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帶你吃元宵(第1/2頁)

作品:《戾王嗜妻如命

隔了兩天,據說睿親王生病了,而且似乎是從年初一晚上開始的。

聖上已經封筆,但在過年期間,諸位已經封王開府的皇子,卻基本上會日日進宮,便是已經出嫁的公主,進宮的次數也比較勤,讓難得清閒的樂成帝享受一番天倫之樂。

樂成帝最近雖然看李鴻銘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但怎麼說也是一直都看重的兒子,過年期間自然也不說那些讓人惱火的事兒,睿親王其實也稍微的鬆了口氣,只是莫名的病倒了,這對李鴻銘而言,又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

柳王妃帶著孩子入宮,眉宇間明顯的有些疲色,卻還在強顏歡笑。

樂成帝皺眉問起,柳王妃看似顯得很輕鬆,輕描淡寫,“累父皇擔憂了,王爺並無大事,只是有點風寒,王爺也想進宮侍奉父皇,又擔心會過了病氣與父皇、諸位娘娘以及其他的親人們,那就真真是不孝不悌了。”

蘇貴妃適時的多問了幾句,“本宮瞧著銘兒年前都還好好的,你一向也是個賢惠的,不至於照顧不好他,何以輕易就染了風寒?”眉宇間也染上了一絲絲擔憂。

柳王妃不經意的蹙了蹙眉,“是兒媳的錯,只是,王爺已經很久沒入後院了,每日回去基本都在前書房,兒媳最多隻能派人去詢問一聲,王爺有時候很晚才會歇著。”

說得再簡單一點,心力交瘁才是生病的主因。

蘇貴妃快的摁了摁眼角,開口卻是斥責,“這卻是怨不得你,只是那混賬東西明知道正是過年喜慶的時候,不好好歇著找晦氣,皇上都封筆了,他能有什麼事兒要忙的?如此不孝,枉為人子,合該好好收拾收拾了。”

“愛妃這話嚴重了,他正病著,你這個當母妃不心疼就算了,怎麼還說他的不對?回頭多叫兩個太醫好好瞧瞧,儘快養好了。”

“那孽障就是自找的,皇上你管他作甚?吃了苦頭,下回就知道厲害了。”

樂成帝好笑,“哪能放任不管,十五之後他還要為朕分憂,有得他忙的。”

“是妾身淺薄了。”

樂成帝回頭又賞了不少好藥材下去,讓柳王妃在家照顧他,知道他們是一片孝心,不過等養好了身體再盡孝不遲。

其他人就看著這婆媳二人一唱一和的,就化解了李鴻銘在樂成帝那裡的不要印象,而且能被抓把柄的地方,蘇貴妃可是半點沒客氣數落了出來,其他人還能說什麼?

那什麼,自己下手弄個半死,好過別人下手直接弄死。

裡面彎彎繞誰不清楚,可是根本就沒他們開口的機會,說到底,還是樂成帝心疼兒子,換一個不受寵的試試,同樣的招數,說不得還會被訓斥。

本來看著李鴻銘前些日子頻繁出錯,一再的被訓斥,惹得樂成帝大怒,不少人都暗自竊喜,結果呢,還沒等到他們做什麼呢,就又被他給扳回來了,如何不惱不恨,而對於李鴻銘選在這個節骨眼上演苦肉計,打感情牌,也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沒錯,就沒幾個人相信李鴻銘是真的得了風寒,十有*是他自己故意的。

就因為選擇這麼一個特殊的時候,才讓人始料未及。

李鴻淵冷眼旁觀,他最近可是收斂的性子,在做乖兒子。樂成帝都還在奇怪他怎麼轉性兒了,結果李鴻淵沒給他好臉,他這心裡反而踏實了。

風寒而已,誰又能懷疑什麼,幾個月看不出名堂,等過了一年,到時候睿親王府的後院再無動靜,自然就會有人著急了,起初的時候,或許還不會對睿親王本身有什麼懷疑,但是當懷過孩子的人都再無動靜,到時候可就……

李鴻銘一直都不是特別的注重孩子,總想著等登基之後想怎麼生就怎麼生,如果知道自己不能生的時候,他還能花幾分精力在朝堂,幾分精力來生孩子?

年初的這些天,左不過是親朋好友相互串門拜年,而等到初六之後,差不多就該是下面的人給自己上峰拜年了,自然還有拉關係的肯定是必不可少。

駱家自然是比前些年都熱鬧無數,最忙的大概還是屬王氏,誰讓她主持中饋,需要方方面面處理妥當。在其位謀其政,她是當家夫人,這也是必須的,當真為了讓她清閒清閒將手中的權利分出來,她心裡多半會不高興了,不僅是她,哪家都是一樣。不過如她幾個妯娌基本不與她爭權,不在暗中給她使絆子上眼藥,給她省了很多的麻煩,她就應該燒高香了,勞心勞力還一肚子氣才是真憋屈。

等到走親訪友告一段落,在十一二開始,家家戶戶又開始66續續的掛起燈籠,更有達官貴人諸多人家,在萬燈樓附近的幾條街開始搭建燈摟、燈塔、燈臺。

而從十三開始,元宵等會就開始了,直至十五,連續三日徹夜燈火通明。

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開始送花燈。駱家新嫁的女兒算起來也就只有駱靖薔,她沒孫宜嘉那麼幸運,在出嫁之初就懷上孩子,不過在前不久,出嫁的姑娘一兩年不懷孕都挺正常,不過因為孫宜嘉的原因,駱靖薔便是不說,心裡大概都還是有點著急,幸運的是,在前幾日診出了喜脈,而幾乎是後一日,大姑奶奶駱靖淑也傳來好訊息,懷上了二胎,這對駱家來說,自然也都是喜事。

他們兩家都各送去了一對大宮燈,一對彩畫的琉璃燈,兩對小燈,希望她們孕期平安。至於駱家有沒有不育的親朋,送燈以求添丁吉兆,靖婉就不得而知了。

而孫宜嘉,自然也收到了來自定國公府的燈,孫老夫人讓人送來的。

直至十五,這一日晚上出門的,可就不只是小輩了,幾乎是全家出動,不過,遺憾的是,孫宜嘉依舊不能出門,差不多就是這些天了,那小傢伙隨時都可能出來,駱靖博自然是被留下,他倒是無所謂,待明年帶著妻兒一起,豈不更妙。

而樂成帝也會在今晚出來,帶著后妃,未出嫁的公主以及未開府的皇子,與民同樂。

吃了一頓各種滋味的湯圓,靖婉與長輩們一樣穿著盛裝。

與上次中秋的路徑不太一樣,從一開始就是衝著走百病去的,不論已婚還是未婚的女性,結伴而行,見橋必過,所謂走橋渡危,祛病延年。

在京城中,除了某些地方的小橋,大概也就是萬燈樓邊上的河流,以及護城河上有橋了,因為萬燈樓在城內,與任何一面的護城河都相隔甚遠,除了那些接近護城河而居的人,大概都不會刻意的走去那裡。

不過因為達官貴人家的女眷眾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河道兩邊都直接被清場,而且為了避免兩頭迎撞,基本上都規定了路線方向。

靖婉挽著駱老夫人的胳膊,旁邊是駱家的其他人,跟著大隊伍慢慢的向前移動,甚至有點摩肩接踵的味道,在啟元十多年,靖婉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如此密集的人群,當然啦,還是沒有前世某些特殊環境那麼恐怖。

不過,走太快駱老夫人的身體估計也吃不住,這樣像是漫步一樣,但也正合適。

一共走了五座橋,差不多花費了一個時辰。

走完橋,長輩們將小輩都給“攆走”,她們或是三五相邀繼續漫步,或是找個地方做一做嗑嗑牙,屬於他們的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