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苗妃和趙信他們中途下車,前往位於瀋陽城外的行宮,在行宮安頓下來了,在他們下車的同時火車繼續的前行,轟隆隆的火車,在離開了那個臨時停車的地點,繼續向前的時候,城市越來越近了。

如果說,之前停車的地方,還是一片荒地,可是稍稍往前一點,那就是城市的區域了,如果說,之前的那些衛星城市,給韓琦的是震撼的話,密密麻麻的城市,鱗次櫛比的話,這就是一片片龐大的城市。

彷彿從進入開始,就有些無休無止的感覺,高樓大廈,大廈高樓,都不知道身處何方了。

有富弼做一個介紹,韓琦開始明白了瀋陽的規模,可是聽說,跟真正親眼的看到,這是完全兩個概念了的,遠遠的用望遠鏡看到的,跟實際上,肉眼看到的,是有些不同的,看著密密麻麻的,如同蜂窩一樣的建築物的,韓琦嘆息一聲,好一座龐大的城市。

在來之前,從富弼的信裡面,從富弼昨天晚上的談話過程之中,韓琦已經足夠高估了瀋陽的容納程度,可是真正看到這些,還是感覺有些低估,這些房間,或者說,這些房子,每一個容納一個家庭的話的,瀋陽能夠有多少人。

富弼告訴了一個資料,這是定海軍的統計數字,這個資料結合了富弼的觀察,可信度非常的高,瀋陽的總人口達到了12oo萬。

這個12oo萬,是包括了瀋陽本身,還有衛星城市的,這其中,附近的衛星城市佔據了4成,也就是5oo萬左右。真正人多的,還是在瀋陽中心,差不多7oo萬的人口,他們佔據了瀋陽中心的區域。

汴梁的七倍,甚至更多,作為東府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韓琦很清楚汴梁的人口,是一個怎麼樣的事情,絕大部分都是禁軍,還有禁軍的家屬。

從太祖黃袍加身開始,對於一些軍政制度進行了改變,汴梁就成為了一個大軍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用了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才造就了汴梁的人口,真正的自然增長,並不是特別的可怕,同樣的,如果把禁軍刨除的,汴梁的人口立刻就剩下了一半了。

5o萬常住人口汴梁,都那麼的可怕了,就絕對人口來說,瀋陽的城中心,就是汴梁的7倍,這是一個何等可怕的數字。

從抵達了定海軍,抵達了北國的這一片土地之後,韓琦的心理高度,被不斷的重新整理,就這麼容易,就過了汴梁的7倍,北宋要如何追趕。

或者說,北宋就算是想要擴大,擴大整個汴梁的,可是人口集中的起來,產生的問題怎麼辦,開封府的規模,已經比起很多的道都要大了,可是面對著開封府的諸多問題,依然無法解決,人口,帶來的可不是一個龐大的城市,還有許多必須要認識的問題,汴梁已經足夠放下問題,一些陰暗面甚至不去徹底解決,否則的話,地下乞丐怎麼可能生存。

這一點,稍稍高階一點點額官員都知道,龐大城市帶來的陰暗面,雖然在可控的範圍之中,卻足夠的血腥和殘酷,當這個殘酷落到了每一個家庭的頭上,那就是生離死別。

可是在瀋陽,無論是瀋陽本身,還是周圍的衛星城市,沒有這種社會陰暗面,定海軍,到底是怎麼來解決這個龐大城市的問題。

如果趙信聽到了兩位宰撫的對話,一定會笑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給最底層生存的機會,過好日子的機會。

就算是汴梁的那些黑老鼠,如果有光明正大的,可以過的很好,在陽光下生存的機會,誰會願意,躲在下水道之中,瑟瑟抖的弄錢。

定海軍從最開始,大規模興建工業就開始保障最低的工資標準,這個工資標準,最少也是北宋標準的數倍,只要願意勞動的人,輕而易舉就可以在定海軍找到工作,並且過上不錯的生活,這種情況之下,誰願意去下水道。

城市大了,規模龐大了,人口多了,矛盾會產生,犯罪也會出現,可是沒有地下道的黑老鼠,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一點,也是韓琦讚歎無比,完美的體系,甚至所謂的街道辦,也讓韓琦有些著迷。

一個在北宋意義上,恐怕連一個保長都不如的官員,卻成為了定海軍政治體制的最底層,他肩負了很多的任務,從管理到宣傳,正是他們的努力,這才造成了的定海軍的和諧。

小到鄰里糾紛,大到養育孤寡,甚至一些基礎的犯罪和違規,都可以由街道辦事處來處理,避免了府衙的大張旗鼓,也方便了居民的生活,至於化解矛盾,減少衝突是行家裡手。

富弼也算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官員,從這個簡單的街道上面,看到了契機,可是認真想了之後,卻現,這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人數的基礎是一個方面,北宋為什麼政令,最多就是下放到縣一級,縣才是最基礎的官員,雖然有吏目的幫忙,可是也是侷限於縣的工作上面,剩下的就是放羊了。

如果想要達到定海軍的街道的密度,整個北宋,會增加出幾十萬的街道幹部,這會增加多少的開支。

現在北宋,財政收入連年的增長,甚至到了這兩年,有相當的富裕的程度,增加人員和開支,或許會有所影響,可是如果效果很好的話的,投入一筆鉅款也不在話下。

關鍵問題在於,這個舉措,在定海軍可以實施,在北宋沒辦法實施。

這一點在於北宋跟定海軍的基礎組成結構,北宋的基礎組成結構,是由一個個穩定的鄉村構成,以宗族和三老方法構成的鄉村統治,這並不是政府規定的職務,而是在威望相當的人之中,透過任命的方法委任的。

這些人要麼是鄉土的大戶,要麼就是有背景的人,他們構成了的整個鄉村的基本的結構。

如果用街道辦事處來代替的話,這些人就會反對,同時,街道辦事處的方法,也是協調和管理,以定海軍,三四口人,或者五六口一個家庭的來說,這些基層的管理機構,擁有著強悍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