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狄青在折津府的城下,在8座營壘完成了之後,幾乎每一個營壘,放上一萬多的軍隊,這些營壘,或許比不上稜堡那麼的無懈可擊,可也是在鋼筋巨木等的幫助之下,非常的牢固,毫不客氣的,守衛了一萬大軍,就算是有3萬來攻擊,也不在話下。

折津府有三萬大軍麼,沒有,短時間有援軍們,也沒有,這就是無可攻破的堡壘,他只用等待,地道挖掘成功就好了。

挖地道,這在攻城的時候,算是一個比較取巧的方式,一般守城方都會防守,一般大一點的城市之中,都會有專門聽音的井,這個井的作用,就是為了防止地道攻城。

歷史上的折津府,是有的,曾經作為不少北方重鎮,甚至在竇建德的時期,還作為國都的存在,這麼一個城市當然會有這些東西。

只不過,折津府落入到遼國手中,已經過了百年,在百年的時間之中,歲月流轉,不知道有多少東西,都漸漸的消失殆盡了,更別這些聽音井,就算是有,遼國也要會用才成。

實際上,炸藥攻城的方法,聽音井實際上是沒有作用的,因為整個地道只是挖掘到的城牆附近,沒有向內。

過去的地道攻城,那是挖通一條進入到城內的道路,把城牆這麼一個防禦性的工事給隔開,這種情況下,可以最大限度上面減少傷亡,並且取得攻城的成功的。

有經驗的守城者,先透過地道聽音,聽到那個方向有地道挖過來,然後在那個方向,挖掘一個深壕,派人防守,或者是用水火之類的倒灌,就可以避免這個情況的生。

可是這個地道,最多就到城牆的底下,也就是,地上的部分,是在外面,除非遼軍跳出來,在外面攻擊,否則就算是聽到了,也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他挖。

這也是太平國時期,這樣的攻城方法,屢屢奏效的根本原因,除非是能夠在外面瓦解,或者是在地道挖掘到之前,就等來援軍,在兵力和援軍都不足的前提下,只能夠眼睜睜的看著地道挖掘到位,然後把城牆給炸塌。

這是一個無解方法,除非,城牆的地基,如同後世那樣,打的很深,深入到地下十來米,並且是底下大,上面的結構,足夠的堅固,過了黑火藥的爆炸極限,這樣才能夠抵禦這樣的方法,不然的話,根本無法防禦。

狄青不知道,這是無解的,他還擔心,對方對著他的方向挖掘,甚至挖通了之後倒灌,這些都是麻煩,甚至是毀掉地道的,所以一直都在心的戒備。

好在,一切都非常的順利,有了先進的工具的幫助,挖掘的度更快,左右也就是一兩里長的地道,又是黃土的結構,派遣了幾十個人,並且晝夜不停息的挖掘的,度進展的很快。

終於,到4個地道,都挖掘到了城牆下方,對方絲毫都沒有反制和相對的挖掘的時候,決戰的時刻到來了。

狄青把這一次,來到幽雲之後,攜帶的所有炸藥,一共是16o石,全部都用上,開始準備分成4個,後來,考慮了一下,分成了兩個。

對於攻城而言,兩個無法抵擋的缺口,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了,沒有必要弄成四個,他已經佔據絕對的優勢了,四個缺口反而會分散兵力。

同時,折津府的城牆,比起之前的幾個,要高大的多的多,這種情況之下,更多的炸藥也保險一點。

現在當然不是棺材了,而是趙信給做出的一種容器,不但有更多的引火點,可以在一瞬間,把絕大部分的炸藥,都比較均勻的點燃,以保證同樣時刻之中,爆炸更多的能量,另外一方面,也足夠安全。

16o石,也就是8噸左右,分成了兩個部分,就是一個4噸,這樣的完美黑火藥,足以炸掉很長一段的城牆。

狄青做好了全部的準備,當所有的炸藥都放進去,並且鋪設好良火索之後,最終的戰爭,就唇來了。

1o萬大軍,一起出營,人上一萬浩浩蕩蕩,更別是十萬。

其他的6個方向,並沒有出營,只不過是在營壘之中戒備,一旦遼軍出城,藉助著長弓和營壘也足以抵擋住,真正的精銳,抽調了1.5萬,這些全部是重步兵,或者,一部分重步兵,另外一部分,是從重騎兵轉化的重步兵。

在八個營壘,把折津府包圍的水洩不通的前提下,騎兵能夠起到的作用,已經相當的微弱了,毫不客氣的,只要留下個兩三騎,用於追擊,其他的可以投入到攻城之鄭

跟之前涿州之戰,不太一樣,那個時候,單純長弓就已經解決了一切的問題,然後炸開城門衝進去,就可以了。

這是折津府,不但比涿州大的多的多,駐守的也是最精銳的遼軍,就算是能夠透過炸藥,炸開城牆,給與他們巨大的打擊,不依靠這些重步兵的拼殺,也幾乎不太可能取得勝利。

1.5萬,已經是目前能夠抽調出來的全部了,幾乎跟遼軍一比一,再加上戰損和士氣,狄青有足夠的把握的拿下,只是不知道,要損失多少。

時間已經到了,狄青聽著營壘的號角,然後穿著著鎧甲,走出了營壘。

護衛和中軍列隊,等待著他,狄青翻身上馬,然後跟隨著一眾親衛,開始離開了營壘。

而此時此刻,外面,一對對的步兵還有弓兵開始離開,已經休整了十多的時間,誰都知道,勝敗在此一舉。

對於狄青來,這個時候是他最高光的時刻,折津府,遼國南京,這一個龐大的城市,將會成為他囊中之物,不管未來如何,這一個城市,將會永遠銘刻他的名字,他來了,他征服。

城牆之上,上萬的遼軍,也在嚴陣以待,從高處容易看到下面,在對方兵臨城下的時候,根本不會疏忽,宋軍的任何動靜,都會驚動他們。

實際上,對於守將而言,非常看不懂,為什麼宋軍來了這麼久都不進攻,甚至連佯攻都沒有一個的,難道他們就這麼相信,遼國沒有支援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