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皇后監國4(第1/2頁)

作品:《戾王嗜妻如命

別人都想著怎麼勵精圖治,唯獨李鴻淵想著如何逍遙,足見,他從根子上,就不是個好皇帝。

然而,一個皇帝到底好不好,也不僅僅是其個人言行上來看的,最主要的還是看天下黎民百姓,是否安居樂業。

只要讓子民們富足,那麼,其餘的事情,都可以忽略再忽略。

靖婉去年的時候,還在好奇殿試的情況,還曾想過成為皇后之後,就有機會見識一下,今年就坐在了現場,同樣是與李鴻淵共享龍椅,其實是可以在龍椅旁邊安放一把椅子的,不過,李鴻淵好似從來就不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等待的過程其實挺無聊的,為了打無聊的時間,靖婉就詢問了一下之前會試的情況。

當對於皇后參政成了習慣,對於靖婉的問話,也基本上就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詳細的與靖婉說了會試前十的基本上情況。

靖婉點了點頭,估摸著這十個人裡面,四五個是幹實事的,不過,這種事也不能妄下定論,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並非少數。也有人不會說,不會寫,只會做。

“皇上,六公主七公主都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不若就在這一批進士中,給他們挑選駙馬?”

現在做了駙馬對前途也沒有妨礙,相信很多人都願意尚公主的,不僅僅是那些考中進士的寒門子弟,高門大族中的優秀子弟相信也是願意的,與皇家扯上了關係,多少都能沾上一些便利不是,只要不是傻的,想必都不會推卻。

雖然公主們都“遭到嫌棄”被“趕出”了皇宮,但是,她們日後的夫君,不會像她們姐姐姑姑等人一樣,多數都是資質平庸之輩,說得更不好聽一點,就是爛泥扶不上牆,所以,只要她們夫君爭氣,她們未嘗不能一二品的誥命夫人。

“此事皇后決定就行。”李鴻淵淡聲道。

他連自己兒女的婚事都不會操心的,自然不會去管其他人的破事兒。

所以說,如果不是靖婉想到,那些本來應該是金枝玉葉的公主們,大概都要成老姑娘了,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知道演變成什麼德性,是破罐子破摔,活一天算一天?還是變得喜怒無常各種作妖?都很難說。

靖婉點了點頭,現在所有的未婚公主都集中在一起教養,想想她們以前的日子,因為各自的母妃地位不同,她們的地位也不一樣,現在變成一樣,有些人心裡有落差,有些人逮著機會要報仇,肯定會出么蛾子,還是看管嚴一點,多調派一些人手,也多給她們增加一些課程,不得閒了,也就不會鬧事兒了,調教好了,也能給她們選擇更好一些的夫君,畢竟,不能不厚道的去坑害那些好兒郎不是,尤其是有能力又有大志向的,被妻子帶累了,實在是有些可惜。

靖婉將事情在心裡過了一遍,殿試完了再做安排。

“對了,到吏部參加評測了宗室有多少?”靖婉問道。

主要問的還是李鴻淵的那些兄弟們,其他的宗室,儘管在執行的時候,俸祿也在裁減的範圍內,裁減卻並非一步到位,這頭一年只減一成,之後每一年增加一成,直到只剩下一成,畢竟,他們多數是拖家帶口的,一大家子,總要給他們一個緩和的過程,所以說,想要繼續過好日子,就必須自己找事情幹,不過,好在是宗室的權利本來就被削弱得有點慘,也不純粹只存在坐吃山空的人,不乏一些優秀人才,因為與天子這一支的血緣越遠,被壓制就會越輕,努力奮進,總會有一席之地,而依照李鴻淵現在的政策,他們爬上高位也未必不可能,所以說現在那些大概都慶幸自己沒有自暴自棄混吃等死。

駱沛山面上有點猶疑,“回皇后娘娘,旁系的宗室倒還好,算是在正常範圍內,就是皇上的那些兄弟們,現在只有五王爺,七王爺,十一王爺這三個人。”

後面的,年齡尚小,沒去測評不奇怪,他們只有一部分有親孃,花費也不算大,只要不大手大腳,那點俸祿其實足夠他們過好日子了,當然,不能有刁奴就是了,好吧,這事兒也需要過問過問,好歹是皇家人,可不能被下人給欺負了,這老師也得請。

沒想起來就算了,這想起來,事兒還真挺多。

不過,這參與測評的人,確實是少了點。“從位高權重,給皇上辦差,號令其他人,到現在身不由己,做人下屬,拉不下面子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們覺得能撐下去,那就隨他們的便吧。”沒了俸祿,也沒了各種孝敬,這生活水平肯定一落千丈,死要面子活受罪,怨得了誰呢。“五王爺身體欠佳,倒是可以適當優待一些。”

“皇后娘娘倒是多慮了,五王爺學識不差,脾氣也挺好,做一些清貴不甚操勞的事情是綽綽有餘的。”

如此聽來,他大概還是混得最好的一個,想來也是,因為身體的原因,什麼事兒都沒參與進去,不管是誰登基,像他,都應該是屬於過得最好的那一批。“甚好。”

“關於其他王爺,皇后娘娘怕是有一點誤解。”

“哦?怎麼說?”

“娘娘莫不是忘了,他們當初都是被下了藥的。”最後幾個字,駱沛山的聲音不自覺的低了下去。

靖婉怔了怔,這才想起來,的確是忘了這一出,想想也對,子嗣對於當下人而言,何其的重要,都沒希望了,誰還想著去奮鬥,自然就頹廢了,有一天算一天,死了拉倒,反正也不指望什麼香火了,願意站出來的幾個人,倒是顯得不同了。

“回頭讓龔九去瞧一瞧,真正霸道不可解的藥,大概也只是少數。”

“皇后倒是菩薩心腸。”基本沒開口的李鴻淵,微嘲諷的對靖婉說道。

靖婉倒是不以為意,甚至對李鴻淵笑了笑,“沐安,現在就去傳話龔九,然後你跟著到各府走一圈,就說奉了皇上的旨意。”

李鴻淵嗤笑一聲,最大逆不道的事情,朝臣們幫他兜著,不讓他傳出壞名聲,他媳婦兒現在更是幫他刷名聲,還真是“多管閒事”,不過,這種事情,李鴻淵也懶得去計較。“駱愛卿,你幾個孫兒也該挪動挪動了,不過好歹是皇后的兄弟,還是別太是差勁兒了,不然,豈不是給皇后丟臉。”

“皇上,他們在翰林院才呆了一年呢。”靖婉不由得提醒他。

“窩在翰林院,本質上就是奔著內閣去的,意思意思就得了,沒誰規定一定要待滿三年。”

瞧著他不當一回事的態度,不僅僅是靖婉手癢,旁邊的臣子們都手癢,翰林院,被你說得那麼“低俗不堪”,不揍你揍誰?可惜啊,他是九五之尊,揍誰也不能揍他。

算了,氣著氣著也就習慣了,就不要跟他一般見識了。

由此可見,苦逼的,被坑的,絕對不僅僅是朝臣以及某些王爺,這個隊伍只會越來越龐大。

而下面的考試也接近尾聲,有些人已經停筆,有些人還在奮筆疾書,滿頭大汗。

這其中,也有李鴻淵熟悉的人,前世沒有恩科,現在顯然是提前參考了,李鴻淵隨便抽調了幾分,大致的瞧了瞧,評選文章,其實很考研一個人文學功底的,李鴻淵處理事情的能力很強,但是在這方面的修養如何,除了靖婉,其他人基本上都不知道,所以,在聽到李鴻淵犀利點評的時候,心中詫異,然後對照他點評的卷子,不止一個人心中暗暗驚歎,以前都他孃的誰說的,皇上除了一身皮囊一無是處的?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不說就能判斷他的學識多高,但是,能夠信口拈來,並且直指要害,一針見血,這沒點功底能做到?別的不說,在場的大人們,未必能第一時間跟上他的思路,這就已經能看出問題了。

朝臣們悄悄抹汗,皇上果然是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