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烏利亞的準備(他的補完之一)(第1/2頁)

作品:《滅世詭火

(這篇只是為了豐富烏利亞穿越回去的世界觀,討厭過多理論詞彙的讀者老爺們,也可以忽略跳過這一篇,對劇情影響不大)

受限於嬰兒的嬌小軀體,偉大的烏利亞也不能做太多過嬰兒狀態的動作,這種侷促和受限制,反倒給了他非常多的時間思考。

當然了,他餓了也會跟著自己的兄弟卡西利亞斯一起哼哼,一來避免過早暴露自己,二來有一次,因為他不哼哼,僕人錯以為他和他哥哥一樣,已經餵過奶了,這讓他餓了好半天。

當然在他屁股裡有不舒服的感覺了尿尿,臭臭,也會擺動起自己肥碩的身軀,給他們一些簡單的提醒。

除此之外,他已經學會了一邊跟著兄弟卡西利亞斯哼哼唧唧,一邊進入他自己更深層次的冥想。

他這一次的迴歸,嚴格上說,其實並不是盲目的。

他頗為自信地準備了一堆他認為需要的知識,半顆龍心帶來的近乎永生的力量本應該是祝福,可到頭來幾乎成了他的詛咒。但隨著時間的積累,烏利亞已經對此也釋然了,他學會了時間的河流裡,讓自己氣定神閒下來。老實說,拋開沒用的怨氣,其實龍心也帶來了極大的好處,比如他的記憶力變得很強悍了,基本已經到了過目不忘的地步。

他現在充分地認為:人族的未來,其實就是人族的過去。這種想法他後來自己總結,是有跡可循的。

對於滅世時教皇經常提起的過去古老“它們”的源頭,在哪裡,烏利亞雖然依然還不知道,但他已經有了些線索。

他目前可以知道的是21世紀的人類正在大力展aI,而aI是需要語言和字元的,aI或多或少需要一個物質的形體(無論是不是在雲上,aI都需要消耗能量,也都需要硬體的支援),而烏里亞同時瞭解到,數學是aI功能實現的底層邏輯,而語言是aI的具體描述和表達。沒有數字的aI是不能工作運算的,沒有語言的aI是無法自我表達的

基於人類擁有這樣的未來,烏利亞已經有了一點眉目“它們”也許能預言人族和蠻族,以至於整個世界,也許就是基於它們是基本的一套秩序,它們並不在人們之外,它們就深埋在人們之中!

這是烏利亞第一個大膽的判斷,也是他這一次有信心回來找出它們的關鍵所在!

他的另一個大膽的判斷

人類普遍認為aI是虛擬的人類創造了aI,無論是硬體或者是軟體層面上,像不像用沙子造人,造完人有吹一口氣的神靈?,那因此烏里亞神靈們眼裡,會不會也認為人類,其實也是它們虛擬出來的?

而每當人類(智慧生物)智慧越神的科技奇點時,神只會不會害怕被自己被自己的造物所越?然後會不會因為恐懼,將人類還原成原始資料呢?(底層字元或沙土呢?)

黑月時,靈魂能力似乎變得極強,物質世界的比重因此下降。

說到“物質”就不得不提起整個21世紀的人類的信仰基石——科學。

科學認為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這種說法可以追述到古希臘的“德謨克利特”,他認為世界上千千萬萬種物質,其實都是由極其微小卻堅不可摧,且不可再分的微粒所構成,這就是世界的本質。

這就是科學中著名的“微粒說”,也是世界各國花了大力氣去建造設計大型強子對撞機真正想要做的事把一顆砂礫不停地切割成兩份,最終必然會留下一份不可切割的本源微粒。

這種本源微粒,就是德謨克利特嘴裡說的,叫做“原子”的東西。

“原子”在希臘語願意既“不可切割”的。

這變向也誕生出了後世的一派理論“決定論”,這一派的人們認為只要人們一旦掌握了所有原子的運動規律,就可以輕鬆預測(預言)任何時刻,任何空間裡物質的未來和過去。

他們這一派把世界,整個宇宙看成某一種精密運轉的鐘表上一刻,就決定了下一刻。(牛頓,愛因斯坦或多或少,其實都是這一派的擁躉。這也是為什麼愛因斯坦其實某種意義上一直站在量子力學對立面的原因,因為他不相信混沌,或者說他認為混沌只是因為基於現有的條件不足,沒有找到全部的背後規律的某種妥協。這種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的想法,其實只是邏輯哲學,但不是科學,所以也不能說他的想法對,或者錯。)

經典物理指引下,人們已經開始能夠預測整個太陽系的基本運動規律了,這種預測能力,也自然讓人把牛頓當做了那個時代的神只來膜拜,相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也是著名的鍊金術士。

因為牛頓所處的時代裡,他已經幾乎可以輕鬆預測月全食,日全食了,這在古代只有巫師才能辦到(幾乎也都辦不到,偶爾有幾個辦得到也沒有準確的記錄和準確的計算公式。)

其實如果讓烏利亞舉例說明的話我們玩桌球(撞球),我們基於現有桌面上的球的各自位置和狀態(主要是相對的靜態),然後透過掌握我們手裡的球杆的力度,角度,就可以預測撞擊後各自球體的大體走向(這其實就是預言,預測,很多人都會提前指著顏色和袋口預言結果,而且烏里亞知道一般有經驗的玩家其實都有不錯的預測的能力。)

但隨著烏利亞在滅世後生存地不斷深入,他漸漸已經不滿足於這種經典的狀態下的預言能力,一個全新的理論體系在這時候跳入了他的世界,這就是“混沌理論”。

“混沌理論”大家總有一個誤解,認為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其實,一個完全被數字方式精確描述的系統,即便沒有外部因素的干擾,它也有可能變得完全無法預測。

這就是烏利亞之前穿越的最大感受,他們似乎瞭解一切秩序,其實對秩序背後的混沌卻一無所知。

人們對混沌系統還有一個很大的誤解混沌並不是指事物的複雜性越了某個無法計算的臨界點,然後進一步變成了一個不可預測的混沌狀態。混沌其實也可以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物,一個人們非常熟悉或者簡單的法則,在沒有任何隨機性因素干擾下,也會變得混沌。

這就是確定封閉系統的內在隨機性,比如BZ化學反應。

另一個混沌系統的執行軌道對初始值的極度敏感,比如蝴蝶效應。

簡單說就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初始值因子可以導致後續展的不確定。比如自然世界裡,任何葉脈都有自相似性,又絕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

所以數學邏輯上1和1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彷彿兩片葉子也應該是這樣,但一旦放到混沌的世界裡去,數學就變成了似乎是對的,其實是錯的。沒有葉子是一樣的,一樣的葉子只有在數學上才存在,而現實中不存在。

這就必須引入語言進一步描述,不然人類或別的智慧生物計算力就會明顯不夠,他們會用數學去抽象,找一個近似的描述,因為他們其實心底知道自然世界沒有兩個相同的“1”,但人們就是固執地用葉子來描述所有的葉片。

因此,烏利亞現在時空背景下,事物會從清晰變得模糊,甚至混沌這個方向展下去。

所以有序是建立在無序的基礎上的,無序又是建立在有序的基礎上的。

當烏利亞瞭解到“決定論”不是科學,而是哲學時,他就釋懷了。科學可以證偽,而哲學很多時候既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也許這也是因為人類的工具不夠的關係。

假設宇宙中的天體如果都可以被人類掌握,難道人類就可以準確預測它們了嗎?(按經典物理來說,的確應該是這樣的。)

但按真正的科學來說,太陽系因為也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我們也只是近似的把它這個“1”當做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