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第五節(第1/5頁)

作品:《三體3:死神永生

【掩體紀元67年,二維太陽系】

程心和AA把第一批文物向地面運送,除了拆去畫框的十多幅油畫,還有兩尊西周時期的青銅鼎和一批古籍,如果在1G的正常重力下,她們是肯定搬不動這些東西的,但在冥王星的弱重力下,搬運起來並不費勁。在透過過渡段時,她們按羅輯的叮囑,先關上裡面的門,再開啟通向外界的門,否則她們會同文物一起被湧出的空氣吹到半空中。在開啟外側門時,過渡段中的一點空氣立刻在冥王星的嚴寒中被凍成一片飛舞閃亮的冰晶。她們開始以為照亮冰晶的是“星環”號上的探照燈,但當冰晶飛散後,她們發現遠處“星環”號上的探照燈已經關閉了,來自太空的光芒照耀著冥王星的大地。使“星環”號和黑色方碑在白色的地面上投下長長的影子。她們抬頭仰望,立刻在驚駭中後退了兩步。

太空中有一雙大眼睛在盯著她們。

那是兩個發光的橢圓形,其結構像極了眼睛,都有白色或淡黃色的眼白和深色的眼球。

“那個是海王星,那個是天……哦不,是土星!”AA指著天空說。

兩顆類木巨行星已經被二維化。天王星的軌道在土星之外,但由於前者目前正處於太陽的另一側,首先跌落到二維的是土星。二維化後的巨行星應該是圓形,只是從冥王星上看,視線與二維空間平面有一個角度,於是它們在視野中變成了橢圓。兩顆二維行星呈現出清晰的環層結構。二維海王星主要有三個環區,最外層是藍色的環,看上去十分豔麗,像這隻眼睛的睫毛和眼影,那是由氫氣和氦氣構成的大氣層;中部是白色環,這是海王星厚達兩萬千米的地慢,曾被行星天文學家稱為水-氨大洋;中心的深色區是行星核,由岩石和冰組成,質量相當於一個地球。二維土星的結構類似,只是外側沒有藍色環。每個大環區中還有無數更細小的環區,構成精細的結構。細看時,這兩隻巨眼變得像兩個年輪,剛剛鋸斷的大樹露出的那種嶄新的年輪。每顆二維行星的附近都有十幾個小圓形,那是它們被二維化的衛星。土星外側還有淡淡的一個大圓,是二維化的土星環。太空中仍能夠找到太陽,仍然是一個剛能看出形狀的小圓盤,發出無力的黃光;而兩顆行星遠在太陽的另一側,可見它們二維化後面積的巨大。

但兩顆二維行星沒有體積,它們厚度為零。

在兩顆二維行星發出的光芒中,程心和AA搬著文物穿過白色的降落場,走向“星環”號。飛船流線型的光潔機體像一面大哈哈鏡,把二維行星的映像拉成流暢的長條,這個外形本身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水滴,呈現出一種令人寬慰的堅固和輕捷感。在來冥王星的航程中,AA就曾對程心說過,她猜測“星環”號的船體中可能有一定比例的強互作用力材料。當她們走近時,飛船底部的艙門無聲地滑開,她們沿著舷梯把文物搬進艙裡,然後摘下頭盔,在這溫馨的小天地中長出了一口氣,感到一陣歸來的慰藉,不知不覺中,她們已經把這裡當成家了。

程心問飛船A.I.,是否能收到海王星和土星方面的資訊。她的話音剛落,資訊視窗就鋪天蓋地湧出來,像一場要把她們埋葬的彩色雪崩。這情景讓她們想起了一百一十八年前的第一次誤報警,不過那一次湧現的資訊畫面大部分是媒體有組織的報道,而現在,新聞媒體似乎完全消失了,大部分畫面沒有具體內容,有的一片模糊,有的劇烈晃動,更多的是各種毫無意義的近景;但也有一部分畫面被斑斕的色彩所充滿,那些色彩都在變幻流動中,呈現出精細複雜的結構,有可能拍攝的是二維平面。

AA請求A.I.篩選出一些有內容的畫面,A.I.問她們想要哪方面的資訊,程心說要太空城方面的。氾濫的視窗被瞬間清空,很快出現了有序排列的十幾個視窗,其中的一個視窗放大到最前方,A.I.介紹說這是十二小時前海王星群落中歐洲六號太空城的畫面,該太空城原屬於一個城市組合體,打擊警報公佈後組合體解體。

這個畫面很穩定,視野也很廣闊,拍攝的位置可能是在太空城的一個極點附近,展現的幾乎是城市的全景。

歐洲六號太空城已經停電,只有幾束探照燈把晃動的光圈投射到對面的城區,懸浮在城市中軸線上的三個核聚變太陽都變成了月亮,發出銀色的冷光,顯然只是為了照明而不再發出熱量了。這是一個標準的橢球構型的大型太空城,城市中的建築已與程心在半個世紀前看到的有了很大變化。掩體世界顯然處於繁榮時代中,城市建築不再整齊劃一,而是形態各異,高度也增加了許多,有很多建築的頂端已經接近城市的中軸線。樹形建築也出現了,看上去規模與地球上的差不多,只是掛在樹上的建築葉子更為密集。可以想象城市燈海亮起時的壯麗與輝煌,但現在,照耀這一切的只有冰冷的月光,在這種月光中,樹形建築更像巨樹了,投下大片的陰影,城市的其餘部分則像是巨樹森林中華麗的廢墟。

太空城已經停止自轉,一切都處於失重狀態,城市的空間中飄浮著無數沒有固定的物體,除了大量的雜物和車輛外,還有整幢的建築。

城市的中軸線上有一條黑色的雲帶,連綿在整條中軸線上,連線著兩極。飛船A.I.在畫面上劃出一個小方框進行區域性放大,生成了一個新的視窗畫面,程心和AA震驚地發現,那黑色的雲帶竟是懸浮在中軸線上的人海!失重中的人們有的聯結成一團,有的手拉手連成一列長隊,更多的人則單獨浮在空中。人們都戴著頭盔,身上的衣服也都很密實,應該是太空服——在程心上次甦醒的時代,輕便宇宙服從外觀上就已經很難同普通服裝區分開了。每個人都有一個好像是生命維持系統的小揹包,或背在背上或提在手中。不過,大部分人的頭盔面罩是開啟的,也能看出空中有微風吹過,說明城市中仍保留著正常的大氣。聚變太陽此時發出的確實是冷光,因為在太陽周圍聚集了更多的人,也許是為了得到光明和一絲溫暖。已變成月光的銀色陽光從密集人海的縫隙中透出,在周圍的城市中灑下斑駁的光影。

據飛船A.I.介紹,歐洲六號中的六百多萬人口已經有一半乘飛船或太空艇撤離城市,剩下的三百萬人中,一部分是因為沒有條件撤離,而大多數人是因為明白任何形式的逃離都沒有成功的希望。退一萬步說,即使真的成功脫離二維跌落區逃到外太空,以現有的大多數飛船上的生態條件而言,生存也維持不了多久,能夠在外太空長期生存的恆星際飛船仍然是極少數人的專利。人們選擇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等待最後的時刻。

畫面的聲音播放開著,卻沒有聽到什麼聲音,人海和城市都處於寂靜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城市的一個方向,那一帶現在仍同城市的其他區域一樣,佈滿鱗次櫛比的建築和縱橫交錯的街道,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人們都在等待著。在太陽或月亮如水的冷光中,人們的臉色都如鬼魅般蒼白,這使得程心想起一百二十六年前在澳大利亞大陸上的那個血色黎明。像那時一樣,程心又出現了居高臨下看蟻穴的感覺,那黑壓壓的人海像極了飄浮的蟻群。

人海中突然響起一陣驚叫,在太空城赤道上的一點,就是人們目光聚焦的那個地方,突然出現了一個亮點,像是黑屋屋頂出現一個小破口透進陽光一樣。

那是歐洲六號最先與二維空間平面接觸的位置。

亮點迅速擴大,成為一個橢圓形的發光平面,這就是二維空間平面。它發出的光芒被周圍高大的建築群切割成許多條光柱,也照亮了中軸線上的人海。這時,太空城像一艘底部破口的巨輪,在二維平面海洋上沉下去。二維平面像船內的水面,迅速上升,與平面接觸的一切都在瞬間二維化。建築群被上升的二維平面齊齊切割,它們的二維形體在平面上擴充套件開來,由於城內的平面只是二維化後的太空城很小的一部分,二維化的建築大部分都擴充套件到太空城的範圍之外。在升起和擴大中的二維平面上,斑斕的色彩和複雜的結構閃電般地向各個方向奔流飛散,彷彿二維平面是一個透鏡,正管窺著從下面飛奔而過的色彩斑斕的巨獸。由於太空城中仍有空氣,這時可以聽到三維世界跌入二維時的聲音——一種清脆尖銳的碎裂聲,彷彿建築群和太空城本體都是玲瓏剔透的玻璃製品,一個巨型碾滾正在軋過這個玻璃城。

隨著二維平面的上升,中軸線上的人海開始向與平面相反的方向擴散,就像一道被無形的手緩緩提起的帷幔。這情景讓程心想到她曾見過的由幾百萬只鳥組成的鳥群的影象,那巨大的鳥群像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在黃昏的天空中變換著形狀。

很快,太空城的三分之一被二維平面吞沒,平面瘋狂地閃耀著,不可阻擋地上升,逼近中軸線。這時已經開始有人跌入平面,他們或者是因為宇宙服上推進器的故障落在後面,或者放棄了逃跑。他們就像落在水上的一滴滴彩色墨水,瞬間在平面擴充套件開來,展現出形態各異的二維人體。在飛船A.I.拉出的一個放大畫面上,可以看到一對情侶擁抱著跌入平面,二維化後的兩個人體在平面上並行排列,仍能看出擁抱的樣子,但姿態很奇怪,像一個不懂透視原理的孩童笨拙地畫出來的。還有一位母親,高舉著自己還是嬰兒的孩子跌入平面,那孩子也只比她在三維世界多活了0.1秒,他們的形體也生動地印在這幅巨畫上。隨著平面的上升,落在上面的“人雨”漸漸密集起來,被定格的二維人體成群地湧現在平面上,隨後大部分移出了太空城的邊界。

當二維平面接近中軸線時,人海已經大部分降落到對面的城市中。此時,太空城的一半已經消失在二維空間中,二維平面的可見面積達到最大,人們抬頭已經看不到昔日對面的城市,只見到一片迷亂的二維天空,向著歐洲六號仍處在三維世界的部分壓下來。現在,從北極的主要出口逃離已經不可能,人群聚集在赤道附近,這裡有三個緊急出口,失重中的人群在出口附近擁擠成高高的人山。

二維平面透過了中軸線,吞沒了空中的三個聚變太陽,但在二維化過程發出的光芒中,剩下的世界變得更亮了。

一陣低沉的呼嘯聲響起,這是太空城中的空氣洩入太空時發出的聲音,這時,赤道上的三個緊急出口已全部敞開,每個出口都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直接通向仍然是三維的太空。

飛船A.I.把另一個視窗推到最前面,這是從外部太空中拍攝的歐洲六號的畫面。已經二維化的太空城沿著一個無形的平面廣闊地鋪展開來,太空城仍處於三維的部分在中央顯得很小,且正在迅速向平面沉下去,像一頭巨鯨的脊背。在三維部分的太空城上,有三團黑煙一樣的東西在擴散,那是被洩漏的空氣形成的狂風吹出來的人群。二維海洋中的這座三維孤島不斷地下沉和消融,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歐洲六號太空城被完全二維化。

畫面上顯示了二維太空城的全景,難以估計它的面積,肯定十分廣闊。但這已經是一座死城,甚至可以說是城市的一張1:1的圖紙。在這張超級圖紙上反映了城市的所有細節,小到每一顆螺絲釘,每一根纖維,每一隻蟎蟲,甚至每一個細菌,都被精確地畫下來,這張圖紙的精確度是原子級別的,原三維世界中的每一個原子,都以鐵的規則投射到二維空間平面上相應的位置。繪製這張圖紙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沒有重疊,沒有任何被遮擋的部分,所有細節都在平面上排列出來,顯露無遺。在這裡,複雜代替了宏偉。讀懂這張圖紙並不容易,能夠看出城市的總體佈局,也能夠認出一些宏觀結構,比如二維的樹形建築仍呈現出樹形結構。不過二維化後的建築結構變形很大,僅憑想象力從其二維圖形推測出原來的三維形狀幾乎不可能,但毫無疑問,以正確的數學模型為基礎的影象處理軟體應該能夠做到。

在畫面上,還可以看到遠處另外兩座被二維化的太空城。它們已經不再發光,這些二維城市像飄浮在漆黑太空中的沒有厚度的大陸,在無形的二維平面上遙遙相望。但攝像機(可能是在一艘無人太空艇上)也在向二維平面跌落,很快,二維的歐洲六號佔據了整個畫面。

那些從緊急出口逃離了歐洲六號的上百萬人,此時也隨著向二維跌落的三維太空墜向平面,就像在無形瀑布中的蟻群一樣。磅礴的“人雨”撒落在平面上,使二維城市中的人形迅速密集起來。二維化的人體有很大的面積,但與廣闊的二維建築相比則十分微小,像這張巨畫中無數剛能看出人形的小符號。

畫面中的三維太空裡出現了許多更大的物體,那是更早的時候飛離歐洲六號的小型飛船和太空艇,它們的聚變發動機都開到最大功率,但仍在跌向二維的三維空間中向著平面無助地墜落。有一瞬間,程心感覺飛船和太空艇噴出的長長的藍色烈焰能夠燒穿那沒有厚度的平面,但等離子體射流只是首先被二維化了。在那些區域,二維建築物被二維火焰燒得變形扭曲,緊接著,飛船和太空艇紛紛成為巨圖的一部分,按照不重疊的規則,二維城市整體擴大為它們讓開位置,看上去像是在平面上激起的水波擴散開來。

攝像機繼續向平面墜落,程心緊盯著越來越近的二維城市,想在城中找出活動的跡象,但是沒有,除了剛才在火焰中的變形外,二維城市中的一切都處於靜止狀態,那些二維人體同樣一動不動,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

這是一個死的世界,一張死的畫。

鏡頭繼續向平面接近,墜向一個二維人體。那個四肢張開的人體很快充滿了畫面,緊接著閃現出複雜的血管經絡和肌肉纖維,也許是幻覺,程心似乎看到那二維化的血管中還有紅色的二維血液在流動,但僅僅一瞬間,影象消失了。

程心和AA開始第二趟文物的搬運。她們現在都感覺這麼做可能意義不大,因為看到二維城市後她們知道,二維化的過程能夠保留三維世界的大部分資訊,即使有資訊丟失也是在原子級別上的。由於不重疊的對映規則,二維化後冥王星的地層不會與博物館中的文物混雜在一起,文物的資訊應該能夠保留。但既然承擔了這個最後的使命,她們也只能做下去,正如曹彬所說,現在有事情做比單純等待要好些。

走出飛船,她們發現兩顆二維巨行星仍懸在太空中,但變暗了許多,這使得它們下方新出現的一長條光帶顯得十分醒目。那條光帶是由無數單獨的小光斑連成的,連綿著橫貫整個天空,像太陽系的一條新項鍊。

“那是小行星帶吧?”程心問。

“應該是,下面該輪到火星了吧。”AA說。

“火星現在在太陽的這一側呢。”

程心最後這句話讓兩人沉默下來,她們不再看二維化的小行星鏈,默默地向黑色方碑走去。

下面該輪到地球了。

再次進入博物館大廳時,她們看到羅輯已經整理好了一批要搬運的文物,其中有許多中國畫卷軸。AA展開了其中的一幅,“《清明上河圖》。”她淡淡地說。現在,她們已經沒有了當初看到絕世珍品時的敬畏和驚喜,在外面那宏大的毀滅面前,這也就是一幅普通的古畫而已。當遙遠未來的觀察者到來時,在二維太陽系這幅巨畫中,很難想象這幅二十四厘米寬、五米長的畫真的有什麼特別的價值。

程心和AA請羅輯到“星環”號上去,羅輯說他正想出去看看,就去找了一件太空服。這裡有一處很舒適的生活區,是為工作人員建造的,不屬於博物館範疇,裡面的設施都是現代化的,沒有為長期儲存進行的設計。

三人搬著文物走出方碑的大門,立刻看到了正在二維化的地球。

這是第一個跌入二維的固態行星,與海王星和土星相比,二維地球的“年輪”更加清晰精緻,從黃色的地慢漸漸過渡到深紅色的鐵鎳地核,但其面積遠小於前兩者。

與想象中的不同,他們沒有看到藍色。

“我們的海洋呢?”羅輯問。

“應該在最外一圈呢,二維的水可能是全透明的,看不到。”AA說。

三人搬著文物箱,沉默地走向“星環”號。悲傷還沒有襲來,就像被利刃劃開的傷口,一時還感覺不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