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歷史上,皇帝出行,那並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最早的,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為了江山的穩固,而多次出巡。

不過,在後世的史書之中,也提到過,秦始皇的出行,大規模的消耗秦國的底蘊,這並不是一件值得讚揚的事情。

之後,漢朝,出行較多的,也就是豐產泰山,漢武帝甚至封禪泰山有八次,幾乎是每隔幾年,都會封禪一次,

到了北宋的時候,就很少了,唯一一個封禪泰山,是宋真宗,當時浩浩蕩蕩的封禪,卻給真宗帶來了罵名,整整罵了近千年。

真宗時候還好說,為了提振士氣,並且擁有一定的資金,可是到了仁宗,從親政的時候開始,就受到了財政的壓力,他沒有時間拿出足夠的資金。

皇帝的出行,並不是兒戲,需要做出完善的保護,當年隋煬帝的出行,大量得到官船,大軍護衛的,耗費的資金無數,甚至連隋煬帝自己,都因為軍隊的譁變和反叛,最終死在了南方,最終也沒有回到洛陽和長安。

皇帝,在封建社會,那是至高無上的領袖,甭管一個皇帝有沒有實權,有實權了,不能離開京城,一旦離開,國本動盪,如果沒有實權了,那就更不能離開了。

只有一些強勢的,對於朝堂掌控能力較強的,又比較有錢,可以大權獨攬的,才可以出遊。

仁宗比較仁慈,又比較聽從周圍的意見,從他親政開始,還真的沒有怎麼的出遊,可是這一次,他想出來遊覽一下的。

北宋的朝政,弄得他焦頭爛額的,一定程度上面,待在北宋皇宮之中,也比較的憋屈的。

另外一方面,作為一直都耳聞,從來都沒有親自見到的定海軍,這個在他兒子一手奠定國家,他也想去看看。

無論是韓琦去了解,還是眾多大臣,都已經認定,定海軍遠遠過於北宋,無論是國家實力上面,還是軍隊的戰鬥力上面,都遠遠過北宋。

如果定海軍有些不良的想法的話,那麼他可以直接選擇戰爭的形式,這種情況下,他的出行就沒有問題了,哪怕退一萬步來說,趙信還是他的兒子。

確定了仁宗出行,無論是定海軍,還是北宋,都相當的重視,這樣的出行,安全性是關鍵。

跟封建社會的出行相比,現在的北宋和定海軍之間,有了鐵路,當然,皇帝的出行,也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的重要,定海軍或許不會動手,可是一些看出來一些的人,會不會鋌而走險。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仁宗前往定海軍的意圖非常明顯,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把自己的權利交出去的,甚至連仁宗已經廢止了繼承人的選拔,可是任何一點有想法的人,他們就願意這麼放棄麼,一旦仁宗到了定海軍,可能一切都晚了,他們會不會出動。

定海軍的準備,相當安全的,他直接就調了一節裝甲列車過來。

當然了,不是4oo毫米重炮的那種,而是安裝了6o-1oo毫米的火炮,這些相對比較小,在鐵路上面的後坐力也非常的小,可是殺傷力,卻一點都不小。

火炮什麼的,只是一個基本的威懾力的問題,必須要有的,這已經成為了定海軍的標誌性的武器,可是實際上這一節裝甲列車,他們殺手鐧,是遍佈在裝甲列車上面的機槍。

幾乎每一節都擁有32挺機槍,可以無死角的對準任何的方向,無論是密集的進攻陣營,還是鬆散的進攻陣營,在這樣的攻擊面前,都會被撕碎。

這一列裝甲列車,是專門為迎接仁宗而設定的,普通的裝甲列車一般在8節以下,有些甚至只有4節,除了一節火車頭之外,剩下的三節,都是列車。

這一次的,一共有21節,是一個完整的列車的狀態的,其中,裝甲只是8節,分別是位於頭尾和中間的位置,他們的火力足以籠罩周圍。

12節的車廂,足以把仁宗,還有一些隨行人員給容納下來,因為是裝甲的緣故,每一節可以容納的大大降低,大概每節6o人左右,一共可以容納72o人。

仁宗既然選擇前往定海軍,就不會大張旗鼓,本身,定海軍是準備3列這樣的列車的,可是考慮再三之後的,還是隻要求了一個。

仁宗是帶著貴妃一起出行的,在所有嬪妃之中,他只是攜帶了貴妃一人。

不是說,仁宗不想攜帶更多的嬪妃,這是前往定海軍,是唯一的兒子的地盤,趙信對於貴妃的孝順,就連仁宗都有些的吃味,對於仁宗,對於福康公主,那都是愛屋及烏的。

連為了福康,都敢於跟仁宗對抗,更別說對於貴妃了,在北宋皇宮,趙信管不到,可是放在的定海軍,屬於趙信的地盤之中,趙信還有什麼做不出來了的。

與其到時候左右為難,還不如就這樣的不帶。

仁宗的這些后妃們,稍稍聰明一點的,都不會追著前去,那些蠢笨的,大部分,都是地位非常低,那些人,也沒有資格被仁宗帶著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