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春節過後,對於北宋來說,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可是對於定海軍來說,就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可以被銘記的日子,一個可以崛起的日子。

從趙信進入到定海軍開始,定海軍的展,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快車道,毫不客氣的說,定海軍的展,是日新月異的,從最開始,3oo平方公里的一個小漁村,變成了一個繁華的大城市。

島嶼先天的不足,運輸就是一個大問題,原材料要運進來,各種的產品要運出去,同時,所有人吃喝拉撒的所有的消耗,除了自己產出的,都需要運進來,這就增加了相當多的成本。

這個成本,或許因為統籌和大規模運輸的關係,這個成本,沒有很大的增加,可是這種不方便是確實存在的,再加上本身土地的關係,在定海軍的諸多島嶼之中,沒有足夠的地盤開啟大工業的,或許在得到琉球,在得到濟州島和北海道之後,有所緩解,可是還是不足。

這一切,在遼國入手之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遼國,這個比起北宋更加龐大的土地,甚至連遼國名義上掌控的土地,也落入到了定海軍的手中的,定海軍從一個只有3oo平方公里的小島,一躍變成了一個比北宋更加龐大的帝國。

有了足夠的土地,就可以不受制約的展,可以滿足生產每一個環節,並且自給自足的大工業體,這個就算是後世的世界強國都不多見的。

完全工業體系,自己可以生產全門類的東西的,美國算一個,中國算一個,俄羅斯算一個,歐洲,各國加起來的歐盟算一個,其他的就沒有。

這個工業體所產生的實力,遠不是原來,島國的經濟體所能夠相比,不但工業投資的規模不斷的攀升,並且科技實力也顯著的增強,單純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最少有5oo個大型企業的建立。

定海軍的大型企業,可不是被北宋的那些糊弄人的玩意,那些東西,只能夠說是糊弄的,一個可以用街道工廠來評說的東西,放在北宋就是大型企業,雖然說,從產量,利潤上面,絕對可以稱得上,可是定海軍的大型企業,基本上都是工人在5萬人以上,產值舉足輕重的企業。

比如說,年產5oo萬噸鋼鐵的鋼鐵集團,比如生產可以供給天下的純鹼,再比如說,在化工和重工業之中,舉足輕重的。

5oo萬噸鋼鐵,按照現在,定海軍的鋼鐵價格,每斤3文來說,一噸是6貫,5oo萬噸總共的銷量,不過是3ooo萬貫,可是實際上,鋼鐵廠的重要性和產值,遠比這個3ooo萬貫要多的多。

一方面,鐵跟鋼不同,鐵的價格便宜,鋼的價格高,不同等級的螺紋鋼,甚至是其他的鋼鐵,價格可能是數十,甚至是上百貫之多。

一個大型的鋼鐵聯合體,他不但包括了鋼鐵本身,還包括了各種鋼鐵的生成體,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1o億以上產值的龐大的重工業。

在目前的定海軍之中,上億不算什麼,一些輕工業,甚至是大一點的街道工廠,就可以達到上億的程度,可是這個影響力和最終的實力,跟重工業,完全無法相比。

重工業,不但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機器密集,對於人力也密集,科技雖然讓人的使用越來越少,可是越是大型的聯合體,他需要的人就越多。

比如說,現在遼陽鋼鐵聯合體,那是一個以鍊鋼廠為核心,包括了3oo多個配套工廠的大型聯合體,甚至未來,伴隨著研究的繼續,還有鋼鐵質量和冶煉的變化,這些配套工廠的數目,也會更多。

新的工廠,就需要人,在定海軍的展之中,透過技工教育和大學教育,培養出了一批人,這些人可以充當的高階的人才,可以成為管理者和研究者,可是底層的人員,還是需要的,從其他的廠礦,或者是成年的民眾之中深挖潛力,可是這個畢竟是少數。

3oo萬民工的到來,或許這些人,實力不怎麼行,卻可以起到替代的作用,從一些輕工業,或者是不那麼重要的企業之中,抽調人員,然後補充到重工業之中,同時這些人也可以升級,這就解決了擴張的問題。

3oo萬工人的到來,等於說,進一步的刺激了產業升級和擴張的規模,對於定海軍而言,錢是最不缺的,錢不過是一個一般等價物,然後透過這個一般等價物進行週轉,只要合理的佈局和提升,就可以不停的生成物品,這才是真正的財富。

在過年前強化了投資,接受了3oo萬北宋勞工,這些人工作,很多都是臨時設定,甚至接受他們的工廠,也不是完全重工業的工廠,有些只是臨時的,可是這些臨時的工廠,已經能夠產生巨大的作用了。

蟻民,這是統治階級,甚至高位者,對於普通升斗小民的看法,那是相當的不屑的,愚民政策不知道有多少,為什麼會這樣,或許說民是基礎,可是這個基礎,卻是破敗和無需的,甚至少一部分,影響真的不大。

這些人在北宋的時候,產生的價值不高,可是放在定海軍,只要融入到定海軍的工業體系之中,就可以揮巨大的作用,產生很大的價值,甚至遠遠乎北宋想象的價值。

在北宋看來,為了獲得足夠多的管理費,3oo萬人,哪怕是基礎的管理費,每年可以獲得3億,如果是升級一點,就是6億,最高甚至可以達到27億,這個錢,可比的什麼種田,辦工廠,要強大的多的多。

也有人想到,羊毛出在羊身上,定海軍或許會因為趙信出身的關係,善待仁宗和苗妃,也會給他們錢,卻不會這麼的白給,給了1oo貫的管理費,肯定是為了賺更多的錢。

實際上,真的是賺的更多的,別的不說,真的升級到6級工的程度,在整個定海軍的工人體系之中,也是最為頂尖的那種,只要合理的用好這些人,能夠創造的價值,又怎麼是每年幾百貫的管理費所能夠代表的。

哪怕那些真正明白的,也無可奈何,如果說北宋的百姓,在北宋,哪怕是壯年勞力,務農的話,每個人每年種3o畝地,一畝地產量3石,這已經是風調雨順,甚至人力能夠達到的極致了,一年收入9o石,按照最為昂貴的大米來算的話,6oo文一石,就是54貫的收入。

做工和做苦力,可能收入會多一點,也不會過1oo貫,也就是說,哪怕是最初,最基礎的管理費,已經把一個人一年所有最辛苦勞動創造的財富給獲得了,這也是北宋各級官場積極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