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白頭山之行<1>(第1/3頁)

作品:《遊行在古代

陳強回到旅館,劉茂中回到矮房巷子。陳秋東飛出城牆,遠離人類居住的地方,找了棵大樹,洗漱完畢,拿出睡袋,橫在樹枝上睡著了。

一覺至天亮,夜間遠處傳來的人喧馬嘶聲也沒打攪到陳秋東的睡眠;天下之事,何其之多,好奇總是煩事多纏;別人的城市,自有別人去管。

左右無事,緩步向劉文裕家中走去,算算步程,除沿途觀賞風景外,可趕在中飯前到達。

昨晚“住”的地方離城一縱之距,五十多里;現在也可一縱到達劉裕文處,還可趕個早飯。

但陳秋東喜歡山野田間氣息,慢悠悠溜達,看到河渠,下去抓魚,野草串好,提在手中。

自己來到這樣的世界,可縱可飛,已經是“不正常”的人了,二弟三弟也都是不正常的人。一米八二的身高,體重也就在十幾二十斤左右,身上濁氣盡無,心境一片清明,似乎比“以前”聰明多了;尤其是驚世駭俗的詭異身手。

這麼厲害了,為什麼還念念不忘以前的日子?以前的家?以前的田野氣味?現在終於知道了,那是因為家,那裡有親情,那裡有溫馨。二弟三弟有了系絆,他們有了溫馨,有了親情,以後有了孩子,就有了自己獨立的家……

從山徑出來大路,66續續有人趕著牛車馬車進城,這些都是比較“富有”的人吧?陳秋東攔住一個看著面善的人,手裡伸出一兩銀子,指指他的牛車,想租借一上午。

面善的人搖搖頭,嘴裡嘰裡呱啦說著話;在陳秋東看來,他好像才是啞巴。

陳秋東又拿出一兩銀子,面善人以為對方要買自己的牛車,雖然兩銀子夠了,但還是搖了搖頭,捨不得賣呀!

旁邊一個兩腮凹陷嘴巴微尖的人牽著馬車湊過來,他在旁邊看了個明白,也以為這個不說話拿著二兩銀子的人要買牛車。

壯著膽子伸出十根手指,然後又指指自己身後長得非常苗條的馬匹。陳秋東明白,這個人要十兩,自己也不知道這邊的物費;於是又掏出八個。兩腮凹陷的人把銀子接過,把自己手中韁繩交給陳秋東。喜滋滋步行進城了,十兩銀子可以買四、五匹豐滿肥屁的壯馬了。

由於語言不通,陳秋東想租借的意思變成了買,也好,省事。

牽轉馬頭,與眾人進城的方向反向而行。

快到劉文裕家,馬車已經滿載負荷,下面堆著食物酒水,上面堆著五米高的被袱衣襪,用綁帶綁著……

劉文裕家今天真是人齊,小女兒夫婦,曾經的大兒媳夫婦;昨晚陳秋東的到來,讓他們今天開展集思廣益,投票表決的活動。

聽到馬打嚏的聲音,二兒子劉斌傑跑出來一探究竟。

“爹,陳先生來了,你快出來。”劉斌傑像見到親人一樣,昨晚一夜在夢想回大明中激動。然後又叫了一聲“先生”,跑過來牽馬繩。

陳秋東原想著今天去城的另一邊逛逛,但昨晚與二弟三弟見面後習慣性出的是這邊城門,遂決定還是來劉老漢這邊看看。

“斌哥,麻煩你去把廖伯一家人叫過來吃中飯。”陳秋東吩咐解著綁帶的劉傑斌道。

劉斌傑看著這個五十幾歲,面色卻比自己還紅嫩的先生叫自己哥,以為是客稱,也不以為意,點點頭,“好的,我現在就去。”

劉文裕與老伴,還有一大家子出來,看到這麼多物,人都傻眼了。回神過來的劉文裕連疊聲地一口一句陳兄做生意就是信譽好,昨晚說以錦被換參,今天就帶過來了。

心裡更堅定這個陳先生是經商的。

陳秋東讓眾人幫忙卸貨,並說“文裕兄,這些東西都是給你和廖伯的,一人一半。”

劉文裕忙不迭道“使不得,使不得,那敢要先生如此貴重之物。你還是用這些物換參吧。”

“參我會用銀子購買,棉袱大佔位,帶不了那麼多。這兩袋米你與廖伯一家一袋,鍋、碗、筷、刀砧等也是。一人一份,棉被衣服你二家分完多出來的,麻煩你們幫忙分給村中老人。”村中來了許多人,忙從腋下掏出糖果,交給昨晚就看著像村保的一個人,讓劉文裕告訴他分給圍觀小孩。

圍觀有人拿著參左張右望,找機會與忙碌搬東西的劉裕文搭上話,問這麼暖和的錦被多少支參可以換得?

陳秋東問明參的價格,百年參二兩,千年參十五兩,其他年份各不相等,這是以往收購商過來定的價位。

這裡的參竟然這麼便宜?陳秋東給拿著參的人雙倍銀子,賣參人眼饞饞的盯著被子,心裡有遺憾,但看到手裡的銀子又開心的轉身去通知四鄰。

遠處的大山,連綿起伏。陳秋東不知道,他們的定價在他們這個時代是非常公證的了。

劉文裕請了那個村保模樣的人一起吃飯,村保拿出兩根千年人參,陳秋東給了他一百兩。歡喜的瞬間對劉裕文一家客氣死了。

那個廖伯帶著一家人過來,反正也無法溝通,見到陳秋東頻頻敬酒。陳先生帶來的酒喝下去真真的舒服,順滑滋溜,熱腹撫胃。精緻的瓶子上寫著“臺茅”。

陳秋東說,所有東西都是自家家簇的工坊做出來的。眾人結舌,劉裕文更是從昨晚聽到千舍萬間後,此刻又聽到漂亮的鍋碗什麼的全是陳老爺家的業產,心裡的震動久久不能平靜。

內心裡還有四成不想回大明的心慢慢消溶。況且感覺中陳老爺不是一個盛氣凌人、頤指氣使的惡霸地主,良善得還送暖服錦被予老人。

飯畢,眾人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