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北宋國都東京汴梁,哪怕是在沒有定海軍之前,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城市,世界第一大城市,這一點,絕對沒有問題,無論是人口,還是城市規模,都是如此的。

這就是東方文明的達之處,在歐洲諸國,過1o萬都能夠稱之為大,甚至是特大城市的情況下,汴梁早已經過百萬。

這個算是華夏文明的驕傲,也是北宋的驕傲,清明上河圖之所以地位那麼高,就是真實的記錄了東京汴梁的諸多畫卷,哪怕,它記錄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現在汴梁,跟十年前有些不同,卻變化不多,最多把路面擴寬一些了,來往的馬車更多了一點,川流不息的人員,是整個北宋最為繁華的地方。

相對於1o多年前,汴梁的人口微微有些減少,在之前,定海軍對於北宋的人口移民計劃,整個北宋少了一半的人口,這中間,最早被招工,也是重災區的汴梁,最少少了二分之一的人口,後來,逐步的補充,卻補充的不怎麼到位,現在總共的人口有8o多萬,平均的分佈在汴梁的各個地方。

從定海軍吸收的經驗,汴梁城也進行一定程度的建設,比如說,增加了一些樓房,擴張了一些範圍,可是跟瀋陽的龐大比起來,那不是一個檔次的,卻從側面上,讓汴梁的人口密度在降低,管理起來,也容易許多了,最少說,以前開封府沒有管轄到的地方,現在也算是面面俱到了。

任何的影響,都是相互的,定海軍這一個遠遠過這個時代存在,哪怕不是主動的影響,被動的影響,也足以讓北宋產生變化的,這個變化,在趙信的刻意控制下,多是一些良性的。

東京汴梁更龐大了,也有了新的景觀,不過核心的區域卻沒有太多的變化,位於北宋新皇宮旁邊,有一片龐大的,園林式的建築物,這就是北宋的權利核心東府。

慶曆九年之後,東府經過擴建和搬遷,形成了一個最少2o棟以上的建築的大型衙門,現在東府辦公的人員,高達的1.2萬人,這還不算派駐在各地的分支機構的,這是整個北宋最為龐大的一個衙門,不說那些高官,就說是普通的吏目也有很多。

固定的上下班坐班制度,在東府執行非常完善,每天都有忙碌的人,並且在吸收了定海軍的一些先進經驗之後,並沒有按照原來坐班制度,不在拘泥於白天,在夜晚,也是有人值班的,保證一天24小時,都有在處理。

位於東府最為核心的區域,這裡被稱之為參政區,東府腦,所有的參知政事,基本上都在這個核心區域的7座建築物之中辦公,這裡是東府的核心的,也是最高權力所在。

北宋確立了現有的體制之後,因為增加了許多部門,東府的職權和工作,也在原有的基礎上面,增加了許多,這種情況之下,每一個參知政事都掌握一方面的實權,這個實權或大或小,但是都有事情做。

只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或者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事情,才會拿到東府會議上面討論,甚至進入到朝堂廷議,大部分各自負責範圍之內的事情,都會各自的處理的,這樣可以加強效率。

在東府最大的一個建築物之中,位於6樓最大的一個辦公室之中,韓琦木然的坐在這裡,已經過了一天的時間了,寬大的辦公室,氣勢磅礴,裝修豪華,可是此時此刻,他卻有些呆,面前寫滿了字跡的奏摺,墨跡未乾,可是為三個字,卻是異常的清晰,辭官折。

作為一個擔任了十來年相,一個在仁宗親政之後,坐在這個位置上面,時間最長的一名輔,韓琦可以說是位高權重,已經獲得了所有能夠獲得的榮譽,他的辭官是為了告老還鄉麼。

不,擔任十多年的輔,應該是德高望重吧,可是韓琦的歲數並不大,在成為輔的時候,也才是解禁四十歲,到現在,也不過是52歲。

在北宋平均的壽命不長,也就是這些年,伴隨著北宋的安居樂業,還有關於醫藥方面的提升,一部分中成藥直接從定海軍獲得,基礎的醫療條件,會好了很多倍,平均壽命才會提升的。

一般五六十歲的老人也比較多,更別說在官員之中,大部分的官員,因為修身養性的關係,壽命都不低,這中間韓琦就算是在高官之中,壽命也是較大的,他歷史上,一直活到68歲,現在,還有十來年的時間的,不說是的年富力強了,卻也是精神和身體最為不錯的時候,這種情況下的辭官,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個眷戀權勢,並且心有大志的韓琦,為什麼的辭官呢,特別是在仁宗都已經挽留的前提下,依然要上辭官折,原因很簡單,北宋目前的狀況已經非常的惡化,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了。

北宋從學習定海軍,派遣人員,雖然吃了大虧,可是定海軍還是會給出好幾年管理費,這可是數以億計的財富,加上定海軍,按照約定的,支援的工廠,讓北宋獲得了長足的展,財政收入節節攀升,到了慶曆2o年,甚至過了5億貫,是十多年前的2o倍以上,可是偏偏,還是出了問題了,還是大問題,無可挽回的。

這個巨大的問題,實際上,是5年前開始出現的,當時的韓琦就非常的重視,可是折騰了5年的時間了,也想過一些方法,可是大部分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到現在,越來越惡化了,所有的辦法都是徒勞的。

北宋各方面的情況展的很好,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個問題,而且是無法挽回,這個問題很簡單,財政問題,而且是財政上面,非常嚴重的問題。

北宋的財政增長,在最初的時候,非常的大,可能兩三年的時間,就會翻一倍,可是伴隨著一切的平穩,北宋的增幅,逐步的開始降低,在經過了紅利高期之後,在財政收入上升到4.8億之後,基本上,都保證每年5%左右的增。

也就是說,每年提升24oo萬貫,甚至後期福利疊加,比如說,現在,快6億樣子,平均每年增長,在3ooo萬貫左右,這個數量不少了,差不都是慶曆4年左右,全年的收入。

偏偏的,財政赤字也大,這個赤字,已經過了北宋自身所能夠解決的程度,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問題就產生了,而且越來越猛烈。

韓琦投入過精力去解決的,這個問題是北宋根本,官宦數量的增加,加上官宦基本福利待遇的不停的增長,讓北宋的財政支出大增,甚至有些過了的財政的增長。

慶曆2o年,赤字終於到達了極限,這個極限,北宋的財政收入達到了6.3億貫,可是支出卻激增到了6.8億,毫不客氣的說,赤字達到了5ooo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