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總體而言,這個從富弼來信之中啟的技術,也不是沒有收穫的,最少在木器製作上面,收穫不小,其中最鮮明的就是長弓和箭矢,這些基本上都是木質的結構,有了這樣分工的方法,效率可以提升很多,最關鍵的是,製造的難度減少了。

一個工件,他不一定每一個步驟都是要大匠來製作的,透過分類,讓手藝精湛的,做最核心的,不能替代的部件,剩下的,可以大量的使用其他的工人,這樣難度降低之下,就算是效率依然不是很高,只要難度降低,對於木器坊來說,也是效率的提升。

經過了很短暫的組合了之後,木器坊的生產能力提升了5倍,效率微微提升,可是生產成本卻降低了,本身有些擔心,無法完成樞密院下達的軍械任務,也額的完成了,這也算是一個非常不錯提升。

除了木器坊之外,其他的專案提升的有有限了,在從上到下的重視之中,特別是韓琦親自的坐鎮,倒也摸索出了一部分的東西,效果有好有壞,好的提升提升了很多,壞的地方最多不採用而已。

總體而言,在後來經過計算了之後,把這個應用到了整個北宋的工廠,最終提升的效率大概在半成,摺合成收入,差不多讓北宋的年收入,提升了8oo到1ooo萬貫。

這不算是一個小的提升,可是對於北宋來說,影響並不大,北宋經過了之前的快增長,總量已經相當大了,在過一億貫的年收入面前,提升個八九百,效果並不明顯。

在整個北宋的工廠體系,都開始調整,用流水線,或則類似流水線一樣的方法,改革生產流程,並且提升生產效率的時候,韓琦主導的另外一個調查,也有了最終的結果了。

富弼在來信之中,專門提到了工資水平的問題,這件事情,引起了韓琦的注意,並且做了一個系統的調查,最終的調查結果讓韓琦非常的吃驚,後來的大部分的重心,都放在了這件事情上面。

說起北宋的俸祿,就不得不提起宋朝的官制,這個是相輔相成的,官制代表著俸祿的多少,而且這個金字塔的結構非常的明顯。

北宋的官制,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特意去創設,還是沿用晚唐五代的那一套。有新問題出現的時候就去修修補補,到了仁宗朝,已經相當的混亂了,細細數來,各種的毛病都是觸目驚心的。

這種混亂的結果,造成了俸祿的不確定,也就是說,有很多種的放方式,同樣品級的,在不同的職司都有不同,更別說不同的單位了。

在慶曆五年之前,這種放方法沒問題,因為,整個北宋的財政吃緊,不管是那種方式,都按照最低的,就可以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還算是比較平穩。

從慶曆五年開始,整個北宋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西北開,遼夏之戰,還是黃河流域的開,都讓北宋的財政收入開始增長,這種增長之後,亂象就開始產出了。

剛開始,還只是稍稍的提升一點,對一些有盈餘的部門而言,偷偷的提升一點的俸祿,讓官員們過的更好一點,可是接下來,伴隨著收入越來越多,就膽大了起來,反正制度上有,就,甚至有些,了多份,按照不同的制度來。

不患貧富患不均,這一點,已經在北宋中樞產生問題了,底層的官員怨聲載道,一些不太好的部門,或者是清貧的部門,可能跟別的部門,月俸能夠差兩三倍。

亂是一個方面,也集中在少部分的職司和部門之中,關鍵是不夠。

北宋開始飛展的時間,並不算是很長,可是效果已經相當的明顯了,從3ooo貫不足的收入,一下子提升到去年的1.2億,這個提升幅度,是在6年的時間之中完成的,這個增長幅度相當的驚人,幾乎每年都是百分之四五十。

整個北宋是透過定海軍來提升的,一些定海軍注重的東西,他們也會考慮,加上交通便利,運輸量增加,北宋汴梁的基礎物資,價格並不是很貴。

比如說,以大米為的糧食,他們的價格,不增反而降低,比起平時,最少降低了15%左右,同時,相當的平穩。

無論是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還是在冬天,運輸並不是特別方便的時候,價格浮動都不算太大。

連大米都這樣,其他的一些雜糧,甚至是肉食這些,都有相對較大的跌幅,特別是定海軍大規模提供的,比如說海魚,罐頭,各種的海產品,都相對比較的便宜。

如果說生活成本的話,在北宋汴梁,現在的程度之下,生活成本確實降低了,升斗小民,他們單純吃飯上面的花費,平均減少15到3o,這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絕對是好事情,他們的生活成本是降低的。

可是官員,並不只是生活的成本,在北宋的展度,開始激增了之後,特別是生意好做,又有了工廠這種新的事物之後,底層民眾的日子是好過了,只要勤勞,願意去勞動,日子過的不錯,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這是一個好事情,讓沒有工作,或者過不下去的人,不會因為的沒有錢而餓死,或者是鋌而走險,可是對於汴梁而言,閒著的人少了,一些服務行業,還有一些零散的工種,人就少了。

哪怕是封建王朝,也要遵循一些客觀規律,比如說,工人和僕人的工資水平的提升,比如說,一些服務行業的價格的提升,這些或許對於升斗小民,最底層的,是沒有意義的,可是對於官員來說,都是有意義的。

除了吃,其他的每一個專案都在提升,平均支出提升5o%以上,已經吃掉了關於吃上面的增幅,如果再加上其他的支出,那就更高了。

比如說,之前的支出之中,是沒有日用品的支出的,也沒有各種成衣之類的支出的,甚至也沒有馬車和牲口之類的支出的,伴隨著北宋的巨大變化,這些都有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是人之常情,面對著更加方便,更加舒適的方法,你讓他還按照以前北宋的過,怎麼可能,就算是意志力很強的,都做不到這一點,更別說自詡精英的官員。

原來,1oo貫,就足夠一個官員,在整個汴梁可以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現在,卻最少提升了5o%,這樣還是捉襟見肘的那種,北宋底層官員大部分的借貸,甚至是想別的方法的,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