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萬里痴人兒(第1/3頁)

作品:《遊行在古代

玉亭還沒說話,曾小霞、彩雲、妙可、小芹、月雪、叢叢、明涵,這七個過了年就是十八歲的大姑娘,急愣愣奔過來跪下,淚水奪眶而出。哀切切求道東哥,別送我們走,我們私下裡誓,要與你生死與共,以報解脫牙行囚禁之苦。

其他二十九個跟著下跪,此時不一起哀求,下一年就輪到自己了,到時候更加勢單力薄。

曾春娟不知他好好的鬧騰什麼?心安理得的把他的手拿過來環住自己的腰,意思是我是你的,你要保管好。

“好,都起來吧!你們的心意我知道了,誰也不趕,都在這裡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生活。不過,明天天始,誰要是再跪,罰去木柵欄那邊獨過三天。”

眾人抹淚歡顏站起,你這個迷死兩頭母豬的人,好好的幹嘛恐嚇我們?玉亭看好機會,快嘴快舌說“東哥春娟姐,明天我也去崑崙山好嗎?”

“不好。”陳秋東拒絕道,“崑崙山寒風刺骨,你們任何一個人都受不了那邊的寒冷,在家裡乖乖的聽話。”

“那……那我晚上害怕。”

“你們不是要保護我嗎?每天十個人在我房門口站崗,人員安排交給小霞彩雲兩個人負責。”陳秋東捧出十幾根西崖採挖的野人參遞給曾小霞,說“明晚人參燉鹿茸。”

“是,東哥,交給我吧,你放心。”曾小霞乘機坐在玉亭前面,我的頭也會歪,就你才會咩。

……

瀑布山谷往東五千三百里,嵩山境內,山林野外,小溪河畔,點燃著一堆篝火。

馬匹拴在幾百米處嚼食野草。篝火上烤著幾條小魚,三個女孩艱難吞嚥著乾硬苦澀的麥餅。

“娟兒姐,你去河邊梳洗一下吧,我和二姐幫你守著。”一個女孩拿著魚在翻烤,沒那麼快熟,捉到這魚她三個可是辛苦了一下午。她的名兒叫劉芬梅,家中六兄妹排行第三。

“三妹,你先去梳洗,我們都三天沒更衣了。”這個叫娟兒姐的幫著烤魚,回答自己的三妹。是家中大姐,劉娟梅。

“姐,三妹,還是吃完了魚再洗吧,才好輪流看護。”這個說話的是劉春梅,家中是二姐。

“二妹說的對,魚也快熟了,洗完再吃又會弄髒衣服。”大姐劉娟梅應和。

三妹劉芬梅拿魚湊鼻子聞聞,說“大姐二姐,你們說我們這是何苦,帶著那麼多銀票,不敢進城不敢住店,一路上盡在荒郊野嶺過苦日子。”

“還不是擔心碰上,爹派的兵給‘抓’回去嗎?”二姐劉春梅說,“俺們就先忍忍吧,以後或許出海,就更有苦頭吃了。”

劉娟梅咬了一口魚,有些焦味,“二妹三妹,魚熟了,吃吧!”

黑夜飄雪,四野寂靜,除了一堆篝火和三個人在說話,周圍連蟲蝍聲都沒有。

二姐劉春梅守在河東,東張西望說“娟姐,三妹,我們好不容易遇到一條河,要不要在這裡多待幾天?”

在河中的大姐劉娟梅,緊緊瑟瑟“春妹,我們走的也不急,時間上就不要再耽擱,出來三年多快四年了,別說連他的影子沒見到,就是訊息也沒打聽到一丁點兒。”

河堤西邊守望的劉芬梅唉了一聲“古叔叔要是鑽在深山密林,我三姐妹又如何能找到?大姐,你是如何猜測他在嵩山的呢?難道他出家了?”

“我這不是死馬當活馬醫嗎?碰碰運氣而已。既然路過嵩山,進去看看也無妨。”劉娟梅上了岸來,二姐劉春梅下去。

二姐劉春梅潑弄著水說“我知道大姐為何去寺廟,因為當時我三姐妹見到古叔叔的時候,他留的是短頭,不是我們大明朝的盤髻。”

西堤邊的劉芬梅左右望了望後說“大姐二姐看得可真仔細,我只記得他戴著一頂高麗帽子。”

劉春梅躍上西岸“芬妹,輪到你了,我幫你看著。”

劉娟梅在東岸打趣道“三妹,你當時拿著茉莉花香水都花痴了,那還顧得盯人家頭。”

“我說你倆才是花痴才對,那麼細心瞅古叔叔。”劉芬梅在河中嗤嗤的笑。

漱畢,又一起蹲在河石上漂洗衣服,晾曬在樹丫上。寒雪飄飛,天無月影,晾曬純粹就是一種日常習慣。三載奔程,萬里尋蹤,真是苦煞了三個痴情人兒。

沒有帳篷,沒有防潮墊,不懂得掘坑埋炭取暖,只有一人兩張舊棉絮。還好,三滴血的藥效,不懼蚊蛇;否則,這份蚊叮蟲咬的寒苦日夜,就該是多麼悽神寒骨。

天光亮時,晨鳥啾啼,拾衣裝行,騎馬往南進,趕往嵩山。

第三日巳時,到達嵩山寺門,晨鐘已過,暮鼓未來。耳聞的是‘童童’木魚聲,‘南無’阿彌經。滌盡煩心遁空門,青燈古佛伴餘生。勸世人放百般苦,享晨鐘暮鼓燭香。

“大姐二姐,我們的乾糧已快告罄,能不能向佛祖化些緣?”劉芬梅三姐妹坐在山門前樹蔭底下,前頭是解劍亭,有執事僧把守。

劉春梅笑嘻嘻道“三妹,寺廟裡的人還指望著向世人化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