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

作品:《皇宋錦繡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正如此,蒸汽火車,解決了動力的問題,兩臺蒸汽機的力量,可能相當於上百,甚至是好幾百匹馬,從目前蒸汽機的動能上面就可以看出來,目前完成了3oo馬力蒸汽機,兩個就是6oo馬力,跟後世的大型蒸汽機,內燃機甚至是電動機比起來,只是剛剛起步,可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已經是非常先進了。

6oo匹馬,不是說弄不到,可是一節列車,要怎麼拉,要想把6oo匹馬,向同樣的一個方面使勁,需要的協同能力,那不是一個簡單騎手就能夠做到的,這裡也可以看出機械化的可怕。

總動力在6oo馬力的蒸汽機車,比起曾經的馬拉火車,不但度快了一倍的,動力也增加了很多的,可以拉起十幾節車廂,而不是普通的馬拉火車那樣的3節。

這就讓鐵路的效率提升了很多,也讓鐵路真正的成為了6地交通的王者的,跟公路運輸給分割開來。

事情有利有弊,火車的效果很好,可是度是一個關鍵,更高的度,會讓事故率大大的增加,在定海軍,可以透過一系列的科學管理,進行減少,甚至是規避,可是在北宋,要如何的規避。

使用上面,蒸汽火車跟馬拉火車不同,馬拉火車,因為度較慢的關係,管理起來也比較的容易,只要留好距離,就算是有些意外,也可以控制下來。

可是火車,12o公里的度,那不是普通的人能夠控制的了的,必須要保證儘可能低的降低事故的機率,那就要從最初的佈局上面來做,這一點,恰恰是北宋最差的。

北宋知道什麼度,什麼執行圖,甚至合理空間,這些都缺乏的,甚至連駕駛員都缺乏。

原來的馬拉火車,如果是三個車廂的話,會有6個御者,後面兩個,中間一個,前面有三個,如果是一節車廂的話,2個御者也就夠了。

這些御者可以從馬伕之中挑選,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逐步的熟悉了之後,就可以上崗了。

可是蒸汽火車,絕對不行,它的操作是有一定的技術性的,因為技術不成熟的關係,蒸汽火車的故障率也相對比較高,在這種時候,對於駕駛員的要求,就要提升到了較高的程度,不但需要專業化的訓練,同時,也需要一些基本技能。

也就是定海軍這樣的基礎,才能夠推動的這個駕駛員的數字快的增長的,對於北宋,就算是能夠透過定海軍這邊,幫助培養駕駛員,可是一旦火車過去,他們自己管理的話,也會出現很多的麻煩,原因很簡單,一個現代化交通,讓一個封建的社會來管理,這需要時間。

這個時間,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到,甚至說,就連最簡單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馬拉火車的這個的,在北宋的執行效率,跟定海軍的執行效率,就完全不同,定海軍可以合理的測算安全的距離,藉助這望遠鏡,一些簡單的設施,可以進行相互的聯絡。

同時,把整個執行圖執行到最好,既保證了安全,兩個火車之間相對的距離足夠的安全,又保證了效率的,鐵路就只有這麼一個,用怎麼樣的運輸效率,在鐵路上面安排火車,這是一門大學門,哪怕是後世中國,每年鐵路執行圖的調整,也需要很多的學問和時間。

在火車上面,每一個輕微的干擾,都會影響到全域性的,有時候,一起小小的事故,會影響的整個國家的鐵路執行圖的佈置,甚至會因此作出調整。

目前北宋的鐵路,哪怕大規模的鐵路,比起定海軍,要早好幾年,可是整個執行效果,在北宋看來,已經相當的高效了,可是在定海軍看來,還是有些散漫,不說,定海軍開闢出來的蒸汽火車的專案,就算是原來馬拉火車的效率,定海軍也比北宋能夠多出一倍以上,

如果算上蒸汽火車的話,整個鐵路的利用率上面,定海軍要比北宋要好很多,這是科技和管理上面的全面越,從一個細小的方面就可以看出來的,北宋鐵路御者,不禁飲酒,甚至連上班的時間,都可以隨意的調整。

疲勞什麼的不存在的,最初的時候,定海軍制定下來的政策的,4小時休息一次,一次休息4個小時到6個小時之間,被北宋給篡改了。

北宋的火車執行,大概是從早七點到晚上7點,大概12個小時,冬天會短一點,夏天會長一點,伴隨著時間的長短進行調整,原來是三到四班,中間,如果休息夠6個小時,會加一班。

可是伴隨著鐵路的大規模的開的,雖然說馬車伕很多,卻不是每一個都適合來到鐵路上面,開始的時候,北宋還能夠按照規則,可是伴隨著人員的減少,先是把休息的時間縮短為4小時,然後是2個小時,之後乾脆,又把工作的時間調整為5到6個小時,以保證一個車伕,最多休息一次,就可以上兩個完整的班。

這樣,一天的工作高達1o個小時,哪裡能受得了,按照不完全的統計,北宋僅僅是慶曆九年,出現的火車事故就有上千起之多,這還沒有算一些小規模的,沒有多大損失的事故。

這對於北宋而言,這是可以接受的,相對於鐵路產生的巨大利潤,這些小的損失,還是可以接受的,北宋還沒有形成效率之說,更不用說整體的損益,他們追求的,是大而化之的東西。

在定海軍,從趙信提出了這個標準之後,就嚴格的按照標準執行,除非有確切的科學依據,在無數次的資料和實際之中,確定了有所謬誤的地方,才會進行修改。

不過趙信的規則,要麼是寬泛的,不容易出現問題的,要麼,就是從後世直接拿來了,以後世的展,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最終形成的規則,肯定具有先進性的,或者有些呆板,可是衡量之後,還是現,這個政策是最好的政策,它平衡了安全和效率。

北宋可以無視人員的損失,無視這些事故帶來的影響,可是定海軍必須要重視,不說定海軍,每一個人命的代價,遠比北宋重要的多,就說因為事故造成的影響,對於定海軍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

北宋雖然勉強形成了執行圖,可是在後期,已經被破壞的七七八八了,利用執行圖,還不如這樣隨意的控制來的容易,這樣對於北宋來的容易一些。

這也是北宋鐵路事故影響不大的根本原因,只要不是堵塞過三四個小時,甚至更久,往往都沒有影響,隨意性極大的鐵路,他們容錯性非常的高。

可是定海軍不一樣,有完整的執行圖,影響五分八分,還可以透過微調來解決,一旦過了1個小時,那就麻煩大了,整個執行圖都必須要進行改變,甚至一著不慎,就會出現更大的影響。

越是科學佈置,一旦出現了不可控的東西,影響就非常大,流水線如此,列車執行圖同樣是如此,如果列車執行圖,按照既定執行圖,進行合理執行的話,整個鐵路網路,所有的列車的執行效率都會很高的,可是一旦隨意,產生的破壞性就大了,遠比它本身的損失都要大。

北宋沒有實現列車執行圖的基礎,哪怕最初的列車執行圖,也被改變了,變的七零八落,已經是單獨的執行了。

可是蒸汽火車,天然就是工業化的東西,這個龐然大物,總不能按照馬拉火車的度,就算是如此,龐大的大傢伙進入到北宋的鐵路網網路,也會出問題。

不過,定海軍方面,也沒有完全的禁止,全面為北宋提供蒸汽機車,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可是部分的提供,還是可以的,按照定海軍的思路,為汴梁和瀋陽之間,修建一條特快的鐵路,這是相當有必要的。

一條鐵路的執行圖,相對而言簡單一點,定海軍可以支援,北宋也可以比葫蘆畫瓢,而一條鐵路需要的司機的人數也少,雙方共管的話,也可以接受。

韓琦沒有拿到大量的蒸汽機車,可是一條鐵路還是可以的,本身,汴梁到涿郡的鐵路,就是一條北宋的幹線鐵路,穿過了大名府,還有河北的眾多道,可以說是北方比較精華的土地。

在定海軍取代遼國之後,成為了北宋的大敵之後,這一條鐵路就更加重要了,無論是各種物資的運輸,人員的流動,甚至一些出口物資和原材料,運送出去,都需要這麼一條鐵路,如果它的通行量大大的增加了,當然對於整個北宋,都是有巨大的好處。

現在,這個鐵路還在緊張的施工之中,最初的時候,是準備在舊有的線路上面改造的,可惜事到臨頭,北宋這邊拒絕了,原有的鐵路線路,他們還準備在使用,沒辦法只好重新開始。

不過,這個時代興建鐵路遠沒有那麼的複雜,從汴梁到涿郡的鐵路,本身就是定海軍的各個施工隊伍興建完成的,各方面的資料,都儲存的有,同時的,在定海軍的測繪資料之中,還有一些預留的擴張方案,這些都用上,預計,在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把鐵路貫通。

不說這個,這是未來的事情,不說這個蒸汽鐵路的貫通,就說原來的馬拉鐵路的貫通,讓兩國之間的聯絡,相對緊密了很多,接近5ooo裡的路程,全程的時間,大概是5天,如果是一些加快的車次,會提升到4天,如果使用了丁海軍的蒸汽機車,再由山海關的快馬車週轉的話,這個時間會降低到了3天。

3天的時間,對於過5ooo裡的雙方距離來說,已經算非常短的了,真的要是繼續壓縮,那就要等到蒸汽鐵路的貫通,那樣的話,從瀋陽到汴梁的時間,可以縮短到一天半之內,現在,3天已經是極限了。

使館在定海軍紮根下來之後,在跟定海軍進行正常的聯絡和磋商之外,先需要興建的,就是一條通暢的資訊通道,這個通道,可以是人組成的,也可以是別的,因為定海軍之中,對於騎兵,對於戰士的控制比較的嚴格,鐵路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在定海軍的鐵路上面,北宋可以獲得一個和半個車廂,用於輸送人員或者其他的物品,在過去3個月時間之中,人員輪換的很少,過來的,就很少回去,更多的是增加的人少,可是回去的東西,無論是信件,一些定海軍特有的產品,甚至是一部分的金錢,都是透過這個來運送的。

最初是掛在馬拉火車後面的一節車廂,後來為了追求效率,選擇了走蒸汽火車,馬拉火車上面,可以給1節車廂,可是蒸汽火車就不行了,最多能夠給二分之一的車廂,大部分還是給三分之一的車廂。

可是蒸汽火車的車廂,比起馬拉火車要大一些,載重的也多,最關鍵的是度快,從瀋陽到山海關,將近的8oo裡的距離,火車的話,可能只需要3個多小時,跟馬拉火車一天比起來,節約了不少。

這樣通暢的聯絡,3天的時間,遠在5ooo裡之外的信件,就能夠擺在汴梁的各級官員的案頭上面,這極大的方便了雙方的聯絡,一些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往往就會尋求北宋的支援。

現在,這個儘可能快,儘可能多的把足夠務工人員,送到瀋陽的請求,透過了這麼一條漫長的鐵路線,貫通了起來的,大量關於定海軍展,問題,都匯總到了北宋,北宋也從中間學到了不少。

現在,這個新的問題出現了之後,對於當其衝的開封府而言,他們已經沒有辦法解決了,雖然說,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之中,開封府也做出了努力,又收攏了一兩萬人,可是下屬官員說的非常的清楚,必須最快的,一次性的弄到,這就有些為難了。

最快的方法是抽丁制度,不管是3丁抽1丁,還是5丁抽1丁,總之,對於開封府這麼一個人口龐大的城市而言,都可以迅的獲得大量的務工人員。

可是這個抽丁的政策,必須要中樞下達,開封府也是一個聰明的,他知道,類似的上書會很多,串聯了一部分相對比較近的州郡,最終的,聯合上書,最終雪片一樣的奏摺,送到了中樞,並且透過匯總,放在了韓琦的案頭,這個要韓琦來做出決定。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