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少年與書生(第1/2頁)

作品:《唐聖

能讓在場的所有唐國將士表現出如此恭敬的態度,並且能在輕描淡寫間將懸於半空的所有刀意全部禁錮,然後摧毀的存在,自然不會只是一個普通人。

而少年之所以感應不到書生身上的半點真勁氣息,可能還有另一種情況。

那便是,對方的修為,已經遠遠過了他。

只要對方刻意的隱藏實力,將所有氣息隱於血脈之間,少年自然就無法感應到。

可是少年如今的刀術修為已至五境,書生若是比他厲害,只能是人神或聖人。

在少年的認知裡,唐國的人神只有兩位,便是滄海,崑崙二位上將軍。

那兩位他都見過,所以自然可以排除。

那麼,答案便只剩下一個,眼前這位書生,便是那位傳聞已久,在很多年前便以武入世的唐國帝聖!

這樣的實力,結合起唐國諸將的恭敬態度,少年愈確定心中的猜測。

只是有一點讓他想不通,都說唐帝是在多年的戰場生涯間弄神成聖的,身上的氣息理應裹挾著生死之間的殺伐之力才對,可如今緩步而來的書生給人的感覺卻是如此的平靜祥和,看上去不僅沒有半點殺傷力,反而讓人一眼便頓生好感。

他自城內來,眼含星光。

溫暖的想讓所有人都去親近。

少年為自己的這個念頭感到奇怪,隨即便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的左手握緊了那把黑金刀鞘,右手不知不覺將古刀提出了半寸。

刀吟聲繼續響起,似是渴望戰鬥。

一絲虛無縹緲,卻極盡鋒利的刀氣自寸許的刀口間瀰漫而出,懸於少年身前三尺之地,劃出了一個絕對領域。

若是書生敢繼續走過來,他必然要提刀而上。

雖然,他來唐國,並不是為了殺人,只是想給這個在他印象中變得十分差勁的國家找些麻煩。

而若那位書生真的是唐國帝聖的話,他更不想與之起衝突。

打不過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他有位很要好的朋友,與唐帝有著斬不盡切不斷的血脈關係。

若是知道自己和唐帝動了手,無論結局如何,他應該都會很失望吧。

心念至此,少年於驕陽暖風下輕輕嘆息,眼神很是複雜,和往日裡的他,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心緒。

而此時那位緩步而來的書生已經行至城門前,他停步止身,蘊含著淡淡星光的眸子先是在少年的身上停留了一瞬,似是在進行打量。

然後他又望向了少年手中的那把古刀,感受著古刀之下的五境之力,他輕輕點了點頭,卻沒有做過多的表態,只是眼眸深處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沉默了半晌後,書生抬頭朝著四周看了一眼,先是示意將士頭領和所有護城守衛起身,讓他們各自回去養傷,順便將倒地不起的那些守城將士帶回去救治。

只留下幾位傷勢不重的守城將士守在這裡,繼續日常的城門管理工作。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所有人按照書生的吩咐迅離開。

有書生在此,唐國諸將的心神瞬間安定下來。

只是那位也已受傷的將士頭領卻沒有選擇離去,而是依然駐守在此間。

除了職責所在,讓他必須堅守崗位外,他也想看看,那位少年究竟是何方神聖,在大祭司的神通之下,對方又會表現出怎樣的驚慌之色。

而在唐國諸將各自離開之後,書生又扭頭望向了四周,對著仍舊站在城門口不遠處看熱鬧的那些散修遊俠說道“唐國是個很適合修士遊歷修行的地方,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歷練一番,增長見識和修為,也有很多本國散修熱情好客,喜歡與外面的修士交流切磋,但他們都在唐國主城內,並不在這城門前。所以你們若是繼續待在此處,只怕對你們的修為增長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是有違你們來此的初心。”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書生的臉上的表情很淡,情緒平和。

聲音亦很溫柔,似此間暖陽一般落在那些散修遊俠的身上。

那些心高氣傲的散修遊俠先是愣了一瞬間,似乎是沒想到唐國這位身份尊貴的大祭司竟然會主動和他們說話,並且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沒有半點架子。

然後他們的心裡便升起了一種莫名的慚愧情緒,有些後悔在城門口停留這麼久,耽擱了修行不說,還給這位唐國大祭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很快,所有散修遊俠便對著書生告罪一聲,隨後便各自以很快的度離開,順著那條筆直的官道去向唐國內城。

等到那些人的背影消失於城門口時,書生轉過身來,再次將目光放到了少年身上,然後開口道“把刀收回去,我可以當做什麼都沒有生。”

這句話有些莫名,不僅是少年,就連留下來的將士頭領都有些意外。

他定定心神,往前走了一步,然後輕聲提醒道“大祭司,就是這個小子將我們……”

話沒說完,書生便轉過頭來看了他一眼,沒有開口,但是眼眸中想要表達的意思卻很分明你在教我做事嗎?

領頭將士心中微寒,湧上喉嚨的話頓時嚥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