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在趙信的規劃之中,運河的周邊,雖然遍佈了各種的造船廠,開始最最重要的,當然是眼前的這麼一個定海造船廠。

以大帶小,以點帶面,這是後世證明過,非常有效的方法,集中在15公里左右的運河兩側,大量的建設各種的造船廠,這是既定的目標,容易讓產業聚集形成的集約化的效果,可是最好的,還是這麼一個帶頭人。

整個定海軍,最精華的造船工匠的,其中有7成,集中在這個造船廠,剩下的,多是一些有個『性』,他們寧為雞頭不為牛後的特『性』,讓他們選擇了獨立執掌一個造船廠,或許他們的技術水準,比起現在定海軍造船廠要高一點,可是很多時候,製造能力,並不是技術能夠帶來的。

集中化,高科技,高資金,這就是趙信對於未來定海軍造船廠的規劃,現在,已經初具規模了,2o個過3萬料的船塢,還有大量定海軍先進的技術,最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定海軍,有關於造船,工業體系之中,最出『色』的那些畢業生,幾乎第一時間,就會到達這裡。

人員密集,技術密集,只要稍稍的展,這個造船廠的效率,就不是其他的造船廠能夠比的,甚至連技術上,大量技術人才的集中,加上趙信不斷的把後世的一些技術和理念,都填充到這個造船廠,未來,技術上面的差距,會更大。

之前,在原來的造船廠,一共準備了4艘萬料的實驗『性』船隻,當時,第一艘,因為海盜出現的關係,被緊急的裝備起來,建成了戰船,現在已經去了琉球。

在運河開鑿的這段時間,其他的三艘也一一的完工,不一樣的是,在趙信的要求之下,這三艘,分別作為運輸船的,快帆船,還有支援船存在。

趙信的目的非常的明確,就是為了嘗試不同的艦種的作用,當定海造船廠,還有一大批的造船廠,完成了施工,可以大規模的製造艦船的時候,必須要有所取捨和側重。

3艘試驗船,還有之後,一系列的各種功能『性』的船隻,具體的測試結果,在趙信這裡最全面,他過來,也抱著,看一看目前開工的大型船隻,它們的船體,到底已經完成到什麼程度了的,以決定之後的計劃。

專屬河港的建設,在趙信的心中,根本就沒有多重要的地步,或許建設了之後,會提升某些重點企業的效率,可是趙信現在要的,是實力,而對於定海軍來說,這麼一個島嶼,最重要的實力,實際上,就是船舶,是戰艦。

知道了趙信的到來,定海造船廠的負責人,迅的迎了出來,對他而言,趙信不但是整個定海軍的掌控者,同樣的,他也是的目前定海造船廠的金主。

這位負責人,實際上,也是從定海軍的政務體系之中走出來,在造船廠這麼的技術『性』強的崗位上面,趙信依然選擇政務體系的人員,原因很簡單,任何的工業,製造業,都有共通之處。

或許一個不懂技術的負責人,無法在技術『性』強的領域,揮作用,可是一個簡單的統籌和整合能力,卻是原來,那些船匠們所缺乏的。

定海軍一切都是白紙,一切都是新的,這一點非常好,以定海軍的吸引力,也沒辦法吸引到足夠地位的大匠,之前,定海軍最大的船匠,不過是一個主導過2oo料的小船的建設的工匠。

這樣的船匠,在定海軍是稀缺,在江南,沿著長江兩岸,有著成百個,甚至是上千個的造船廠,這些造船廠之中,能夠主導2oo料船隻的,真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船匠,這樣的船匠,根本就沒有那種傲氣。

定海軍在招募人才上面,會給於較高的工資,目前船匠們的工資,早已經是過了每月15o貫,可是在職權管理上面,卻非常嚴格。

一個船匠,哪怕是主導整個造船,可是在他上面,還有統籌,審計,撥款等諸多的口子在限制。

這就是後世的特點,交叉管理,不給與一個人權利,卻會以較高的工資來穩定,這樣,對於主導者能動『性』可以調動起來,同樣,也不會形成權威。

趙信不需要權威,就算是牛大力這樣的,真的因為意見跟趙信相左,趙信也會毫不猶豫的放棄掉。

有什麼人,在眼光上,還有對於未來的把握上面,比起趙信更強的,別說是三五十年,就算是1ooo年的歷史,也盡在趙信的掌握之中。

當然了,因為他穿越的關係,這一段歷史,已經被改變的不可捉『摸』了,長弓,稜堡,還有各種各樣的新的東西,在北宋出現,同樣的,北宋的心腹大患,未來大量浪費北宋的資金的西夏,已經滅亡了。

看起來,遼國是獲得了最大的好處,幾乎絕大部分的西夏的國土,都被遼國給拿下來了,控制在手中,可是透過交易,特別是絲綢方面的交易,北宋拿到了西夏絕大多數的牲口。

或許,其中最適合作為戰馬的牲口,早已經被遼國扣去,遼國看來,沒有足夠的重騎兵,北宋就算是拿到這些牲口,也沒有什麼用。

這就是認知上面的差距,遊牧民族,永遠不會懂得,農耕民族的可怕,或許,看起來,農耕民族比較的富裕,也比較的溫和,可是在溫和之中,那是無以倫比的創造力。

大量的牛馬牲口這樣的東西,在遊牧民族看來,只是當肉吃,當糧食來用,可是在農耕民族這裡,去可以提供勞力。

只要這些牛馬,以合理的途徑,進入到北宋境內,並且透過一些方法,均勻的分開,這些牛馬所能夠起到的作用是巨大。

節約更多的勞動力,讓有限的勞動力,獲得更好的運作,原來,無法耕種的土地,在牛馬的幫助下,可以耕種,並且在牛馬運轉之下,開墾出更多的土地。

這個如果只是增加耕地面積的話,並不可怕,人力有限,在開墾方面,就算是有牛馬的幫助,又能夠開墾多少。

可是有了牛馬,物流更加的方便,本應該在山裡,沒辦法運出來,並且,獲得更多的利益。

定海軍的一些普通的機械,也開始逐步的流通開去,最好的,就是畜力的各種機械,比如說,水車。

尋常的水車,是在河道的兩邊,對於一些水流較快的河流來說,不但能夠灌溉,還能夠的提供動力,比如說,磨面之類的。

可是這樣的水車,並不是在每一條河流上面,都能夠使用的,在一些水流緩慢,甚至是不怎麼動彈的河流,就沒有用了。

增加了畜力就不一樣了,在水裡慢的,可以用畜力來幫助,定海軍出『色』的動力體系,可以讓更少的牛馬,可以做更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