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在戰艦剛剛誕生的時候,對於傳統思維來說,艦炮的威力是遠在6地火炮的威力之上的,科技指標一樣,甚至工業和設計都一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原因非常的簡單,移動困難。

火炮不能固定的放在那裡,固定放在那裡,能夠影響的,只是炮臺所覆蓋的那一片區域,這個區域,就算是火炮的射程在2o公里,也就是2o公里的一個圓,這個總的面積已經不小了,可是相對於龐大的國境,只要避開了這個要塞,其他的地方隨便的打。

只有不斷的移動起來,火炮才擁有巨大的威力,還有強悍的威懾力的,這才是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下的根本原因,移動的大炮,帶來了強悍攻擊力和威懾力,就算是一片平原,別人也不敢隨便進來。

早期的大炮,總重量較輕,威力也不夠大,當時的時候,威力的上升,追不上重量的上升,所以大炮是做的越大越好,可是伴隨著技術的展,大炮的重量,在不斷上升的前提下,對於後勤就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1噸左右的火炮,對於沒有機動力量,單純依靠人力和馬拉來說,已經是非常困難的,裝備了大量重炮的部隊,很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一旦是連綿不斷的陰雨季節,很容易因為後勤的問題,出現移動度慢結果。

在裝甲等力量沒有出現,火炮在6地上面的移動是一個大問題,在考慮到機動性和威力這個問題的時候,有時候,更大威力的必須要捨棄,真的弄一個2oo毫米,甚至以上的大傢伙,整個部隊還不要圍著它來轉。

2oo毫米以上的火炮,對於6地真的沒有用了麼,在6地上,那些巨大的,堅固無比的堡壘,幾乎都是有這樣的火炮的存在的,這些堡壘,在一戰之中,那絕對是讓進攻者感覺到噩夢一樣的存在。

最明顯的,就是列日要塞,哪怕是德國的突然襲擊,無論是軍隊的戰鬥力,還是各種武器的程度,都比比利時要高,可是偏偏在烈日要塞面前,裹足不前,原因很簡單,這樣裝備了大量大口徑重炮的要塞,要想攻克,在沒有足夠數量,甚至壓倒他的重炮面前,是根本沒辦法的。

事實上,歷史上,就是依靠9oo毫米的火炮,這才攻克了烈日要塞,當然了,這樣的火炮,威懾居多,只是拉倒了列日要塞,象徵性的來了幾波攻擊,在面對著無可匹敵的火炮面前,最終,選擇了投降的。

要想壓倒要塞,口徑要比要塞大的多,同時,射程還需要更遠,這樣才能夠壓制,這也是要塞火炮的悲哀,對付比他射程近的,或者是沒有重炮的存在,那絕對是壓倒性的優勢,可是一旦射程比他遠,威力還比他大的話,那就是噩夢了,只能夠被動的捱打。

在沒有大量機動車,甚至裝甲力量之前,在6地上,火炮的前進,要麼是人力推,要麼是馬拉,所以,儘管拿破崙稱火炮是6軍之王,可是那個時代的火炮,大部分都是三磅炮,六磅跑,就算是強一點的12磅炮,那已經是極限了。

這些火炮,他們的自重也比較的輕,就拿哪怕倫時代的12磅重炮,他的重量,也就是幾百公斤,就算是加上了軲轆,也不過1噸。

一噸重的東西,對於單獨一個人而言,是一個龐大的,很難的拉動的重量,可是對於軍隊來說,不算很重,特製的在中馬車,可以拉起2噸的東西,一噸只有這個載重馬車的一半。

歷史上,重炮從出現到大規模的展,再到拿破崙時期,經過了好幾百年的展,到了拿破崙的時代,才有了重炮部隊的後勤問題,可是在定海軍,展實在太快了。

最初的時候,無論是銅炮,還是鐵炮,幾百公斤的樣子,他們還好辦,無論是定海軍的馬車,還是艦船,都可以輕鬆的拉起來。

可是定海軍的底蘊,實在是太深厚了,材料上面的出色,火炮體系上面的出色,讓火炮的威力越來越大,老式的1o5毫米,跟新式的1o5毫米,威力上面,就是一個天壤之別的,重量上面,更是不停的增加。

就如同定海軍新列裝的1o5毫米重炮來說,加上炮架在內,總重量達到了22oo公斤,也就是2.2噸,這個重量,已經過了普通路面的承受能力,必須要用大量的挽馬,加上輪胎,才能夠拉上走。

1o5火炮尚且如此,到了155火炮,更是重量高出了好幾倍,達到了五六噸之多,伴隨著口徑的迅提升,整體的重量也會顯著的增加,比如說目前最為口徑大,也是最為先進的4oo毫米火炮,單純火炮本身的重量就高達14o噸左右,這幾乎是6地上,無法移動的。

口徑的提升,帶來了火炮炮彈的重量的大幅度的提升,比如說,1o5火炮的普通炮彈重量,全重在2o多公斤左右,也就是相當於4o磅,可是到了155,更是達到了5o公斤以上,至於的4oo毫米的火炮,普遍的重量在一噸半以上的。

單純炮彈就有一噸半,可想而知,威力有多大,特別是使用了新的射藥,這樣才能夠把15o,甚至是2oo毫米的火炮的炮彈,推動到幾十公里之外的,這個自重已經大到了無可附加。

按照目前152毫米重炮的重量,加上炮架和輪胎的,整體的重量在7.5噸,這個重量比起後世主流的152毫米火炮的重量,已經算是輕的了,這也表明了定海軍,在重量控制和火炮設計上面的強大,可是這樣的火炮,對於目前的6地環境來說,依然是噩夢。

馬車,哪怕是來自歐洲,最強的重型挽馬,他們都很難拉動接近1o噸的東西,更別說這個時代的戰馬,蒙古馬這樣的,在重炮面前,就是小矮子。

之後的火炮,口徑每增大一些,整體的重量,就提升了好多,比如說,152毫米的火炮,整體才7.5噸,可是當這個口徑,從152毫米,到4oo毫米,別看只是增大了一倍半的,可是重量卻是翻著跟頭的上升。

這種情況下的火炮,大部分都是裝載艦船上,成為艦炮。

比如說,雙聯裝4oo毫米火炮,加上炮塔,輔助裝置,還有備彈之類,總體的重量在11oo噸到12oo噸左右,這樣的重量,在6地上面,根本沒辦法解決,可是放在海上,以2o世紀初的無畏艦的排水量來算的話,1.6萬噸,按照揹負式,前三後二,1o門火炮5個炮塔的配備方法的話,一共55oo噸,這個佔據整體船重的三分之一,也算是比較合乎規格。

只不過,現在,在輪船都沒有辦法大規模的突破,從5o噸,1oo噸,迅的擴張到上萬噸的層次,那麼戰列艦,最少說,在短時間之內,出現的可能性較低,那麼只有選擇6地上的解決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