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 黑暗森林 第8節(第1/2頁)

作品:《三體2:黑暗森林

也許它的發動機還會啟動的。將軍說,它的速度現在仍然很快。如果不減速就無法進入太陽軌道,會掠過太陽系的。你以為你是三體司令官嗎?那個探測器也許根本沒打算停留,就是要掠過太陽系的!肯說著,突然想到了一點:發動機停了,它就不可能再改變軌道!讓跟蹤飛船在計算好的位置等它不就行了?將軍搖搖頭,精度不夠!你以為那是大氣層內地球空軍的空中搜尋嗎?稍微一點點的軌道誤差就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公里,在那麼大的空間範圍內,一個這麼小這麼暗的東西,跟蹤飛船很難找到目標唉,總得想出些辦法呀?我們能有什麼辦法?讓艦隊去想吧。將軍又變得強硬起來:博士,你要對目前的局面有一個正確的理解:雖然這件事我們沒有責任,但媒體不管這個,林格——斐茲羅系統畢竟是負責對探測器進行深空跟蹤的,到最後相當一部分髒水還得潑到我們頭上。肯沒有說話,身體與將軍垂直,想了一會兒,他問:現在在海王星軌道外面還有些什麼可利用的東西?艦隊方面大概什麼也沒有了,地球方面將軍轉向值勤軍官,向他們詢問。他很快得知,在海王星有四艘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的大型飛船,從事霧傘丁程的前期開發,即將擔任跟蹤探測器任務的三艘小型飛船就是從這些飛船上派出的。

它們是去開採油膜礦嗎?肯問道,他馬上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油膜礦是在海王星的星環中發現的一種物質,它能夠在高溫下變成迅速擴散的氣體,然後在太空中冷凝成微小的奈米顆粒,形成太空塵埃。之所以叫這個名稱,是因為這種物質蒸發後的氣體在太空中擴散性很強,少量物質就可以形成大片塵埃,其過程與小小的油滴在水面擴散成大片分子厚度的油膜相似。油膜物質所形成的太空塵埃還有另一特性:與其他的太空塵埃不同,油膜塵埃很難被太陽風所驅散。

正是由於油膜物質的發現,使霧傘計劃成為可能,這個計劃是用核爆炸在太空中蒸發和擴散油膜物質,在太陽與地球之間形成一團油膜塵埃,降低太陽對地球的輻射,達到緩解地球溫室效應的目的。

我記得,海王星軌道附近應該還有前戰爭時期的恆星型核彈吧?肯又問。

有的,霧傘工程的飛船也裝載了一些,在海王星環和衛星上爆破用,具體數目不清楚。好像一顆就夠了。肯興奮起來。

兩個世紀前面壁者雷迪亞茲的戰略計劃中所研製的恆星型氫彈,後來共製造了五千多顆。雖然這種武器在末日之戰中作用有限,但正如雷迪亞茲所言,各大國主要是為可能爆發的人類之間的行星際戰爭準備的,核彈主要在大低谷時期製造,那時由於資源的匱乏,國際關係極其緊張,人類自身的戰爭一觸即發。進入新時期後,這些駭人聽聞的武器成了危險的雞肋,雖然其所有權都屬於地球國家,但還是都被送入太空存貯,少部分已經用於行星工程的爆破,還有一部分送入太陽系外圍軌道。曾有人設想將核彈中的聚變材料可以作為遠端飛船的燃料補充,但由於核彈的拆解很困難,這個設想一直沒有真正實現過。

你覺得能行,羅賓遜兩眼放光地問道,他後悔這麼簡單的事自己怎麼沒想到,一個載入史冊的機會讓肯搶去了。

試試吧,只有這一個辦法了。如果行,博士,以後林格一斐茲羅監測站將永遠按產生1G重力的速度旋轉。這可是人類造出來的最大的東西了。藍影號飛船的指令長看著艙外漆黑的太空說,他極力想象自己能看到塵埃雲,但確實什麼都看不到。

為什麼它不能被陽光照出來呢,就像彗星的尾巴那樣飛船駕駛員說,藍影號上只有他和指令長兩個人。他知道,塵埃雲的密度確實像彗星尾一樣稀薄,幾乎和地球上實驗室中造出的真空差不多。

可能是陽光太弱吧。指令長回頭看看太陽,在這海王星軌道和柯伊伯帶之間的冷寂空間,太陽看上去只是一顆剛能看出圓盤形狀的大星星。陽光倒是還可以在艙壁上照出亮影,但已經十分微弱了。再說,彗尾也要在一定的距離外才能看到,我們可是就在雲的邊緣。駕駛員在腦子裡極力想象著這個巨大但稀薄的存在。在幾天前,他和指令長親眼目睹了這團巨雲壓縮成固體時的大小。當時,來自海王星的巨型飛船太平洋號停泊在這片太空,放下了它運載的五件貨物。首先放置的是來自前戰爭時期的一顆恆星型氫彈,它是一個長五米直徑一點五米的圓柱體;隨後,飛船的機械臂從艙內取出了四個大球體,它們的直徑從三十米到五十米不等,這四個球體被放置在氫彈周圍幾百米處,它們都是採自海王星星環的油膜物質。太平洋號飛離後,氫彈爆炸,所形成的小太陽把光和熱量瘋狂地傾瀉到這寒冷的太空深淵中,周圍的球體在瞬間汽化,油膜汽體在氫彈輻射的颶風中迅速擴散,隨後在冷卻中化為無數微小的顆粒,塵埃雲形成了。這團雲的直徑達二百萬公里,比太陽的直徑還大。

塵埃雲形成的位置,是三體探測器預計將要透過的區域,這是按三體探測器的發動機停機前所觀測到的軌道計算出來的。肯博士和羅賓遜將軍的這個計劃,是期望透過三體探測器在人造塵埃雲中留下的尾跡精確測定它的軌道和位置。

太平洋號完成了造雲作業後就返回海王星,留下了三艘小型飛船,在探測器顯示尾跡後對其進行近距離跟蹤,藍影號就是其中一艘。這種高速小飛船被稱做太空賽車,其唯一的有效載荷就是一個僅能容納五人的小艙,其餘部分全是聚變發動機,具有極高的加速能力和機動性。塵埃雲形成後,藍影號曾穿過整個雲區,以實驗是否能在雲中留下尾跡,結果是令人滿意的。當然,尾跡只能由一百多個天文單位外的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在藍髟號上無論是塵埃雲還是自己的尾跡,什麼都看不到,周圍的太空空寂依舊。不過在穿過雲團後,太陽處於雲後,這時駕駛員堅持說看出太陽變暗了一點點,而且它原來清晰的邊緣變得模糊了,儀器的觀測也證明了這一點,這是這個巨大的人造物留給他們的唯一視覺印象。

只剩下不到三小時了。指令長看看錶說。塵埃雲實際上就是一顆圍繞著太陽執行的稀薄的巨型衛星,它的位置在執行中不斷移動,一段時間後就會移出探測器可能透過的區域。那時就要在另一個更靠後的位置再造一團塵埃雲。

你真的希望我們跟上它?駕駛員問。

為什麼不呢?我們在創造歷史!那東西不會攻擊我們嗎,你我都不是軍人,這事本來應該由艦隊來幹!正在這時,飛船收到了來自林格——斐茲羅監測站的資訊,報告三體探測器已經進入塵埃雲並留下了尾跡,它的精確軌道引數已經測定出來,命令藍影號立刻起航與目標會合。進行近距離跟蹤。雖然監測站距藍影號有一百多個天文單位之遙,資訊傳到這裡有十多個小時的時滯,但現在就像鑰匙已經在印泥上按了模,軌道的計算連稀薄塵埃雲的影響都考慮進去了,會合只是時間問題。

藍影號按照探測器的軌道引數設定航向,再次進入看不見的塵埃雲,向三體探測器飛去。這次飛行的時間顯得很長,十多個小時過去了,指令長和駕駛員都很睏倦,但與目標不斷縮小的距離還是誇他們緊張起來。

看到它了!我看到它了!駕駛員大喊起來。

你胡說什麼?還有一萬四千多公里呢!指令長訓斥道,即使在全透明的太空中,肉眼也不可能看到一萬四千公里外的一輛卡車。但很快,他自己也看到了,在軌道引數所指示的方向,在靜止的星空背景上,有一個亮點在移動。

經過短暫的思考,指令長明白了:這團比太陽還大的塵埃雲是白造了,三體探測器又啟動了它的發動機,繼續減速,它不打算掠過太陽系,它將留在這裡。

由於只是臨時措施,與亞洲艦隊的其他戰艦一樣,自然選擇號的艦長許可權交接儀式是簡短和低調的,在場的只有艦長東方延緒、執行艦長章北海、第一副艦長列文和第二副艦長井上明,還有來自總參謀部的一個特別小組。

在這個時代,技術的極致發展並未能掩蓋基礎理論的停滯。自然選擇號對許可權的識別仍然採用章北海在過去的時代就熟悉的瞳孔、指紋和口令的三位一體,太空戰艦的人工智慧仍然無法識別出一個人的面容。

總參特別小組完成了系統中艦長許可權識別的瞳孔和指紋資料的重新設定,然後東方延緒向章北海交出了她的口令:Menalwayerememberlovebecauseofromanceonly(1)東方延緒說出口令後,用挑戰的目光看著章北海。

①傳說中萬寶路的英文含義。

你好像不抽菸。章北海從容應對。

而且這個牌子已經在大低谷時消失了。東方延緒帶著一絲失望垂下眼睛說。

不過這個口令真的很好,在那時也沒有多少人知道。章北海說。

艦長和副艦長都離開了,章北海將獨自修改艦長的口令,最後取得對白然選擇號的艦長控制權。

他真的很聰明。當球形艙的門消失後,井上明說。

古代的智慧。東方延緒說,她盯著艙門消失的地方,像要把那裡看透似的,他從兩個世紀前帶來的東西,我們永遠學不會,可他卻能學會我們的。然後三人沉默了,靜靜地等待著。五分鐘過去了,對於重置口令的操作,這時間顯然太長了,而即將成為艦長的章北海,是培訓後的特遣隊成員中對戰艦指揮系統操作最熟練的人。又過了五分鐘,兩名副艦長不耐煩地在廊道里浮游起來,只有東方延緒仍靜靜地站立不動。

終於,門又在艙壁上出現了。三人驚奇地發現,球形艙裡變黑了,章北海調出了星圖的全息顯示,並遮蔽了圖上所有的標度線,只留下閃亮的星星,以至從門這邊看去,他彷彿懸浮於飛船外的太空中,與他一起懸浮著的還有一塊亮著的操作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