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這一份請求能夠送到了韓琦的案頭,而且還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下子來了這麼多,想來,他們就在等待著召見的,韓琦很快做出了決定之後,又重新的拿起了一份簡報。

這是一個由東府匯總的簡報,這種簡報也同樣是在定海軍之中學到的,把一些集中的問題,匯聚到一起,形成一個總量。

簡報上面,把各路要求的抽調人數,匯總到一起,最終得到的數字非常的驚人,3oo萬到4oo萬之間,這可是壯年勞力啊,這些地方官員,就這麼的不在意,不怕勞動力短缺麼?

不怕,還真的是不怕,換成別的,比如說,東府做主,把人抽調出去的,別說是這麼多,各州府抽調十分之一的數額,已經會讓地方官員蹦起來,一些資深的,比如說,拿著參知政事,或者宰撫職銜的人,甚至還會打上門來。

韓琦是老資格不假,可惜北宋的宰撫政策,屬於是輪流制,曾經做過相的,下去執政一方的比比皆是,資格比韓琦老的更是多了,如果韓琦簽署這樣明顯不合理的,打上門的還是輕的。

可是定海軍的要求,不是行政命令下達的,甚至說,沒有擺在明白上面的要求是多少,這些地方官員,就這麼的積極,原因無他,錢惹的禍。

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特別是執政一方,如果說財政沒有錢,中央也不撥款,活都活不下去,更別提展地方,績優考評了,那是不可能。

在這些官員們看來,只要有了這麼多錢,一切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甚至韓琦的心中,或多或少,也是如此想的。

之前,定海軍在汴梁的招工,是引起轟動的,跟以往招工完全不一樣,不說給個人的薪水了,這些的要談,單純是幾十貫的安家費,就已經讓很多人毫不猶豫的前往了,最關鍵的是管理費,這個北宋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字眼,一下子抓住了所有官員的心。

一個人頭百貫,還有比這個更加容易得到的錢麼,一個個的蟻民,彷彿變成了一個個的金色的柱子,甚至說,連以前懶散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衙役,也積極主動的,沒抓到一個人,送到定海軍去,可是錢啊。

百貫的管理費,已經讓整個汴梁的官場瘋狂了,為什麼,因為定海軍並不是胡說八道,而是真正的拿出了真金白銀。

當時在簡單草簽了1萬人的數字之後,直接就拿出了百萬貫的財富,哪怕之前定海軍的信用等級非常的高,也不可能空口白牙的指使眾人,特別是滑如油條一樣的底層吏目。

可是真金白銀拿出來之後,一切都生了改變,1萬人的管理費,就是1oo萬,這筆錢,就連整個北宋最大的城市開封府都無法忽視,更別說其他的州府,頓時,關於人員的爭奪開始出現,也就是開封府佔據了先機,送了差不都4萬多人過去。

現在,管理費提升了,從百貫的管理費啊,現在有可能提升到4oo貫,9oo貫的數字,這還是單純指一個人的,說實話,第一次見到這樣演算法,韓琦第一個想法就是騙人。

韓琦算是一個粗通庶務的官員了,也知道目前東京汴梁的現狀,普通的勞動力,他們的薪水並不高,按照普通汴梁勞力,一天1oo文的話,一個月3貫,一年下來36貫。

這個數字已經相當高了,要知道,一個月3貫的話,可以購買4石米,如果換成粗糧的話,最少也有七八石的樣子,按照一個人,一年吃下2石的數字,一個月單純吃的話,可以養活4個人,這麼一個壯年勞力,不出現大的問題的話,養活一家大小,都不是一件很難的。

當然了,在汴梁,不可能只吃糧食,其他的花銷也多的,可是一般一個壯年勞力,3貫的月薪的話,養活不算很大的一家沒有多大的問題。

勞動力成本,也就從這樣的苦力開始衡量,苦力不是每一天都有活的,一個月3貫,也成為了一個標準,大部分汴梁的工人,都是按照這個標準的,比如說店小二,或者是商鋪之中的店員,他們的工資基本上都在1貫到1.5貫。

就算是按照苦力每天的天薪整合,一個月3貫,這樣前提下,一年給1oo貫的管理費,這等於說什麼,一下子給了3個壯年苦力的工資,現在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面,再提升,難不成,定海軍真的是做善人,做好事麼?

這句話,普通的讀書人說說,或者是升斗小民說一下,這沒問題,真的到了韓琦這個檔次,肯定明白,一個國家,特別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善意和慈悲之心的,如果對別國表現出這樣的善意,那不是養虎為患麼?

為什麼大唐盛世的後期,是胡人之亂,原因就是當時大唐為了彰顯天朝上國,對周圍的遊牧民族太好了,種植,養殖,各種冶鐵等的技術,毫無保留的向外的輸送,或許,是李氏皇族,有胡人血統的緣故,和親尚且罷了的,各種的技術輸出。

跟隨著公主和親陪嫁的,各種的技工匠人,書籍之類的,比比皆是,也從漢唐開始,周圍的遊牧民族開始崛起的,本身就掌握著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武器騎兵,又有各種鐵質的武器和精良的冶煉,一下子,胡人反倒是強悍的無比。

幾百年來,北宋時期的三國鼎立,無論是西夏,遼國,他們最強的戰鬥力無不是重騎兵,一套重騎鎧甲的,重達數十斤的樣子,這跟唐朝之前的遊牧民族,只有一把刀是鐵器,連鎧甲都是皮甲,沒有一點的鐵器,連羽箭都是骨頭,而不是鐵器的,由此可見,他們的戰鬥力的提升的。

定海軍這麼不遺餘力的幫助北宋,1oo家工廠,這個沒有什麼,可是這些勞動力的管理費可是白送的,1oo貫,已經是很可大的,現在有可能增加到4oo貫,甚至9oo貫,這就讓韓琦想不通了。

想不通就是想不通,可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這些人向中央上書,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請求中央,批准,他們可以在整個轄區之中,按照戶籍進行抽調,把這些勞動力抽調出來。

這種抽取,在過去的北宋,是相當正常,比如說一些勞役之類的,都需要抽調,甚至在一些關鍵時刻,比如說王國興衰的時候,還可以抽丁成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