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龐大的人口,帶來了龐大的野心, 25oo萬人之後,實際上,人力已經不再缺乏了,各方面都有了基礎人力,最多就是一個度快慢的問題,而不存在什麼有沒有的問題,缺乏的是地盤。

地盤代表著安全,哪怕定海軍擁有著無敵的艦隊,可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定海軍民眾,恐怕不會理解,小島的安全『性』能有多好,龐大的地盤是國家的實力,這一點,在這個時代,是一般人的認知。

擴張地盤,這沒有什麼壞處,哪怕是後世的眼光來看,地盤,一方面,代表著戰略的縱深,另外一方面,代表著資源。

定海軍只是一個3oo平方公里的島嶼,就算得到了琉球,後世的琉球被稱為寶島,可是這個寶島,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面,真正的礦藏和物產,他並不是很多。

如果定海軍飛展的話,兩個島嶼,根本就支撐不起來,定海軍的龐大需求。

經過了兩三年的改變,特別是定海軍的飛展的幾年,科技基本奠定,工業化也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就是不斷的複製和快展的時刻了。

對於資源,永遠都不嫌多的,那麼擴張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眾多的中層,他們的心態是一致的,都認為,擴張定海軍勢在必行,不過在擴張的選擇上面,有兩個方案,彼此爭論不休。

這中間,因為趙信的反對,直接對北宋下手是被否決的,哪怕定海軍擁有了25oo萬人,也無法挑釁北宋,北宋太大了,人口眾多,一旦跟北宋開戰,或許定海軍的軍隊實力非常的強,可以輕鬆的擊敗北宋的禁軍,可是民心和人望呢,這些都是問題。

趙信反對,其他人也認真的考慮了,也覺得,此時此刻,進入到北宋,這個不是時候,那麼拋開北宋的國土,能夠做的,就只有另外的兩個方案了。

一個是向南,以海南為跳板,直接攻擊東南亞,獲得東南亞的大片土地,這裡都是中國文化圈的影響,他們本身是沒有什麼歷史和文化的,多是一些到這裡的華人,留下來傳承,否則的話,土人還處於原始社會。

當然了,更多支援的,還是向北,如果是之前,定海軍向北的話,只是知道,北方有遼國,有遊牧民族,可是這些遊牧民族和遼國,到底在什麼樣的位置上面,這一點,都不知道的。

哪怕是沒有動手的時候,定海軍也加強的調查,對於北方的大致的局勢還是瞭解。

不能從北宋借道,更加無法從遼國,那麼就只有海上一條路了,看起來很漫長的海路,對於定海軍來說,沒有什麼問題。

透過捕鯨和捕魚,並且順帶的簡單的通商,一兩年的時間,已經讓定海軍,把周圍的海圖都給繪製了,不是傳統的,那種簡單的海圖,是融入了經緯度,更加精確的海圖,甚至有些重要的港口,還包括了水文特徵和航道,這些,可以保證,大部分的船隻,可以在全天候的進入港口。

正是這樣的海圖,讓北進成為了可能。

人是會變的,或許對於趙信而言,只要北宋展的好,他展的好,其他的東西,都可以忽略不計。

對於定海軍的這些手下來說,他們需要有一個奮鬥的目標,一個坐擁比北宋更加龐大的財富,同樣,也擁有著強大的軍力的勢力,你說不擴張就不擴張了。

如果真的擴張到一定程度,他們就算無法在北宋立朝,也說不定,能夠在北方,在遊牧民族的土地上面,甚至是遼國立朝,那麼他們就能夠成為開國元勳。

這些未來的期許,永遠是最大的促進劑,在眾多的中層,開始討論和訴說這個的時候,趙信聽了也是無可奈何,否決他們,繼續的深挖洞,廣積糧,那不是寒了這些人的心麼?

趙信不願意從定海軍直接的攻擊,跟北宋兵戎相見,最少說,有父母在,仁宗和貴妃,再怎麼的的,對他也不錯,之前的事情,也是他主動的跳開,否則的話,仁宗不可能放棄這麼一個親生的王位繼承人的,。

同樣的,定海軍的這些人傑們,也儘可能的分析,如果直接從海州登岸,最終的效果,最終否定了這樣的做法,從海州登岸,剛開始確實會有用,畢竟,定海軍的軍隊精銳,還是攻擊毫不設防的海州。

甚至趁著兵鋒的強大,攻佔淮南東路和西路,也未必不可能。

可是之後呢?

從海洲到變數,最少是7oo公里,中間有很多的重鎮,現在,也修建了很多的稜堡。

定海軍雖然已經制作出了火炮,可是那是過1o寸的重型火炮,這些火炮,都被安裝在戰列艦上面,伴隨著戰列艦,可以快的移動,可是到了6地上面。

定海軍已經儘可能的修路了,可是水泥路並不算多,最多就是石子路,這些道路,無法通行這麼龐大的火炮。

在6軍的建設上面,趙信也會給予火炮,只不過因為鋼鐵的關係,還有各種生產的制約,真正的小型火炮,只能夠選擇銅炮,不但更重,而且威力也小。

稜堡這麼一個冷兵器時代,集大成的防禦工事,在熱武器時代,或許有些落伍,卻也不是能夠輕易攻佔下來。

大量的土地,對於定海軍來說,很重要,與其挑選的北宋,還不如向北。

北方的遼國,還有各種的少數民族,他們雖然是地廣人稀,可是人口還不少。

對上北宋,無論是屠殺,還是奴役的,這都多多少少有些問題,可是對上這些少數民族,就無所謂了。

或許,因為人力的缺乏,趙信不會對他們採用滅絕『性』的屠殺,奴役少不了的,經過了幾代之後,這部分被奴役的,就會逐步的融入到了漢民族之內,這或許是另類的融合。

在趙信的心中,未嘗沒有,一個大中華的概念,從整個西伯利亞看是的,趙信要不斷的跟遠方的地盤,算是對中國的一個擴大吧,在原有中國的領土的基礎上,再圈佔一個大大的地盤,一個更大的中國,將要在東亞崛起。

同樣的,別看現在,北宋已經擊敗了遼國,拿下了幽雲,看起來,應該是越過了遼國,成為了的東亞第一強國,可是實際上,北宋從大臣到民眾,甚至在仁宗的心中,都沒有一個徹底壓倒遼國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