工素質普遍太低了!其中有一部分人,仗著是政府給安排的工作,還不服管理。在這些人看來,他們的工作崗位不是我們綏遠提供的,而是政府給的保障。有恃無恐,囂張的很啊!”

李陽還沒說完,趙天成便一拍桌子表了態度。

“回頭我讓勞動局那面派人過去!有這樣的人你直接告訴勞動局那面,把他們調離崗位,我看誰還敢起刺兒?!”

李陽很滿意趙天成的態度,不過戲還是要演全套的。

搖了搖頭,李陽嘆道“趙市長,我說的素質低可不光體現在工作態度上面。態度有問題的人是小部分,但是大部分的職工明明他想好好幹,可是卻無法勝任目前的崗位。你看,很多的職工此前是從瓦廠,從車床廠,甚至是從供銷社過來的。這些人沒有一線車間的經驗,工作中犯錯誤的時候很多。這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我們集團的產品質量品控,針對這個現象,我們廠的生產部門主管想了一些對策。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在崗位上針對這些職工進行深化培訓。可是你也知道,我們現在太忙了!集團的各項業務都在快展,基層的領導幹部恨不得一個掰成兩個來用,針對這些職工的培訓,佔用了我們很多的時間,我們實在是沒有那麼多的精力。”

“這個……”

說到這裡,趙天成是真犯了難。

他知道,李陽說的這些問題是現實存在的。

實際上在安置這些職工之初,他就已經預料到了有今天這麼一出。

當初面對那龐大的下崗名單之時,趙天成就頭痛這些職工該安排什麼崗位。這些下崗職工裡面,有的是十幾年的老車工,有的是幹了半輩子的電工。要是按照技能來說,這些都是很好的成熟工種。可是天可憐見的,哪有那麼多合適的崗位給他們安置啊?

如果不按照技能去安置,這些職工一切從頭再來的話,其實跟那些剛畢業的學生沒什麼區別。甚至在體力上還不趕年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