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廣州城上,知州仲簡看著下面密密麻麻的敵軍,嘆了一口氣的,最初有兵患的時候,他還不相信,一個小小的邊民領,能夠連續攻破廣南路的眾多城市,打到廣州城下。

也因此,失去了最先的機會,幾場軍事行動的戰敗,再加上一些重要的城市失守,這才讓依智高氣焰囂張了起來,甚至動用了過1o萬的部隊,圍困廣州。

1o萬部隊之中,到底有多少精銳,暫時不知道,可是按照之前的幾次交手,依智高的手中,大概有3萬精銳,這中間,有大量的裝備,是攻破了北宋的城市之後獲得的。

就製造業來說,北宋天下無雙,哪怕是在定海軍沒有把剛才輸入之前的,各種的兵器,吊打周圍國家,連遼國西夏,都不是北宋的敵手,更別說依智高了。

少數民族,或許一個小隊武器可以弄到,大規模的話,就不行了,如果能夠在依智高最初的時候,就把他撲滅的話,事情就不會惡化到現在這種程度。

現在,廣州城已經集中了周圍1o萬軍民,依靠著這些民眾,再加上廣州的龐大的城防,這才勉強守住。

可是在仲簡的手中,士兵數量太少了,真正算的上職業的,也就是3ooo人左右,跟依智高有巨大差別,加上2萬多民夫,這才能夠守住一波波的攻擊。

在圍城之後,短短的3天時間之中,依智高就起了最少2o次攻擊,雖然每一次損失慘重,可是也給城牆上面,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悲觀的心情,讓廣州城岌岌可危的。

整個高層,除了海上巡檢王世寧之外,其他都有退縮和投降的想法,包括仲簡也不例外。

不過連續的攻擊,也讓依智高部士氣全消,他們在連續攻擊了三天之後,停下了攻勢,讓廣州城喘了一口氣,迅的恢復城防,並且做好下一次攻擊的準備。

派出去的信使,是在依智高圍城之前派出去的,應該已經送出去了,可是從北宋汴梁到廣州,龐大的距離,讓這些人都知道,短時間,是不可能獲得支援的,或許的,在湖北,江西一些支援能夠的提前來到,可是那些地方的支援,根本就沒有多少,未必能夠打退依智高。

4天的修整,依智高部開始重新攻擊,這次,他們沒有選擇城牆,而是水門。

廣州是一個靠海的城市,港口也是重要的樞紐,跟6地上面,高大的城牆不同,珠江口哪裡,有一個水門,如果從水門進行攻擊的話,效果會好一點。

密密麻麻獨木船,開始佔據了珠江的水面,在這樣的密集攻擊之下,很有可能水門將會不保,仲簡想要放下斷龍石,徹底的截斷水門,可是王世寧提出了反對,因為阻斷了水門,就會讓他們唯一出擊的可能喪失,不利於圍城作戰。

王世寧只是海上巡檢,負責廣州的提轄是王鍇,他早就對王世寧不滿,開始準備以通敵的理由,拿下王世寧。

對於王鍇的想法,其他人,特別是仲簡,心知肚明,可是王世寧是所有守軍將領之中,為一個主戰派,幾次提出,由水師巡防出戰,『騷』擾依智高,防止被徹底的圍困。

這是一條路,卻相當的危險,依智高佔據了人數和地利的優勢,一旦這樣的突擊沒有效果,他們也喪失了一個,在城破的前提下,有可能逃走的路。

水師的船,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動用的,如果真的依智高攻破了廣州,他們還有家眷,可以透過水師的船隊,從海上逃生,只要逃出廣南,就安全了,跟廣州一起滅亡的想法,只有王世寧一個,幹掉了他,一切就簡單了許多了。

就在王鍇準備動手,在戰爭到來的時候,作為軍方最高的將領,王鍇有這個能力幹掉王世寧,他招呼親兵執行的時候,在箭樓哪裡,傳來的一陣的『騷』動。

依智高的獨木舟,距離水門還有一點距離,他們的度,可能要一炷香的時間,才能夠抵達水門,就算會產生波動,也不會這麼大的『騷』動,到底生了什麼事情。

王鍇和仲簡,第一時間想到的,會不會是水門的守軍,因為壓力的關係,投降了,這不是不可能的,圍城之中,很多的情況都有可能生。

這個時候,顧不上幹掉王世寧,讓親兵把王世寧給捆起來,然後登上城頭去看看到底生了什麼的。

王鍇和仲簡一起登上城頭,他也看到了『騷』動的來源,在廣州城,珠江口的外側,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一連串巨大的船,差不多有7o多艘,最大的極為巨大,有些像是定海軍的艦船。

廣州的展,在這個時代,不怎麼樣,可是也不是無所知的,作為整個廣南的核心和咽喉,這裡也算是跟定海軍打過交道,只不過沒有辦事處,偶爾定海軍的船過來購買補給,順帶的,拿下來一些東西銷售的。

“去看看,是不是定海軍的旗號!”王鍇拉過來一個精銳的弓手,弓箭手的視力都相當的好,站在高處,應該可以看出來。

因為距離太遠了,弓箭手看不清楚,不過似乎這個船隊,他們的度相當的快,才一盞茶的時間,就已經從珠江口的外面,進入到了內側,距離廣州城只有5裡的樣子。

這麼近的距離,或許對於眼力不好的,看不太清楚,可是眼力好的,可以清晰的看到上面的旗號的,北宋的標誌是先的,定海軍的標誌緊隨其後的。

實際上,王鍇和仲簡,都知道,看到大船,就不可能是依智高,如果他們有大船,何必用獨木船呢,大船,特別是大的船隻,他們肯定是來自北宋的。

在孤立無援,被圍城的前提下,突然有了援軍,這對於廣州城的這些官員來說,絕對是一個讓人振奮的利好,可是他們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了起來,這倒是偶爾路過的運輸船隊,還是接到了他們的求救宋軍

如果是前者,那麼必須要給他們訊號,雖然大船不怕小船,可是小船多了,還是軍隊的前提下,還是相當的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