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在這些官員眼裡,在和平年代,只要這些平民百姓,能夠生存下去,就不會反彈,除非這個壓迫力度,過了他們能夠容納的極限,讓他們無法承受下去。

人人都有希望過美好生活的願望,這也是科舉深入人心的根源,否則的話,也不會人人崇尚讀書人了。

升斗小民而言,他們沒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除非是那種天上掉餡餅的幸運,出一個天賦著重的,否則,根本無法改變階級,現在,定海軍給了他們這個機會。

實際上,在看到定海軍的大手筆的時候,韓琦心中是轉過一個念頭,那就是會不會產生問題,可是3oo萬這個數字,讓他忽視了,不過是3oo萬而已,對於北宋而言,損失的起。

雖然說,兩淮和江南影響已經出現了,可是那些地方,在傳統的大北方的官員心中,並不是重要之地,他們相信整個中原之地的民眾的凝聚力,或許會有部分會被高昂的收入所吸引,可是大部分,還是大宋的子民。

這種疏忽,是最為要不得的,在全體,只要肯勞動,就可以改變自身命運的前提下,人人都會努力,而當生活的狀態改變的時候,那種吸引力,可不是一個個人了,而是一個家庭。

整個家人都在北宋過著貧瘠的日子,他們不是沒有想過,跳出這個結果,他們沒有這個機會和能力,一般而言是沒有能力跳出來,與其不停的折騰,讓生活陷入到不確定的未來之中,或者風雨飄搖之中,還不如老老實實的。

這就是固化的階層,對於封建社會非常的正常,那些對於現狀不滿的,或者走科舉,走哪個千軍萬馬的獨木橋,或者劍走偏鋒,走刀口舔血的日子,不是這兩個的話,任何一個,都很難一夜暴富。

甚至毫不客氣的說,兩個鯉魚跳龍門的方法,無論那一個,都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能夠走的,就算是刁小雨這樣的,從小在街道上面混的,都知道,有些錢有些扎手,要拿命拿的,更別說普通人,他們只能夠日復一日的度過,生老病死,從出生奔向死亡,從不停歇。

定海軍給了他們不一樣的選擇,一個人,哪怕是最基本的,一年可以收穫48o貫,這比起別的地方,1o年,2o年都未必能夠賺到,只要到了定海軍,一個人努力工作,可以養活一家老小,都過上體面的生活,這種吸引力,對於一家人來說,是巨大的。

定海軍要的,都是壯年的男子,也就意味著,他在一家之中,具有著較高的話語權,他們的感觸,直接可以改變一個家庭。

整個中國封建的思想,真正的女人當家的,這是少數,男人當家,最少可以當自己小家庭的家,這樣的話,只要他們動心了,願意過來,那麼引導的,可不是一兩個人,少則四五人,七八人,多則十幾人,二十人,現在,輸送的2oo萬,未來,可能變成6oo萬,8oo萬,甚至是1ooo萬,這就值得重視了。

哪怕是北宋官員,不怎麼懂得人口紅利的作用,可是人口大規模的損失,讓連基本的勞動力都沒辦法湊夠,那對於地方也是一個巨大的影響,沒有一個官員,願意看到這個事情。

可惜在目前來說,北宋看到的,只是2oo萬所換來的代價,而沒有看到之後的影響,甚至,就算是有人看到了,也不會在意。

畢竟,對於上位者的官員而言,人算什麼,升斗小民,又有什麼可以看重的,少了這些人,能夠起到多少的效果。

如果是戰亂年代,無數的蟻民可以掀翻一切,甚至影響巨大,可是在的和平年代,又有幾個官員能夠看的出來的,他們更加看重的,還是利益。

有了足夠的利益,別說少幾個勞動力,就算是人都少光了,也沒有問題,哪怕是曾經唐太宗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是就算是唐太宗的理解,當時也只是理解到,善待天下萬民,不能讓民眾吃不飽,否則,就可以掀翻船,他不會看到,這些底層民眾,他們的力量都揮出來的時候,產生的效果有多大。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無論是農耕文明,還是遊牧文明,人的作用是有,卻遠遠沒有土地的作用更大。

對於遊牧民族而言,土地代表著更大的草場,更大牧場,更多的牛羊,農耕民族也是一樣,代表著更多的土地,更大的容納空間,這是因為這兩個文明的生產力水平遠沒有達到極限,本身的土地都沒有完全開出來,人口有些過剩了,對於上位者來說,與其控制人口的減少,倒不如控制人口的增長。

一個被後世稱為禍源的文書,就這樣的,透過各路跟東府,共同的簽訂了,這個時候,他們看到的是錢,可是對於北宋來說,已經是敲響了喪鐘,接下來的幾年時間之中,北宋將會持續的失去人口的,一直到無可再失去。

當然了,就後世的學者的眼裡,這未必是一件壞事,歷史的潮流,滾滾向前,將會把所有逆轉這個潮流的,都給這個潮流打的粉碎,定海軍從拿下遼國之後,就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的,以當時的實力,哪怕是強行統一,都不是北宋能夠阻擋的起的,後續的一系列的陽謀出現,北宋還沾沾自喜的以為佔了便宜,一直到無法阻擋。

雖然說,也有一些北宋的遺老遺少們,一直都認為,趙信本就是仁宗之子,雖然改變了國號,可是總算是延續的,只不過這種觀點,沒有多少人認同,在史書上面,北宋是北宋,中國是中國,已經割裂和斷代開了,同時,中國是走向了新的文明。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在東府的這一次會談之中,中樞跟地方實權派,達成了一個人口輸出計劃,全國範圍三抽一丁,然後這筆錢,如果定海軍不負擔的話,中樞可以提前的墊付。

按照定海軍的標準,按照每一個人4o貫左右的安家費來說,這筆錢,可能就是過1.2億貫,就算是現在的中樞,要拿出來也不容易,可是為了獲得更多,韓琦直接大包大攬的給包下來。

韓琦這麼做,並不是中樞有錢,是因為,他相信定海軍,相信趙信的信義,再說了,連每年1oo貫的管理費都可以提前給的起,更別說4o貫安家費了。

三抽一丁,這個在戰爭時間,都已經非常嚴苛的抽丁方式,要推行下去,並不容易,錢是必須要準備好的,否則引事端,或者是動亂之類的,死傷多少無所謂,要是影響到了這個勞務輸出的全域性,那就麻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