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問歸期(求追更銀票)(第1/3頁)

作品:《重生之驕陽似我

其實對於今天的這個局面,李陽早就已經預想到了。

本來馬話藤創辦騰訊這個想法誕生之處,想到的就是這幾個同窗好友。自己的出現,完全是一個意外因素。

對於除去馬話藤之外的幾個人來說,自己完全就是個外人。

所以在今天來赴宴之前,李陽就想到了自己肯定會被眾人提防,並且談及一些日後公司包括經營和股權方面的事情。

所以張志東和許陳華三人的牴觸和戒備,並沒有讓李陽有多少的反感。

相反的,他喜歡這種將最難開口,涉及到利益如何分配的事情放在最前面來解決掉。

應了那句老話——先小人後君子,人人都是君子。先君子後小人,世上無好人。

在合作之處,將所有傷感情的事情擺在明面上,大家趁著關係都還不算太熟,一股腦的揉碎了說開了,定成規矩寫進合同,然後從此之後嚴格按照這個規矩來,日後才能不傷感情。

相反的,如果剛剛開始一起創業,大傢伙就你好我好誰都好,那你且看吧......

到最後肯定為了蛋糕的大小打出個你死我活來。

這樣例子,李陽可見得太多了。

不說別的,就說他在穿越之前供職的那個商場,就是兄弟三人合夥開的一個家族企業。當初商場籌備的時候,兄弟三人是用盡了洪荒之力,搞了四千多萬把商場的地皮給盤了下來,裝修,推廣,招商。

那個時候三個兄弟真的是擰成了一股繩子,根本就不分你我,就是一門心思的想著將商場幹起來。所以對於股權怎麼分配,兄弟三人當初也就是象徵性的核算了一下,賺了錢了分成三份。

結果呢?

等到商場真的運營起來了之後,老大也就是商場的大老闆覺得他為了這個商場付出良多,又是聯絡政府關係,又是負責出面解決各種麻煩的,對於分成比例就有點不樂意了。

而二弟和三弟,則是想著風頭都讓大哥出盡了,又是評選了當地的明星企業家,又是當了人大代表的,兄弟二人卻只能在商場裡負責雞毛蒜皮的管理工作,費力不討好。

於是兄弟三人為了爭奪商場的話事權,鬧得可謂是雞飛狗跳。最兇的時候,三個親兄弟當著商場一眾管理層的面互相罵娘......

甚至於到了後來,兄弟三人的老婆介入爭奪戰,幾次在商場的財務室裡大打出手。

那場面,李陽這輩子都忘不了。

回到當下。

李陽申明瞭自己的態度和立場之後,馬話藤和張志東等人明顯對於他的態度更加熱切了起來。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喜歡只拿錢,其他別的事什麼都不管的投資者。

尤其,是這個投資者還明確的表達了日後追加投資的態度。

要知道,騰訊這種網際網路企業,幾乎是就燒錢的代名詞。

網際網路公司跟實業企業不同,產品的研並不是主要的花銷成本。真正耗資的,恰恰是在軟體產品開出來之後,市場推廣,使用者培養,特別是在沒有確定的變現渠道這段時期,那可真是花錢如流水且完全看不到回頭錢。

當下最火爆的網際網路企業瀛海威時空就是個活生生血粼粼的例子。

作為中國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開拓者,瀛海威時空在成立之初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1995年,張樹新和她的丈夫創立了而瀛海威公司,在當時瀛海威時空是國內唯一立足大眾資訊服務,面相普通家庭的開放網站。

“進入瀛海威時空,你可以閱讀電子報紙,到網路咖啡屋同不見面的朋友交談,到網路論壇中暢所欲言,還可以隨時到國際網際網路上走一走。”

這個概念放在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震撼了群眾一整年。

因為在當時根本沒多少人知道網際網路這東西是幹嘛的。

可是不得不說,在中國網際網路的展初期,瀛海威時空扮演了一個啟蒙者和領導者的角色,他是第一個形成公眾品牌效應的網路公司,在第一屆最受使用者歡迎的中文資訊網站評選中,瀛海威毫無爭議的贏得了全國網友的一致投票。可是讓人遺憾的是,張樹新在隨後的幾年,一直沒有找到網站的盈利模式。

她想過做城市網站,退出過“網路中國”和地方資訊港的專案,想做網上圖書館,甚至還投資開網路遊戲,但是這些盈利嘗試無一例外的全部失敗了。在95——97年這三年時間裡,瀛海威員工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知道2ooo年之後我們會掙錢,但是我們不知道現在該做什麼。”

就這樣,這個當時全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在艱難求生中掙扎了整整三年,到了當下的97年,公司已經燒光了張樹新幾次融資來的兩千多萬美元,可是始終沒有找到成長的方向,網站全能型,會員制收費的運營模式也沒有得到網民的認同,到現在的6月份,瀛海威時空雖然還在全國做著大力的推廣,但是網站月收入已經下跌到了3拾萬元,儘管開展了大規模的全國巡迴推廣,可是全國的註冊網民就只有六萬人。

眼看著,就是馬上就支撐不住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