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來到了禁宮的門口,實際上,在御道之上,已經是戒備森嚴了,不能說,御道嚴格不準人通行,卻是少有人在上面通行,越是接近了皇宮的位置,御道的戒備就越的森嚴,大概距離皇宮差不多5裡的地方,每隔1oo多米,都有專門的禁衛把手,到了宮門口,更是有大量的禁衛。

韓琦的馬車,是東府派來的,上面有韓琦的標誌,當然不會被阻擋,不過在宮門口,韓琦也必須下車,好在他們停的位置,是在側門,這裡進去,就是仁宗日常辦公的地方,大概要走一里左右,這對於還年輕的韓琦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大事。

為了參加定海軍的演習,他都可以親自的策馬奔騰大半天的時間,更別說這樣的緩步下來,跟車伕告別,順帶讓跟隨他的親兵,到專門休息的地方等待,然後就走向宮門。

宮門的禁衛很多,可是不認識韓琦的,就比較的少了,韓琦是輔,而且還是年富力強,手腕強大的輔,日常進出宮門很多,還沒有等韓琦走進,禁衛就主動的上千,對著韓琦行禮。

熟悉的流程,在宮門口驗過了印信,拿著入宮的牌子,韓琦這才進宮,緩步的走在禁宮之中,他的心中,一陣的感慨,北宋在過去的幾年之中,生的變化太多了,也太大了,這個皇宮就是最明顯的。

之前,北宋的禁宮,不能說大,更不能說氣派,北宋的幾任皇帝,都是相對比較的務實一點的,他們更願意把錢花在明明白白的地方,而不是皇宮上面,北宋也是整個封建王朝少有,在拿下了政權之後,沒有大興土木,大規模的興建宮室的王朝,只是對幾個殿閣進行了修繕。

到了真宗和仁宗的時候,因為北宋的財政緊張,一些年久失修的,或者是受到了火災和雷電的打擊,而破敗的宮室,也沒有這個資金來修理,所以宮室一直都比較的破敗。

這一次,趙信直接給錢,修建的這個皇宮,相當的龐大,999間半的宮室,還不是單純的房間,是巨大的殿閣,這個或許對於封建社會比較的困難,因為龐大的宮殿,都需要巨木,伴隨著人類的活動腳步逐步的擴張,巨木在人類活動比較繁盛的地方,基本上,都消失了,現在的巨木,大多都生活在四川南部的大山之中,要想從哪裡路途遙遠的運過來,這個耗費的時間就非常龐大,單純這麼一個運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定海軍明瞭水泥,並且用紅磚結合水泥,哪怕是復古一點的做法,都節約大量木材,更別說,在原有的基礎上面,還有一些類似於定海軍特『色』的建築。

整個皇宮的中軸線,是正陽門後面的三大殿,這個三大殿是在北宋的傳統的基礎上,加上了趙信從故宮看到的,龐大的三大殿,是朝會和禮儀的場所,要求氣勢恢宏。

比起以前,北宋的皇宮,最少大了1o倍以上,特別是皇極殿前面的龐大廣場,差不多有數萬平方米,龐大的面積之下,是個人都感覺到渺小。

不過,這些殿閣,形式上面的感覺,要高於實際的使用上面的,甚至說,就算是朝會,除非是每隔半個月舉行的,在京4品以上的京官的那種大朝會,否則的話,大部分,都是在其他殿閣進行。

現在的三大殿,只是表面上龐大,作為一個國家的臉面而已,真正處理事務,則是放在內宮之中,東府和樞密院,分別在皇宮旁邊,有一個固定的辦公地點,

足以容納數百人的,皇宮之中,仁宗也同樣有一個被稱之為內書房的地方.

這個新建的東府,樞密院和內書房,因為是北宋實質上的核心,所以沒有選擇殿閣的形式,那個辦公的條件並不好,效率也並不高,只是看起來比較的威風而已。

在趙信的建議下,韓琦本人驗證,現了定海軍的類房屋的結構,進行的修建,說白了,就是有些類似於後世人民大會堂的一些結構,分成了大量的會議室還有辦公室。

可以進行3ooo人,2ooo人,還有數百人不等的一些會議,同時,辦公室也參考了後世的形態,一些中小型的辦公室,加上一部分的小型會議會客室,一層樓就可以容納上百人進行辦公,差不多7層的結構,足以容納上千人共同的辦公。

這樣的效率,可就高了很多,要知道,以前,龐大的東府,分成了幾個不同的院落,可是地下的結構,也相對比較的凌『亂』,部門和部門之間,各個參知政事之間,甚至有找不到屬官的情況。

分成了樓層,嚴格的劃分了辦公區,然後根據會議的結果,進行會議室的挑選,一個參知政事,可能只是坐鎮一層樓,這一層樓,幾乎都是為了他服務的,然後需要最終要表決的,再到一起碰頭。

這就形成了類似金字塔的結構,層層負責之下,效率也提高了。

當然了,類似這三大機構的,也不只是一棟樓,為了以後考慮,最少規劃了12棟樓,已經提前的興建完畢,不過沒有進行裝修和入住,現在,每個結構,都只是啟用了兩三棟,這就足以容納三大機構龐大的人員和機構了。

目前,內書房,東府和樞密院三個相鄰的機構,已經成為了北宋真正的核心,繁多的日常事物,都是透過這裡的各種機構,進行分類的處理,然後去偽存真之後,才匯總到高層,然後層層進入到了內個會議。

北宋的地盤沒有增加多少,幽雲加起來,才幾十萬平方公里,讓北宋的地盤增加了七分之一,遠遠沒有倍增的程度,可是因為各種新鮮事物的出現,仁宗處理的實物增加了許多。

為什麼北宋能夠解決亢官的問題,原因就在於,設計了很多的領域,這些領域的都是新的領域,這些領域,生的事物,大部分都是新的東西,在這種前提下,很容易,就出現問題的.

不過,經過了分類,特別是內書房的出現,還有東府和樞密院的擴大,一些底層的,或者不那麼重要的事情,都由他們分別處理,問題層層彙報,到了仁宗這裡,已經不多了,因此增加的工作量也在增加.

仁宗不是一個懶惰的皇帝,相對比較的勤勉,可是增加了原來三倍,甚至是四倍的工作量,這個,對於仁宗來說,也有些難以承受。

仁宗是一個人,不是一個機器,就這個數量來說,就算是24小時,都沒有停止,也未必可以處理這麼多的,在趙信提點之下的,採用了分權的方法,透過內書房處理仁宗需要處理,他們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分類和匯總,把事情作為輕重緩急,分成了一步步的,放在仁宗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