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丁海軍在修建汴梁到應府的鐵路的同時,實際上,已經開始探測汴梁以西了。

沒辦法,丁海軍本身所處的位置,靠近海邊,交通是方便了,可是各種資源不足的。

工業化的根本在於,用龐大的生產力,吞吐著物資,無論是原料,還是產出,都非常的龐大,這樣才能夠支撐整個丁海軍的展。

現在,丁海軍還沒有完成蒸汽機的製造,還沒有找到橡膠,可是現在沒有找到,就代表著將來沒有找到麼?

自然界之中,蘊含橡膠的生物,可不是橡膠樹一種,不過是橡膠樹,屬於是蘊含的總量比較的多,同時,提取的方法比較容易的那種。

實際上,趙信所知道的,很多植物就蘊含有橡膠,其中最多的就是杜仲,只不過,提取的方法沒辦法知道,只能能慢慢的來準備。

按照實驗的進度,或許,用上幾年的時間,都未必能夠製作出,可以量產的橡膠,可是實驗室完成最終的提煉,製作出橡膠的機率很大。

目前,關於蒸汽機的研究,實際上,就卡在了橡膠之上,其他的替代的材料,無法達到橡膠的程度,讓最大的蒸汽機不過是o5馬力左右,這樣的動力,根本就無法滿足丁海軍的需要。

可是,只要實驗室生產出來橡膠,並且被卡牌系統記錄,作為一種常備的物資儲存起來的話的,哪怕動用四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卡牌系統的產能,都是可以接受的。

學歷史的,哪怕不是學的世界歷史,可是作為一個常識,蒸汽機的作用,趙信非常之清楚,一旦蒸汽機完成,鐵路就不會是現在這麼的複雜的鐵路,而整個丁海軍的生產力也將會得到巨大的攀升。

英國,依靠著蒸汽革命,短短的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島國,成為了世界製造的第一大國,而丁海軍已經普及了工業化,還有流水線的方法,可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蒸汽機的研究完成,哪怕是最初級的,最簡單的那種蒸汽機,只要密封『性』和動力『性』達到,整個丁海軍的生產力,就會得到井噴。

蒸汽革命的基礎是什麼,是煤炭,沒有任何的一種礦產,有煤炭的作用大,他是整個工業的血『液』和脊樑,沒有了煤炭,蒸汽機就無法順利的進校

只要丁海軍把本身,還有琉球都給開出來,對於蒸汽機的需求是非常可怕的,或許,琉球還有些煤炭,但是煤炭的儲量並不足,而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煤炭儲量最多的地方是哪裡,是山西。

這裡儲備了整個世界都非常側目的煤炭,可以毫不客氣的,山西的山水的下方,幾乎蘊藏的都是煤炭的。

蒸汽革命的普及,幾乎必然,會讓煤炭的需求大大的增加,現在,鐵路只是貫通了應府到汴梁,再修建應府到江寧,應府到的大名府的鐵路,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修建前往西北的,才是最重要的選擇。

當然了,其他的地方,趙信也沒有欺騙葉清臣,西北的一些基本的資料,是經過了韓琦,還有丁海軍在西北的一些商會確認過的。

不是,趙信簡單的提點,就出現了這麼神奇的效果,趙信對於北宋的提點,從來都沒有停下來,甚至連肥料,也曾經做過努力。

只不過,北宋沒有多少人相信而已的,畢竟,只是弄點糞便,再對糞便進行簡單的處理,就能夠讓糧食的產量增加三分之一甚至更多,這種情況有些匪夷所思。

可實際上,就是如此,直接向農田之中釋放糞便,容易燒掉莊稼,反而有害,放置的時間足夠長,大部分的營養成分,會被揮掉。

農家肥的方法,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在農民之中總結出來的,又經過了2o世紀後半段的科學研究,是最佳的配比,跟尋常的施肥相比,效果最少提升三倍到五倍。

肥料的作用,已經是證明的了,新增肥料,可以讓糧食生長的更好,在後世,已經成為了一個人所共知的事情。

可是在北宋,習慣的力量巨大,絕大部分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和貴族的手中,他們不認可,或者是看不到成果,也就不可能推廣。

反倒是西北,那是一張白紙,韓琦當時也沒有一個更好的方法,趙信和定海軍,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可以讓西北當時擁有的人口,土地,開墾出更多的土地。

只要有足夠的土地,耕種方法,就沒有必要了,就按照趙信的來就好了。

恐怕是韓琦都沒有想到,最終會有現在的結果,當時他的想法,一畝地平均一石,算下來,3ooo多畝,差不多有3ooo多萬石,就可以基本的解決西北的問題,並且讓九邊的糧食得到解決。

誰也沒有想到,最終會有12億石的糧食,單純這些糧食,如果全部應用起來的話,足以養活3ooo萬人。

這可是大半個北方的人口,在本身有產出的前提下,這個糧食非常的關鍵,更別,還有大量的牲口,有鐵路的話,這些也可以快的運出來,更好的服務於北宋。

趙信對於煤炭的要求,實際上,是在眾多的礦產之中的,大規模的加強陝西的煤炭的開,甚至未來,在一定程度上,從西安通一條鐵路過去,保障煤炭運輸到了定海軍,這一條鐵路,似乎正好跟曾經歷史上的鐵路重合。

隴海鐵路,這個在後世民國時期,開始興建,到了建國後大規模的提升的鐵路,從最初,就是關係到煤炭的運輸的,到了21世紀,更是煤炭運輸的重要樞紐,源源不斷的鐵路,從山西,透過隴海鐵路,運輸到連雲港,或者出口,或者運送到沿海,需要能源的城剩

定海軍擁有龐大的生產能力,幾乎自然佔據了主導的地位,如果北宋沒有產出,長此以往是不行的,煤炭等原材料的出現,這對於平衡雙方是一個關鍵,同樣的,在未來,定海軍生產力升級了之後,就會逐步的轉移產能,最終達到平衡的效果。

這些牽扯到的東西太多,就算是趙信明明白白的跟葉清臣了,葉清臣除了誤會,也不會有更多的想法了,反正北宋是會得到利益的,索『性』就壓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