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棋聖劉仲甫

作品:《圍棋血風錄

等坐下細看,顧墨白就傻眼了。這一套棋譜不是像現代棋譜那樣,每顆棋子畫成圓圈,圓圈裡標上數字表示落子順序,而是用斜長方塊表示棋子,棋子上以漢字標明次序。一眼望去,整張棋譜亂糟糟的,根本看不出雙方的棋形。

若是現代棋譜,顧墨白即使不擺出來,簡單看看就能知道雙方怎麼下的。可這本棋譜不行,若不在棋盤上擺出來,真不知道雙方的行棋次序。

他找了張棋盤,費力地認著譜,在棋盤上一步步地還原雙方的招法。這個過程就叫打譜,是圍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

劉仲甫是宋朝哲宗、徽宗間的國手,稱霸棋壇二十餘年,據時人評價,其棋力已出前朝棋聖王積薪“兩道”。《春渚紀聞》中記載,劉仲甫曾旅居錢塘,觀棋多日後,打出一塊招牌“江南棋客劉仲甫,奉饒天下棋先”。當地富戶不服,出銀三百兩,請棋品最高者和他爭棋。行至五十手,劉仲甫已成敗勢,再行至七十手,劉仲甫突然把棋子收了起來。大家以為他要耍賴,他卻說“早聞錢塘圍棋高手如雲,我觀棋多日,已知錢塘棋手品次,才敢立出這塊招牌。現在,請讓我為大家剖析一下這幾日看過的棋局。”

他一連擺出七十多局,邊擺邊講,每局棋勝著在何處,失著在何處,無一差錯,眾人皆歎服。他又擺出剛才那局棋說“下到五十手時,大家以為我必敗,其實我自有回春妙手,二十手後可見分曉。”果然,七十手後,劉仲甫之前下的一顆子揮妙用,最終轉敗為勝。

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劉仲甫除了會下棋,分析棋局也很高明。而顧墨白找到的這套書裡,竟然還夾帶了一些劉仲甫的棋評,這可讓他喜出望外。一邊打譜,一邊參考劉仲甫自己的解說,更能體會到他當時對弈的思路。

隨著棋子一顆顆的擺到棋盤上,模糊的棋形終於得到了具象化的呈現。顧墨白馬上感到了一種沉重的歷史感。這盤更為久遠的古譜並不像他所知的古譜那樣,一上來先從容不迫地拆邊、掛角、拆二,而是從第一個角部就展開激戰,一直殺到整個下半盤。而上半盤還是隻有兩顆座子。

圍棋一般分為佈局、中盤、官子三個階段,所謂中盤,就是圍繞棋子死活展開的戰鬥。由於佈局時局面廣闊,大家都沒有生死問題,所以不容易生激戰。可劉仲甫的棋不是這樣,他們那時好像還沒有形成標準定式,很少在一個角部下成大家都能認可的區域性定型,常常會出現一些定式以外的強硬招法。對方為了避免吃虧,必然正面應戰,最後下得雙方都沒有根據地,只能拼命死戰。他們的棋似乎沒有佈局階段,直接就進入了中盤戰。這就顯得比清朝的圍棋更為原始。

可是細看他們的戰鬥,卻讓人不得不感慨,幾乎每一手都走在筋和形上,處處扣人心絃,真是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啊!

而劉仲甫的評論沒有一句提到過雙方的目數,全是在講出頭暢不暢,作戰時機是不是合適,總之,全是圍繞著戰鬥進行的。在顧墨白看來,有些戰鬥完全沒必要,只要穩健地收一收空,區域性就已經便宜了,何必非要下得那麼激烈,將自己也置於險境呢?

實地就像是棋盤上的現金,把現金揣在兜裡,心裡才是最安穩的。在人工智慧出現以前,人類圍棋的展方向就是越來越重視實地。別說古代棋手,就是到了吳清源、坂田榮男時代,圍棋也主要以戰鬥為主。吳清源先生晚年講解年輕棋手的棋局,有時隨便擺出一個參考圖,就顯得激烈無比,這是舊時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而隨著小林光一、趙治勳等現代大師崛起,實地變得越來越重要。李昌鎬更是大幅革新了人們對於實地的認知,很多新的定型都以味道好地收住空為宗旨。在人工智慧出現前幾年,棋手對於實地的熱愛已經近於瘋狂,從前的高低搭配變成了低低搭配,任何一方想成一小塊空,都要面臨對方的打入破壞。那段時間,雖然棋的風貌變得極為好戰,但本質上是由過分重視實地引起的,這和古代的好戰完全相反。

過分重視實地,是一種不均衡,過分重視戰鬥,也是一種不均衡。只有均衡的棋,才最接近棋道。顧墨白突然覺得,自己作為接受過實地派洗禮的現代棋手,能夠給這個時代帶來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一種新的價值!多麼誘人的想法。世界冠軍有很多個,但推動過圍棋展的人卻寥寥無幾,如果能改變人們的思想,他就可以躋身其中。可不管怎樣,都必須贏棋,只有贏棋,才能被人注意到。而要贏棋,就要學習古人的下法,提高自己的力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變強、贏棋、革新觀念!想到這裡,顧墨白不禁熱血沸騰。

那天下午,他打譜到了忘我的境地,簡直把自己當成了劉仲甫本人,看到對方的應手,總會不由自主地去想,如果是自己,下一步會怎麼下。再看劉仲甫的招法,往往出乎他的預料。激戰當中,劉仲甫總是能挑出最激烈、最緊湊的棋來下,可以說,不看透後面二三十手棋,隨時都有可能崩盤。這樣的棋,自然容易引人入勝。

不知不覺,天色已將晚,看門的弟子催促大家離館。顧墨白問後才知,這裡的書是不能借出的。想想也不難理解,這些線裝書價格不菲,真要丟失或者損壞,可是很大的損失。

他意猶未盡地吃完晚飯,回到宿舍,突然想起顧墨白自己就有一些圍棋書,趕緊翻出來瀏覽了一遍。《玄玄棋經》自是不會少的,《四子譜》、《受三子譜》也在其中,這兩本是古代的定式書。還有一些一些雜七雜八的對局集和死活題書。

在現代,《玄玄棋經》和《陽論》、《棋經眾妙》、《官子譜》並稱為死活題四大名著。《陽論》和《棋經眾妙》是日本人寫的,而《官子譜》是清人所著,顧墨白從未聽人提及,想必還未問世。現在能看到的只有《玄玄棋經》,也就難怪大家把他當做死活題第一名著了。由於《玄玄棋經》裡的棋形比較奇特,缺乏實戰性,顧墨白以前很少翻閱,現在突然有了興趣,就拿出來看了看。

這一看,才現自己之前的印象並不準確,《玄玄棋經》的內容也十分豐富。開篇部分收錄了《棋經十三篇》和劉仲甫的《棋訣》,是重要的理論著作,中間有一些定式和對局,後面大量篇幅都是死活題。顧墨白之前看到比較多的是死活題中的一些奇異形狀,像什麼長空射雁,五虎入山。現在一看,其中大部分題目都十分精妙,人深省。他如獲至寶,開始認真研究起這本棋譜。

喜歡圍棋血風錄請大家收藏圍棋血風錄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