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這段時間,定海幣在北宋的流通範圍真的不小,當時,在現了定海軍問題了之後,北宋曾經想過,要禁掉定海幣,可是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沒敢動手,因為太多了,這不是一般的多,那是多到無法的想象。

北宋從交子鐵錢開始,逐步的從貴金屬貨幣,向信用貨幣轉換,為的就是解決掉北宋的錢荒的問題,只不過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最終產生的效果,只是在一段時間之中,有積極的作用的,可是時間一長的情況下,在信用破產,就容易出現問題,一旦濫,交子和鐵錢,這些就會大規模貶值。

北宋雖然沒有徹底的解決掉錢荒的問題,卻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比如說,在某一個貨幣,大規模流通,最少說,在相當的區域,都有流動性的時候,貿然的減少,直接損害的,是普通民眾的利益。

之前,可能幾百萬貫的貨幣,都必須要的慎重的處理,往往需要中央拿出相當的資金和時間,這才能夠平穩過度,甚至相當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問題的,造成家破人亡的後果。

以往那些交子也好,鐵錢也好,他們的規模都不是很大的,幾百萬充其量,少的可能只有幾十萬貫,這樣就讓北宋如履薄冰,可是在稍稍摸排了一下定海幣的流通範圍,甚至連葉清臣也不敢多說什麼了,越是對經濟熟悉的,面對著這樣的情況,越是不敢隨便多說什麼。

這是整個北宋歷史上,甚至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大一個貨幣,這個貨幣單純在汴梁的總量,就高達5o億貫。

這個資料出來,三司直接是不相信,汴梁的銅錢流通量有沒有這麼多,為什麼定海幣會這麼的多,可是認真的看了調查資料,葉清臣也不說話了的,就是這麼多,甚至還有些估計的少了。

定海幣從一出來,就因為出色的之戀給,容易辨認的特點,最關鍵的是,攜帶方便幣值高。

如果換成交子,1貫的面額,已經是非常大的了,雖然只是一個紙片,如果想要寫的話,幾百上千,都能夠寫出來,可是要別人認可啊。

鐵錢也是這個問題,比起紙幣,有些價值,可是價值依然不算高。

定海幣不一樣,是精鐵,還是比較漂亮的精鐵,單純精鐵本身,就有相當的價值,在定海幣流通的初期,甚至有人把定海幣熔鑄了,做出神兵利器。

可惜,這個很難,不鏽鋼,特別是定海軍這種,比較強悍不鏽鋼,要想熔鑄,非常的困難,加工也是,正因為如此,才算是堅定了定海幣的幣值。

本身有價值,在定海軍不大規模的擴張不鏽鋼的製造方法,說實話,也沒有辦法擴張。

定海軍最初的時候,是偶然間的得到了這麼一個出色的,效能出眾的不鏽鋼,當時只能夠實驗室之中,小批次的生產,衝壓機都沒有辦法完成的情況下,最初的大量定海幣,幾乎都是趙信藉助著卡牌系統生產出來的。

後來,在牛大力的天才設計之下,定海軍根據趙信提供的配方,逐步的完成了生產全部步驟,可是因為生產的難度較高,再加上保密的關係,只有定海軍最高階的鍊鋼車間,才能夠生產這些材料。

也就是說,科技水平不行的前提下,就算是趙信把整個製造的配方和全部關鍵地方走給告知了,有牛大力這樣一個千載難逢鍊鋼天才,也足足用了2年的時間,才逐步的完成了實驗室到工業化生產的過程。

在完全沒有這個科技基礎的前提下,北宋要想完成這個製造,哪怕是在實驗室,都很困難,更別說大量製造了。

正因為配方和工藝上面的難度,哪怕不保密,也很難流傳出來,更別說,現在定海軍把它看成信用貨幣的基礎,在紙幣出來之前的重要貨幣體系,當然不可能隨隨便便的洩露,這就保證了它的幣值。

有價值,易於分辨,難以仿製,這就是定海幣長盛不衰的基礎,從第一次出現在世人的面前,再到現在廣為流傳之後,本身流傳的深度和廣度,就成為了它的天然保護。

這一點,不但定海軍清楚,北宋也清楚,一旦北宋廢除定海幣,別說能不能成功,定海幣本身就是一種類似貴金屬的貨幣,這樣的貨幣,不是你說廢除就廢除的。

就跟後世一樣,基本上廢掉了金銀的流通作用,貨幣不跟金銀掛鉤,市面上,也禁止金銀流通,可是金銀就不值錢了麼?

更別說,因此造成的影響,少了5o億的資金,整個汴梁會亂成什麼樣子,整個北宋會亂成什麼程度,就算是要廢除,也不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需要慢慢的來解決。

正因為沒有限制,定海幣野蠻的展,不知不覺之下,北宋居然有1oo億貫以上的定海幣流通,實際上的,這個數字,遠遠在這個之上,按照定海軍的數字,這個數字大概在3oo到4oo億之間。

北宋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除了最初的時候,在北宋高展之後,北宋的資金從來都沒有夠過,貨幣緊縮,貨幣供應量不足,這個概念,北宋不知道,可是也進行了嘗試,紙幣和交子,就是在北宋出現的,鐵錢也是如此,只不過這些錢,基本上,都沒有辦法長期流通,主要的問題,就是幣值不穩定。

這樣不穩定的幣值,對於北宋是一個傷害,對於北宋政府來說,也是一樣,信用可以的被使用多少次,一次次的信用破產,最終,就會造就整個北宋的問題,只能夠使用銅錢。

因為銅錢是北宋能夠找到的,最大量的,同時價格也相對比較穩定的一種貨幣,可是這個貨幣,跟北宋的經濟總量相比,還怎的是差了不少,錢荒從北宋初年就開始大量的出現,一直延續到真宗仁宗時期,特別是經過了真宗和仁宗的大規模展之後的,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