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三關,韓琦的府邸,此時此刻,他正在準備第一封戰報,拿下了涿州,還有位於折津府以南的8個州,如果從數字上面,幽雲十六州已經拿下過半,應該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戰績了,可是對於遼國,對於幽雲十六州稍稍有了解的,就會知道,幽雲幽雲,幽州和雲州才是關鍵。

前者就是遼國的南京折津府,後者,則是曾經的山西重鎮大同,相對於折津府,大同府更容易一點,可是元昊燒掉了大同府之後,遼國派遣了差不多5萬人駐守在那裡,加上沒有什麼土地和財富的關係,拿下那裡不是最佳的選擇。

折津府啊,這可不是興慶府能夠相比的,這個是中國傳統的重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名有號的地方。

以狄青在之前的經歷,還有涿州之戰表現出來的決斷力,拿下應該是不成問題,只不過是傷亡多少。

韓琦的度很快,工整的字,在紙張上面流利的書寫,忘記了,這些紙也是來源於定海軍。

從趙信進入到定海軍開始,定海軍已經在方方面面,開始影響整個北宋了,從鋼鐵,軍械,在到普通的產品,似乎趙信有神奇的魔力,任何的東西,落到了定海軍的手中,都會質量更好,而且價格更加便宜。

一共用了幾頁紙,把所有的一切都給講述的清清楚楚之後,韓琦放下筆,等到墨跡幹掉之後,就會派遣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東京汴梁,繁華依舊,似乎因為各種的產品的匯聚,還有東京到應府的鐵路的修建,變的更加的繁華的。

以往,貨物的運輸,依託於汴河旁邊的各種港口,現在又多了一個地方,火車站。

目前,客運列車已經出現,卻不是主流,一隻有4班來回,運輸的也就是千把號人,可是貨運已經開啟,而且逐步的攀上高峰。

從最開始,每輛列車之間,需要空出15裡,這幾乎是一刻鐘以上的時間,可是伴隨著運輸逐步的熟練,特別是對於整體的整合的,目前的距離,已經縮短到了7裡。

這個不是極限,從現問題,到制動剎車,就算是在鐵道上面,最多也只是需要2-3裡而已,7裡有些太高了。

在一條鐵路已經建成的前提下,提升整體的運力,一個是度,另外一個,就是列車的密集程度,前者因為馬的度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時間之中,有較大規模的提升,可是後者,提升的可能『性』很大的。

從15裡區間,提升到7裡,整個運力提升了一倍,本來就龐大無比的鐵路運力,再一次的提升,上升到了重要的程度,只要不是漕運這樣,大規模的物資從江南集中的運來,尋常情況下,用鐵路,甚至比汴河更加的快捷。

汴河可能承載力更大,比如,千石的大船,可以輕鬆的在汴河上面運輸,這是鐵路無法達成的,可是船每五六十里的航程,跟鐵路千里的航程比起來,差的太遠了。

越來越多的物資到來,特別是其中幾乎佔據了絕大多數的來自定海軍的廉價物資,佔據了整個汴梁的市場,不但帶來了更加繁盛的商業,同樣也降低了東京居民的生活成本,不別的,就最基本的糧食來,米的價格最少降低了一成。

如果,普通的民眾,最為感激鐵路的修通,對於糧商來,那是恨。

糧商憑藉著什麼賺錢,日常的銷售,別開玩笑了,糧食是大宗的商品,無論是運輸,還是購買,都會佔據龐大的資金,在糧食下來,還有一年之中的絕大部分的日子,糧食的價格是比較平淡的,這也就意味著,糧商們獲得的利潤實際上是相當有限的,一些渠道和背景不深的糧商,甚至會賠錢。

可是之所以還有這麼多人投入到糧食之中,原因很簡單,糧食會波動的,災人禍,加上冬季的運力不足,都會引巨大的波動,有時候,在一些關鍵時刻,糧食的價格會翻好幾倍。

別的東西,價格高的前提下,可以不買,或者是等等,可是糧食怎麼能等,七八不吃糧食,那是要命的。

現在,只要有鐵路的存在,運力緊張這一條不存在了,甚至汴梁還可以透過位置的優越『性』,建設一些糧倉,用於儲備,這可要了糧商的老命了,單憑糧食獲得的收益,太過微薄了。

如果換一個饒話,不定,會遭到報復,可是趙信的身份,在底層之中,那是節度使,定海候,在高層之中,那是皇子,別趙信憑本事掙錢,就算是稍稍越線,也沒人敢動,這就形成了現在的局面。

平靜的東京之中,實際上,是略顯有些焦躁的,北伐遼國,這個之前從來都沒有想過的事情,現在卻成為了現實。

或許,在太祖的時期,是佔據了一定的上風,卻沒有拿下幽雲,後來太宗,真宗,幾乎是越來越差,澶淵之盟幾乎是城下之盟,遼國很有可能突破整個的防線,攻擊到北宋的本土,這才以種種條件最終達成了和平。

到了仁宗時期,遼國一直威脅著北宋,讓北宋連一個患的西夏都擺不平的,更別直面遼國了。

現在,才幾年的時間,北宋的局面就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心腹大患的西夏被幹掉,拿到了眾多的財富,軍力提升,有一定的可能拿下幽雲。

可能是可能,戰爭到來的時候,再大的可能『性』,也未必會變成現實,否則的話,還打什麼仗,雙方把實力擺一擺,誰高就誰贏就好了。

遼國哪怕是被削弱了,哪怕被北宋的情報機關,查了個底朝,可是依然是一個強悍的級大國,萬一真的傾全力而來,北宋能夠擋住麼?

之所以最終決定北伐,幽雲只是一個夢想,遍佈在整個北方的稜堡群才是關鍵。

因為水泥的出現,加上賈昌等的推波助瀾,最終,在2年的時間之中,在整個北方,特別是集中在三關周圍的地方,一共興建了2ooo座稜堡,在一些關鍵的地區,可以保證3o裡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