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劫爭

作品:《圍棋血風錄

董宜賓是一位擅長官子的棋手,風格有些類似霍九思。他長期負責道場的管理工作,比賽下得很少,但誰都知道他實力不凡,是目前白雲道場的席大弟子。對陣蘇揆之,他又有先手之利,蘇揆之卻已經連戰四場,大家都覺得他極有可能終結本次擂臺賽。

比賽前,兩位棋手各自就座,蘇揆之說“我讀了董先生的《手筋妙選》,寫得很好,令蘇某受益匪淺。”

原來,蘇揆之對董宜賓不甚熟悉,也找不到他近期的棋譜,便找來他的著作,細細讀了一遍。《手筋妙選》是董宜賓為中級棋友們寫的一本手筋教材,內容還算淺顯,蘇揆之突然提起此書,讓他有些意外。

他說“哪裡哪裡,不過是給初學者寫的小書,讓蘇先生見笑了。”

“非也,越是給初學者寫的書,越是不好下筆。必須對棋理理解得極為透徹,講起來才能深入淺出,讓人領會到其中妙味。董先生能把這本小書寫得生動有趣,可見對棋理已經融會貫通,頗得謝先生的真傳。”

“蘇先生過獎了,還請您在盤上指點一二。”

“好,請!”

兩人閒聊著,也就免去了鞠躬的規矩,董宜賓夾起一顆棋子,先下了一手小飛掛。他今天袖口有些寬,為了防止刮到棋子,還得用一隻手托住袖子。

雙方先在棋盤下面展開了接觸戰,蘇揆之主動夾擊,董宜賓單託對方高拆二,手法很細膩,然後單關跳出。蘇揆之穩重地單關補棋,董宜賓也在中腹橫跳補棋。

場上還有幾處大場沒佔,兩人就這樣持重地自補,大家都有些意外。呂冠雄說“蘇先生這麼下,是他的風格。沒想到董宜賓也不急不慢的,這局棋恐怕會下得很漫長。”

雙方又在右下角短暫接觸,依然沒能形成戰鬥。接著蘇揆之壓縮對方模樣,走出了一塊厚勢。可這厚勢在對方的模樣中就顯得有些孤零。圍棋中,厚與薄都是相對的,即使是一般意義上很厚的棋,當週圍的敵軍更厚時,就會顯得薄。只有兩眼瞪圓的棋,才是最厚的,任憑外界山崩地裂,他也是活棋。而像現在這道厚勢,連一個明確的眼位都沒有,很容易變成對方的攻擊目標。

董宜賓毫不手軟,馬上就飛攻過來。蘇揆之整頓棋形,將頭走暢,並瞄著對方的缺陷。

大家覺得,這裡的進攻恐怕也到此為止了,黑棋雖然還沒有眼,但棋形堅實,出頭順暢,攻起來難有成效。況且本局的節奏似乎是點到為止,雙方都在迴避大規模的激戰。

可沒想到,董宜賓並未罷手,而是用了一招象步飛攻了過來。這招棋形狀很奇怪,一般飛攻都是小飛或者大飛,象步自身連線得不完善,很少有人採用。但這局棋因為黑棋出頭廣闊,白棋逼近一路,可以讓黑棋的出路更加狹窄,因此是特殊場合下的好手。

蘇揆之也沒想到這手,一時有些茫然。他的第一感覺是要衝斷反擊,這是氣勢上的唯一選擇,不如此就顯得有些軟弱。算了多個變化以後,他覺得可行,就不再做別的考慮,直接沖斷了。

之後的變化看似激烈,其實雙方早已算清,只不過各自實現自己的目的罷了。黑棋在中央走出一隻眼,整塊棋暫時安定了。而白棋將中腹加厚,之前的缺陷也消弭於無形。

下到這裡,白棋十分順調,加上本來的先手利,局面已經處於領先。姜志遠說“先手棋如此運作,看來師兄是想穩穩拿下啊。蘇先生將近百手也沒有力,以這種狀態下後手局,未免有些消極。”

此時盤上大格局已定,只有黑棋模樣裡還有缺陷,尚不知如何定型。大家紛紛感慨蘇揆之本局已顯出疲態,看來連續作戰還是對他有影響,導致今天戰意低沉,恐怕這局有些困難了。

翌日再戰,董宜賓似乎對局面很滿意,先對中腹大龍進行補強,杜絕後患,再來衝擊黑棋大空。

按照一般的手法,白棋很容易掏活黑角,如此一來,黑方的模樣將直接開口向著白棋剛剛補強的大龍,白棋可直接踏入黑棋模樣成活,這是何其理想的構思。

董宜賓也以為這是必然的演進,他還不忘充分展示區域性手筋,連續兩番碰過以後再夾入角里,對方只能下立,他再頂,只要對手一擋,他便可以做活。

卻沒想到,蘇揆之並沒有擋。他寧願讓白棋拐出來,將他的棋形衝破,也一定要拐下吃住一子,不讓對方活棋。

這一下讓人大為吃驚。被對方拐出來是基本的裂形,連初學者都知道不能這樣下。但在此時,老老實實地擋住只會樂敗,黑棋只有放手一搏才有機會。如果白棋衝出來,黑棋的模樣蕩然無存,只剩下一二路的空,根本不值一提。可白棋想做活也並不容易,加上中腹大龍還有不安定因素,一旦形成纏繞,黑棋的機會就來了。

呂冠雄大笑道“逼得蘇揆之這麼一位棋形專家走出裂形,可見他的形勢吃緊得很啊!”

他這麼一提醒,大家鬨堂大笑。若是別人這樣下倒還可以理解,蘇揆之這樣下,卻有一種非同尋常的戲劇性,這手棋完全背離了他的圍棋理念。

但不得不說,這也是區域性的強手,白棋如何做活真得費一番思量。最理想的情況是,將這塊白棋和中腹大龍連通,兩塊棋將連成一整塊活棋,免卻後顧之憂。可對方絕不會坐視不管,中腹必將生激戰。

董宜賓對這手棋也很吃驚,第一感是自己作戰絕無不利的道理。可認真算下來,又覺得兇險萬分。若是被分斷,兩塊白棋都不好活棋,必然要付出一些代價。可此時也別無選擇,只有先拐出再說。

激戰之中,蘇揆之二路託入白棋邊空,白棋已不敢再應,這裡的實空損失頗多。可為了活棋,只好先放在一邊。白棋一路掙扎擠出一個活形,黑棋則剛剛好能將兩塊白棋切斷。現在,打入的棋子掏活了,中腹大龍卻受到了威脅。

蘇揆之用最嚴厲地手段破眼,頓時白龍陷入生死不明的狀態。這時再來反思白棋在優勢時的自補,並未把棋徹底走活,那麼這一手棋花得值不值就成了疑問。

就職業棋士的經驗來說,這麼大一塊棋死是不容易的,關鍵在於怎樣活得更體面。蘇揆之招招叨著白棋的眼位,讓人十分難受,白棋逐漸陷入苦戰。無奈之下,白棋只好開劫,透過打劫來做活。

按常識,這麼大的一塊棋,本身劫很多,基本不會打輸。問題是對方利用劫爭可以在別處獲利,此時雙方實地十分接近,白棋不能出現絲毫損失。

白棋之前都是優勢,現在卻搞得大龍成了打劫活,實在有些悽苦,大家都覺得蘇揆之迎來了機會。

如何找劫材也是圍棋裡的一門大學問。可以說,劫材是棋盤上的一種無形資產,有時候完全用不上,可真到拼劫材的時候,一枚劫材就有可能決定勝負。味道好,不損實利的劫材當然是最好的,現實情況卻往往是為了某個要命的劫,即使是損劫也得打。損多少尚可接受?損過以後能不能把劫打贏?這都是圍棋裡極艱深的問題。而有些劫材隱藏得極深,普通局面下是毫無意義的下法,到了打劫的時候卻成了愉快的劫材。

這個劫打得十分膠著。雙方都有大量劫材,糾纏了六十多手也未見高下。蘇揆之劫材少,只能連找了幾個損劫和對方糾纏。本來沒有這個劫的話,雙方還可以拼官子。現在蘇揆之先損了四五目棋,那他勢必要在劫爭中決一死戰。

接下來,董宜賓在中央找了一個沖斷的劫材。這裡黑棋的斷點很多,找劫的次序很不好掌握。而董宜賓下的這一手馬上引起了一陣騷動。

看上去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先手,但往下演變會現,區域性的折衝走完後,白棋氣被完全收緊,在左上角已經吃掉一個彎四的棋形裡,竟會多出一個斷的先手。這裡並不是尋常意義上氣緊的棋形,之前誰都沒注意,可一旦成立,會一連多出兩個劫材。白棋只要換個次序找劫,完全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如此緊張的局勢裡,竟然讓對手多出兩個劫材,董宜賓的形勢急轉直下。最後,白棋只好放棄打劫,在中腹做眼。黑棋也樂得讓白棋補活,自己將劫解消,這裡平白多出來十一目棋,把之前的損失連本帶利地撈了回來。

大家一陣哀嘆。姜志遠說“這麼好的一盤棋,最後輸在了一手找劫上,可惜可惜!”

黃廣源感慨道“勝負果然只在一念之間,師兄若是多算一算,一定能看出這裡的差別。可在比賽中就是會有鬼使神差的時候。”

後面的官子對職業棋士來講幾無難度,雙方還是收完了,一直下到三百零三手才結束。最後黑勝四目。

圍棋比賽終局時一般在二百多手,過三百手就是很漫長的棋局了。等到終局時,天已經黑了。

喜歡圍棋血風錄請大家收藏圍棋血風錄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