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這些局面之中,有些是那些為了追求皇位的繼承者,殊死一搏的,當然了,也摻雜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

對於很多人而言,一成不變的環境,是沒有進步的可能性,必須要讓他們亂起來,就這樣的前提下,整個北宋的政壇混亂了起來。

如此混亂的局面,讓仁宗震怒,作為皇帝,他是有逆鱗的,這些人混亂的目的,是針對這個皇位,別說仁宗現在,因為各方面的順心,身體的素質遠比歷史上更好,一些洗腦血管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趙信不是醫生,卻因為後世民養生的關係,對於養生學還是涉獵過的,作為歷史研究者,封建時代,永遠都無法繞過皇帝,以北宋為例,除了太祖之外,仁宗絕對算的上一個最值得研究的皇帝,除了璀璨的文人之外,還有大量戲說之中的內容,包青天,狸貓換太子,諸如此類的種種。

關於仁宗的死因,也是歷史學家研究的一個點,根據一些歷史上面的記載,還有一些藥方之類的,仁宗應該是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後期瘋癲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例子。

趙信不懂治病,卻知道養生,把後世一些預防心腦血管的東西,比如說,減少脂肪的攝入,增加運動量,多服用一些心腦血管的養生方子,最重要的是,銀杏的攝入,這些或許無法直接治病,卻可以減緩,再加上整個北宋一切向好,心理上面沒有那麼多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多繁重的工作,當然是身體更好。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算是平息一些東西,選了幾個繼承者,可是這些還在培養的階段,遠沒有到實際的應用階段,在這個時候,這些人制造的這個混亂,他們到底想要幹什麼?

更別說,現在自己的兒子剛剛有了一些起色,正在為他長臉呢,這個到底是想要幹什麼。

不管如何,這些人觸怒了仁宗,帶來的結果,卻是這些人無法承受的,仁宗的廟號是仁,可是在整個歷史上面,仁宗對於朝政的控制,那是絕對數得著強悍。

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經歷了這麼多的輔,無論是呂夷簡,還是范仲淹,在到韓琦,這麼多有能力,並且有手腕的人,可是朝政依然是在仁宗的控制之下,這就可以看出能力。

因利是導的妥協,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北宋的皇帝,沒有那麼大的權利,可是在目前,定海軍橫空出世的這個大環境之下,有這麼的跳樑小醜蹦出來,當然是要打滅下去。

短短的幾天,最少有2oo位京官分別被貶謫,其中也包括了不少東宮教輿,所有的殿下部都被圈禁,這本應該會引起朝野巨大波動的手段,卻沒有一點點的風波冒起。

有頭腦的,或者身居高位的,都看的出來,這樣的鬧是沒有意義,現在,就算是他們求著趙信回來,趙信都不會回來,可是未來,那就不好說,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力量上面,趙信跟定海軍,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很多的事情,只能夠走一步算一步了,這個時候,除非仁宗的身體出現問題,否則的話,討論這個繼承的問題,豈不是搞笑。

在仁宗的高壓之下,在高層的默許之下,這件事情,就這麼的塵埃落定了,本來有可能,成為將來焦點,很可能在其中會誕生以為帝王的存在,就這麼無聲無息的被覆蓋掉了,雖然他們有所不甘,可是在帝國的意志之下,他們翻不起任何的風浪。

能夠在汴梁立足的這些人,沒有一個是傻的,如果說,之前眾說紛紜的時候,還可以摻雜一下,可是現在,從上到下的重壓,連那些皇族,甚至有可能登頂的殿下,都被圈禁了,他們這些小小的商人,怎麼敢。

至於那些家族和官場的人員,誰都不傻,仁宗和高層已經明確表達了意思,這件事情,如果介入進去,會非常的麻煩,那些被趕出去的2oo多的人,就是明證。

就這麼,一場混亂,就在重壓之下,不翼而飛了,可是關於定海軍的問題,卻一直都壓在宰撫們的心中,該如何應對這麼一個突然出現的強者,這個定海軍,從表現出來的實力來說,比起遼國更加可怕。

遼國再怎麼說,也有弱點,也沒錢這一點,就是最大的弱點,每年,北宋拿出一小部分的收入,比如歲幣,加起來,也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左右,卻換來了一年的平穩,可是拿這個給定海軍,不怕定海軍笑話。

單純每年,趙信直接給仁宗的資金,就過千萬,加上零零碎碎的支援,還有比如翻建皇宮的費用,幾年下來,可能平均也過2ooo萬了,按照信中所說的,那只是九牛一毛的收入的。

一個這麼有錢,現在又解決了領土和人口的問題,該怎麼對付,甚至之前,他們想辦法,把人給弄回來,動作稍稍大了一點,不但沒有把人給弄回來,反倒是讓定海軍的名聲更加響亮了,之前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去的人,現在更是決定了,單純這個,就讓人口再一次的流失。

不過,北宋的基層,可不是遼國那麼的薄弱的,在現這個徵兆之後,立刻進行了地方的干預,控制住了人口流失的這個問題,可是就算如此,也已經失去了5o萬人口了。

5o萬人口,這幾乎是十多個大規模的縣,由此可見定海軍的影響力,35oo萬人口,這些都是從北宋一點點的弄過去的,這些人之前過什麼日子,現在過什麼日子,每一次探親,都是定海軍組成的大規模的遊行炫耀,這樣打下的底子,甚至驚動了北宋高層,如果不是北宋下手的快,恐怕這個數字要翻1o倍,2o倍。

一個人口龐大,有錢,賺錢能力比北宋還要強大,生產能力更是強悍的可怕的定海軍,真有一種無處下手的感覺。

遼國跟北宋,面的接壤,如果加上西北原來屬於是西夏的那一片領土,接壤的總長度過了數千裡,在這麼龐大的邊境線上,到處都是突破口。

如果說,之前,還可以以3o裡一個稜堡,密佈各種的防線用於抵擋,可是這個對於定海軍來說,不起任何的作用,定海軍有足夠的武器,可以攻克稜堡,更別說長城了,一旦對方有了敵意,那麼對北宋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北宋還在糾結,甚至不知道如何的面對定海軍,而北方,定海軍在佔據了整個遼國之後,初步是為了攻擊和穩定,在攻擊和穩定了之後,開始了真正的國家的建設,準備把定海軍各種的生產能力,向遼國這邊的大6遷移之外,還有就是完善整體的區劃。

定海軍說是一個勢力,不如說是一個島國的結合體,最初的時候,在定海軍,3oo平方公里的土地,甚至不比一縣之地大,定海軍達的交通條件之下,根本就沒有什麼區劃。

到了後期,在佔據了琉球,濟州島和北海道之後,算是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區劃,只不過,這個更加適合海島,到了佔據遼國,才把這個問題提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