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一場關於北伐會議,在很短的時間,就召開完畢的,這一戰,一共動用聊35萬大軍,其中位於保州附近的主力,大概是2o萬人,他們是攻擊的主體,而其他的兩個方向,原來遼宋接壤的地方,西北西夏的位置,分別是兩個偏師。

兩個偏師的目的,只是為了混淆視聽,大概會集中七八萬人,隨便的打一打,主要是吸引遼國的注意力,不進入到遼國腹地,更加不會跟遼軍混戰。

就算是駐紮在保州附近的軍隊,也不會全面的進入到遼國,有15萬左右,也同樣是這樣的作用,不讓遼軍現的,他們攻擊的主要方向,順便防守和消耗屬於遼軍的力量的。

真正的攻入到遼國境內的,只有1o萬人不到,可是這十萬人卻是精銳,他們雖然比不上種諤攜帶的,是在百萬大軍之中挑選出來的精銳,卻也是非比尋常。

禁軍排名靠前的幾個部隊,幾乎全部在其中,他們是第一批得到了換裝的中央禁軍,同樣的,他們的裝備,也是全面的向著的種諤看齊,或許馬具沒有那麼多,他們都是步兵和弓兵的結合體,可是這部分,卻是騎馬的部隊。

1o萬人,最少有7萬匹馬,其中可以組成一個完全騎馬的5萬人隊伍,這是這一次的主體。

作為才的將軍,狄青當然很明白,馬所帶來的機動性,那是其他的兵種所不能帶來的。

長弓手無法在馬上射,可是透過訓練,卻可以快的組成軍陣的,長弓是遠端兵種,幾乎必然的,會有重騎兵和重步兵配合,就算是遭遇偷襲,只要重騎兵能夠給長弓手一點的時間,組成陣勢,就可以反擊。

以前這樣的兵種,很容易被偷襲,在沒有展開的前提下,戰鬥力幾乎等於零,可是現在,白有望遠鏡,增加了幾倍的現距離,在一些日光較好的時候,甚至躲在樹林之中,一點點的痕跡都可以看的很清楚。

望遠鏡的出現,讓偵查不必很近很近,只要在視野開闊的地方,單憑一個望遠鏡就可以,類似三國演義之中,張飛的做法,把樹枝綁在馬尾巴上面,掃開灰塵,在望遠鏡下降無所遁形,除非灰塵能夠徹底的遮擋住饒蹤跡,否則,一點點的痕跡,都可以被望遠鏡現。

這就增大了預警的距離,讓長弓手可以騎馬,就算遭遇攻擊,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

這對於行軍的度來,非常的關鍵,北伐是不是能夠取得效果,這一點,狄青絲毫都不會懷疑,一個長弓,就足以讓攻城野戰的時候,佔據足夠的優勢,更別,還有更大的殺器。

火藥在興慶府一戰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韓琦藉助著火藥,一舉拿下了興慶府的城牆,不定,元昊的目的真的達到了。

藉助厚重的城牆,消磨遼國和北宋的力量,在關鍵的時刻,精兵殺出,取勝的可能性極大,最不濟,也可以解掉興慶府之圍。

可惜,元昊還是敗給了穿越者,火藥這個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力量,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來,未來幾百年的時間,哪怕是大規模使用火藥的明,也沒有多少利用火藥,直接炸塌城牆的戰例,真正大規模利用火藥來攻城的,那是在太平國。

或許是對火藥認識的不完善,或許是火藥的威力,不足以威脅到龐大的城牆,這一切,在趙信的面前,都不復存在。

輪火藥的威力,有什麼比起的來自後世趙信更明白,就算是沒有見過,無數影視作品之中,也會給他答案。

至於火藥的威力,趙信是清晰記得完美黑火藥的配方的,同時,也清楚,硝在火藥之中的重要作用,無論是硝化棉,還是硝酸甘油,這些都可以透過化學合成得到,然後,就是不斷的嘗試。

這就造成了丁海軍的火藥,威力龐大的根本,也成為了宋軍攻城拔寨的利器。

韓琦召集眾將,是商議,實際上是命令,在無孔不入的偵測之下,整個幽雲的資訊,都給穿送過來。

幽雲十六州,最重要的是幽州和雲州,這個不但是在地理上面,處於絕對的核心位置,也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方。

幽州,就是目前的折津府,在唐代和之前,被稱為涿郡,自古也是北方的核心區域之一。雲州,是山西大同府,這個在元昊報復了之後,幾乎毀於一旦,破壞巨大的,雖然拿回來容易,卻也不容易治理的。

目前,有一個偏師在那裡,大概是5萬人,如果折津府這邊一切順利的話,可以順帶著拿一下,如果不順利的話,那就會按兵不動。

韓琦在會議上面,主要也是講的折津府周邊,這些州,也就是,把原來,河北,津,山東的一部分,連成一片,最終到達折津府,保底8個州,爭取1o個州,最高的期待是12個州。

也就是,除了雲州為核心的原山西之地,其他的,能夠拿下的都給拿下。

幽雲十六州,從石敬瑭送到遼國手中,到現在,已有百年的,百年的沉淪,讓這裡變化巨大。

之前,在仁宗,還有整個中樞的眼裡,一旦王師到達,那麼必然是歡欣鼓舞,可是實際上,在趙信的提醒下,試探著接觸之下,結果不那麼樂觀。

除了少部分,願意歸附北宋的鐵桿,這些幾乎都已經被展了,成為籠報力量的一部分,剩下的,可能有一些牆頭草,他們會在北宋佔據上風的時候,給與幫助,至於死心塌地的給北宋賣命,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中間,還有一部分,已經死心塌地的投靠了契丹,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百年的時間之中,故國和漢人靠不住,遼國看輕他們,就算是北宋,也把他們當做是北番,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別無選擇。

除了這些主導的漢民家族,佔據了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他們的心思,更加的讓北宋失望。

升斗民,他們的目光短淺,只要是有一口飯吃,都不會選擇反抗,什麼地位前途的,都沒有活著和吃飯重要,他們會漠視戰爭的到來,甚至會因為戰爭而逃走。

越來越詳細的情報,讓很多的佈置,更加的細化,那些模糊的,有些想當然的計劃,當然被剔除,取而代之的,則是細緻入微的計劃。

這樣的計劃,不具備應變性,可是在規模的區域戰局之中,更加的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