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不按套路出牌(求追更銀票)(第1/2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目前綏遠所有的業務裡面,其實真要說讓李陽省心的,還真就只有祖美蘭和李奉獻管理的服裝連鎖。

其餘的不論是綏遠建材,還是美好食品公司,李陽都還挺放心不下的。

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其實並不是因為什麼人的原因。不是說祖美蘭和李奉獻把服裝連鎖管理得好,不用李陽操心。

目前公司的中高層領導,能力其實都還算不錯。綏遠建材那面的秦喜斌就不說了,美好食品公司的朱娟能力其實也還不錯。屬於那種開拓不行,但是日常管理非常在行的管理型人才。

之所以讓李陽操心,主要是因為綏遠建材和美好食品公目前都處於一個比較關鍵的展階段。

都處於那種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在地方上已經展到了區域領頭羊,開始向省外進軍佈局全國市場的節骨眼上。

這麼說可能不太好理解。

如果舉個例子的話,就像是爬山比賽。

說有那麼一座大山,無數的人都想爬到頂峰,成為站在山峰頂的那一個。而美好食品廠這樣的企業,就像是那種已經爬到了半山腰,領先其他選手一步,但是差距又沒拉開太遠的選手。

他已經能夠看到山頂的風光在向自己招手,可是腳下就有追逐者著狠的想把他給拽下去。

要是能使上勁兒,一鼓作氣的爬到最頂峰,那麼他就可以站在山上,藉助地理優勢把後來的那些追逐者一個個的踹到山腳下。

但是要使不上勁兒,被人拉住,那結果就只能是一個——掉下山去,從第一名變成山腳下的一具無名屍骨。

這並不是誇張。

在9o年代,中國這樣的企業簡直是太多了。

二十多年之後,世人只知道可口可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9o年代中國賣的最好的飲料名字叫做“健力寶”。

二十多年之後,孩子們都喜歡吃肯德基,只有極少數上了歲數的人知道,曾經的中國最大的快餐連鎖名叫“紅高粱”。

這些曾經輝煌一時,但是卻泯滅在歷史長河中的品牌數不勝數。

“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這句話在李陽沒穿越過來的那個時代是無數小說裡面的爛梗,對於這話李陽其實是嗤之以鼻的。

因為書寫歷史的從來都不是勝利者,只是大部分的普通人,從來都只喜歡記住勝利者罷了。

自然的法則早已經規定,失敗者不需要被銘記。

將央視廣告招標大會的事情全權交給了於老四之後,李陽又給遠在香港的林嘉欣通了個電話。

於老四擔心現在林嘉欣沒在家,他越俎代庖摻和美好食品公司的事情會遭到林嘉欣和朱娟那面的牴觸,這個心結李陽肯定是要打消的。

而對於李陽的細心和於老四的尊重,林嘉欣很是欣慰。

在電話中聽到林嘉欣肯定會讓朱娟那面全力配合的再三保證之後,李陽這才放心下來。

現在企業大了,公司管理層之間已經不僅僅是人和人的問題,而是小團體和小團體的合作。

不論是於老四,還是說林嘉欣,秦喜斌,其實都代表了一個小團體的利益關係。

就比如說於老四,公司裡和他最親近的就是胡大勝那些原來從印刷廠出來的中層管理幹部。而林嘉欣則是始終帶領著美好食品公司。至於秦喜斌這裡,自然代表的是林業大學為主的技術骨幹。

現在公司各個部分之間雖說沒有什麼矛盾,但是李陽心裡明白,沒有矛盾是因為目前公司展迅,而且內部資源不缺。

越是在這種良好的展節奏之中,他這個作老總的就越是要把程式和公平端在心裡。

將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李陽這才走出了辦公室。

站在綏遠公司辦公樓下,看著天邊的火燒雲下,一群燕子正在和團結成一群和一隻燕鷹纏鬥不休,他淡淡一笑。

“雙拳難敵四手,鷹兄,團結才是力量啊。”

默默地祝那個快被啄光了羽毛的燕鷹好運之後,把自己的車子借了出去的李陽揹著手,迎著通紅的夕陽,慢慢的向職工大院的方向踱步而去。

......

接下來的兩天,王劍林那面還是沒有和郭建新搭上橋。

但是李陽卻再次接到了黃安行的電話,說是吳敬連已經從京城啟程前往了綏城。

事實上,李陽並不是第一個得到這個訊息的人。

吳敬連這種國寶級的經濟學專家,享受的國家津貼,受組織部那面格外關照的。

這種級別的專家到綏城,綏城這邊的組織部第一時間就接到了京城那面的訊息,並做好了接待準備。

而負責具體接待的人,自然是趙天成這個新任市長。

****。

一大早,趙天成就親自來到了綏遠建材,找到了李陽。

“你小子,和吳先生有這麼好的交情,怎麼不提前跟我說一聲?我前幾次去京城那面辦事兒,要是早知道你和吳先生有這一層關係在,說什麼也要厚著臉皮去拜訪一下啊!”

之前李陽跟趙天成吹過牛逼,說他在網上交了個網友,似乎是吳敬連的。

那個時候李陽是為了抬高自己,拿下綏美服裝城現在用的那塊地。但是李陽自己也沒成想,自己以前吹過的牛逼現在成了真。

看到趙天成一副激動又緊張的樣子,他打心眼裡感嘆人生際遇是如此的神奇。

誰能想到,自己隨便那麼一說,竟然真的成了真?

雖然現實和自己吹過的牛逼有那麼一丟丟的偏差,自己聊的網友並非是吳敬連,而是吳敬連的外甥女。可是這一切仔細一想,也是真夠巧的。

“趙市長,這你可就冤枉我了。其實我和吳先生這也是第一次見面,我和吳先生其實並不認識。之所以吳先生主動過來約見,其實還是透過他的外甥和外甥女看到了我關於香港金融局勢的一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