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定海軍傳播過來的統計的方法,在北宋的第一次的嘗試,就產生了非常不錯的效果,按照一些基本的方面,透過計算,附加,最終得到了資料,這個資料或許不是最完美的資料,卻也清晰的說明了目前北宋的狀況。

在這個統計資料之中,北宋的財政收入,第一次出了計劃,不但支撐了一箇中等烈度的戰爭,還有餘額,在完整的支出了整個北伐戰爭的各種獎勵之後,三司差不多有12oo萬到15oo萬的餘額。

這是第一次,或許之前,北宋也有,但是糊糊塗塗的,總之,感覺到各方面都缺錢,還缺的不少,可是缺到那個地方,那就不知道了。

在運用資金上面,往往是拆東牆補西牆,甚至某些時候,把一些必要的資金使用到了,也不知道。

過貫了這樣的窮日子,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的收入,而且是一年到頭,所有的支出都給支出出去了之後,最後剩餘的這些。

對於1ooo多萬貫餘額,動心的人不少,而且想要拿到的也很多,不少人都在打這個的主意,可是葉清臣一直都把持著,不給輕易放出去。

目前,提的比較多的,先就是人員的福利,在很多的官員看來,他們的日子過的相當的清苦,『政府』的財政結餘,本來應該就是他們的獎勵,提前了也沒問題。

北宋官員的數量,可不是一般的少,這可是很多,只要這些人稍稍漲一點的工資,這些錢就用出去了,1ooo萬,看起來多,可是面對著北宋,過數萬的官員,更大規模的小吏,只要放開口子,哪怕平均每個人十來貫,這筆錢也留不下來。

封建社會也是如此,只要是收入增加了,很容易就大賞,最終,漲上去容易,要想降低下來,就不容易了,這樣耗費就越來越多,最終拖垮了財政,除非是有些變法和改動,否則的話,『政府』的財政收入總是會越來越少,可是支出卻越來越多。

這一點,也是仁宗和葉清臣都知道的,他們肯定會選擇避免這些情況,本就有些繁重的官僚,不可能在這個上面在增加了。

可是這筆錢要是不花出去,就是放在賬目上的話,肯定也不可以,從上到下的官員,會提出無數的訴求,總不能都否決。

這筆錢要投到什麼地方呢?如果是原來的,有結餘的資金,就可以投入一些大的工程,最主要的,就是類似農田水利工程在內的一些專案,比如說,修繕黃河,還有北方的一些水利。

只不過這些,都被韓琦和葉清臣給幹完了,韓琦做了西北的水利,把黃河上游中游給修繕了一番,雖然,沒有的說達到風調雨順的結果,卻給西北增加了上億石的產量,這一點,對於整個西北來說,非常重要。

葉清臣開啟的黃河中下游的水利工程,中間遇到了一點波折,可是當從上到下的壓下去,人頭滾滾之後,實際上,耗費的資金沒有增加多少,還略有減少的,只是浪費了一點時間。

可是兩年的時間,也是初見成效,現在,整個北方的水利工程,只剩下了一些邊角的工作,這些需要的時間更長,不是錢能夠解決的。

至於南方,對於海塘的修繕,那是固定的撥款,其他的,興修水利沒有太大的作用,因為就算是修繕了,最終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一旦大洪水一來,什麼樣的工程,都會被沖垮了。

水利沒有辦法,其他的興建城市,補充防禦,也沒有必要,稜堡投資更小,威力更強,已經在北方普及了一些,或許中原地區,需要的更多,卻不是最需要。

那麼,鐵路的重要『性』就出現了,葉清臣根據定海軍的統計方法,做出來的統計,不但包括了整個北宋,絕大部分的收入,也包括了一些的細微的地方。

這中間,改變是從定海軍的產品開始的,可是更大規模的改變,還是從鐵路貫通開始的。

汴梁到應天府的鐵路,更多的是一個補充,緩解汴河的交通壓力,這一點,並不算什麼,可是西北的鐵路,卻是真正的一條鐵路幹線。

後世的鐵路,為什麼那麼的重要,客運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關鍵是貨運的,工業化的社會,需要的是什麼,是原材料,是各種的機械,這些可以把原來的資源,加工成產品,然後銷售到的各地。

在原來的北宋,雖然科技不低,手工業和製造業,也算達,可是能夠利用的原料很少,鐵礦石,煤炭,各種的木材,還有一些簡單的產品和糧食,這些東西,跟工業化的需求,完全不能相比。

埋藏在地下的各種的礦藏,這些幾十年,上千年,都無人重視的東西,在定海軍面前,卻擁有了價值,雖然說,定海軍需求最多的是鐵礦石和煤炭,可是其他的,如同石灰石,各種的鹼礦,還有一些基礎的礦藏,這些成為了財政收入大規模增加的關鍵。

定海軍雖然給北宋,提供了不少的收入,可是這些收入,更多的是,在獲得高額的利潤的前提下,從中間擠出來的,在整個利潤之中,並不是佔據了絕對的上風,充其量,定海軍獲得1ooo萬的收益,給北宋5o萬左右,比例不大,只不過總量大了,給北宋的也就多了。

可是這些基礎的礦藏,他們決定了定海軍未來的展,雖然說,可以把價格壓低到一定的程度,可是一旦數量上來了,那麼總量也不會差。

這中間,不得不說西北,這些本來是一片荒漠和不『毛』之地的地方,拋開河套平原這個塞上江南,其他的地方,並不是人可以生存的地方。

可是在這些地方,卻擁有大量的礦產,西北荒漠地區的大規模的鹼礦,那些鹽湖,都是天然的化工原料,還有鐵礦石,煤炭,各種有『色』金屬和其他的礦藏,甚至在後世的資訊指引下,趙信還給北宋指引了幾個金銀礦的位置。

這裡,本身就是金銀礦比較多的地方,只要一個,就可以大規模的補充北宋的收入,而北宋跟定海軍的交流,更像是兩個企業之間的交流,如果全部是入,或者是出,這個不穩定。

用大量的基礎產品,糧食,資源來交換各種工業用品,這是明顯的傾銷,就算最初,北宋現不了,未來也會現,到時候,必然會產生問題,可是如果北宋可以生產各種的原料,並且擁有金銀的話,用來達到某一種平衡,就可以長時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