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禮物與五子棋(第1/2頁)

作品:《貴女穿書守則

看著夏初捧著匣子,愛不釋手的模樣,鄭氏摸著她的頭,淺笑道“你爹就說,你必定會喜歡的。”

她喜歡的是這份殊為難得的心意,而不是東西。

“是,我很喜歡,謝謝父親母親。”夏初抱著匣子,笑了笑“時辰不早了,母親今兒忙了一天了,早些歇著吧!女兒也該回慈和堂去了。”

“也好。”被她這麼一說,鄭氏還真覺得渾身的倦意都湧了上來,頓時也覺得這個女兒貼心起來,竟讓她有些捨不得她離開。她家的孩子竟是這樣的懂事,真真叫人心裡頭都暖了起來,怪道說女兒是爹孃的貼心小棉襖呢!“你個小人兒家還幫我帶著幾個孩子,也累了吧?彩雲是你祖母身邊妥帖的丫頭,回去叫她給你捏一捏解解乏再睡。”

“好的,母親,我知道了,女兒告退。”夏初福了個身,便頭也不回的走了。

鄭氏悵然的看著她小小的背影跟著前方打燈籠的丫鬟消失在夜色之中,這才喊了嬤嬤備了水,預備洗個熱水澡解解乏,再睡下。

連日來陀螺似的忙碌,她也是真的累了。

夏初回了慈和堂,洛子謙還未睡下,見她回來,懷裡還摟著個不小的匣子,不由笑了起來“這是得了禮物?給我看看是什麼?”

“祖母又笑話我,”夏初含笑走上前,也不拒絕,將那金玉匣子放在了榻上開啟,笑道“也不是什麼名貴的,不過樣子倒是新鮮,想來家裡的姐妹們都會喜歡的。”

洛子謙看了一眼,便笑了“你個小鬼靈精,又變相跟我討東西,好了好了,顧嬤嬤,快拿給她吧!”

夏初一愣,下意識問道“什麼?”

顧嬤嬤應了一聲,笑盈盈的走向了裡屋去,不多一會,便也捧了個古樸的紅木匣子過來。

洛子謙接過,開啟看了一眼,方才推到她面前“今兒是你十歲生辰,本該大辦的,只是你侄兒滿月衝了去,倒是委屈了你。這個翠玉鐲子雖比不得你從前那些,但已是不錯,以後便帶著吧,只是切莫磕碰了,值不少銀子呢!”

外表看起來十分尋常的硃紅木匣子裡鋪了一層大紅色的軟布,襯得那碧綠的翡翠手鐲越的盈盈生光,透水而亮,只一眼,便是成色極好的。

一旁的顧嬤嬤眼中透過一抹疑惑,什麼叫‘比不得你從前那些’?三小姐這麼小的孩子,能有過什麼好飾不曾?老夫人後頭置辦的私房裡頭,這件雖不是頂好的,卻也是靠前的好東西,怎麼竟還說出這樣的話來?

洛子謙卻並未在意自己的失言,她都這把年紀了,還講究這些個做什麼,顧嬤嬤也是她身邊的老人了,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是不會給她漏嘴的。

這點把握,她還是有的。

這個翠玉鐲子,是夏家老太太去後,守完孝,夏老爺子為了補償她,特意帶她去飾鋪子裡選飾的時候,偶然碰上一個採石人偶得的翡翠原玉,未經雕琢,看起來古樸質雅,灰撲撲的毫不起眼。飾店壓價的厲害,她實在喜歡的緊,便出了一百兩銀子買了下來。

那玉石並不很大,不過成人巴掌大小,打成鐲子,她是帶佈下的,夏老爺子的意思,不如分成幾塊給她鑲頭面,她卻喜歡那整塊的瞧著大氣清透,自有一股子靈氣,便硬是讓人掏了個鐲子出來,餘下的才打了幾個墜子鑲嵌,這些年66續續的送人,其中有一對耳墜子就是給了鄭氏的。

只有這個鐲子,她一直都沒有給人。

那時她便想著,等她日後若是還能有個女兒就好了,正好可以給她從小帶到大,小女孩兒帶這個正正好,也不必取下來,等日後長定了,那鐲子倒像是天生跟著她的一般,水靈靈的,瞧著就舒坦。

可惜她一直沒能得個女兒。

夏雪她沒給,夏挽秋更是輪不上,但她卻願意給夏初。

她這樣的女子,天生便是這翠玉一樣的人,玲瓏心肝兒,搭配的正正好。

“你若是喜歡,便拿去戴。”洛子謙面色淡淡的說。

夏初抬頭,望向她淡色的面容,眼底藏著一絲隱約的遺憾和期待。

前世,從來都只有她賞人,便是皇帝私庫裡的好東西,她想要什麼也不過說一聲,便自己取來用了,從不曾見他有半句反對。久而久之,皇帝甚至都習慣了,在不費心為她準備‘賞賜’,不過是比貴妃高一等罷了。

至於底下的妃嬪,也不過是趁著年節或是她的壽誕才能給她送送禮跟風應景,她還真沒得過別人特意為她‘精心準備’的禮物。

所以,不管是夏慶還是洛子謙給的,她都十分的高興,並且珍惜。

“我很喜歡。”夏初的眉眼略過一絲暖意,眼底帶著淡淡的歡喜,便是這樣的歡喜,於她而言都是極少見的“多謝……你。”

洛子謙立時笑了起來。

她取了那鐲子,替她帶上,晶瑩的碧色,襯得她白皙的面板越明媚了“不鬆不緊的,恰恰好,等過幾年,便一直戴著,莫要取下來了。”

“好。”她摸著鐲子,涼涼的貼著肌膚,卻一點都不覺得冰冷,鄭重道“我會一直戴著的。”

“嗯。”洛子謙點點頭,笑道“這就下去休息吧,我也該睡了。”

“是,”夏初欠了欠身“孫女告退。”

第二日就是臘八。

晚上用的自然是臘八粥,就連宮裡頭都賞了兩碗下來,這大約是皇帝重新夏彥的訊號,否則他一個三品京兆尹,還真拼不過那些一二品的大員。能叫皇帝賜下宮裡頭的吃食,就說明他在當今心中掛了號,是數的上號排的上位的大臣了。

兩碗臘八粥,每個人不過沾一口。

當然,指著這個吃飽也不現實,桌上可有不少各家送的臘八粥,還有自家的。味道都很一般……通都是大鍋煮了分派的東西,米糧雖然精細,到底是熬的太久,便是好吃也有限。

家人攏在一處,也沒分派到各房的院子裡,就在前院裡擺了兩張大圓桌,男女共一桌,一家人正好擠了個滿滿當當,熱鬧的不行。

過得幾日,江陰那邊的書信總算是來了,夏慶給兩個孫子取好了名字,大的叫夏志,小的叫夏遠,取得是‘志存高遠’的寓意。

雖說普通了些,但聽著意頭好,家裡人都很滿意。

鄭氏在家裡又呆了兩個多月,過完了年,又等梅氏雙月子做完,身子好的差不多了,她便收拾了東西,帶著小女兒來開回到江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