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張宏才和宏興書院的離開,對於丁海軍來說,是一件不大的事情,畢竟加上一些學生在內,也就是2oo人不到,這對於人口已經突破了18o萬的丁海軍來說,根本就不能夠稱之為很龐大的人。

可是對於整個教育的震動,是巨大的,張宏才對於丁海軍教育的貢獻是巨大,可以說,在整個教育領域之中,根本就找不出來,有一個人,能夠跟他相提並論的,他的被禮送,證明了丁海軍在教育上面,是不存在任何的妥協的,要麼離開,要麼聽從。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如同張宏才那麼的固執,就算是有些老學究固執,也要考慮考慮兒孫們,張宏才作為丁海軍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不但本人在教育領域很聲望,他的幾個兒孫展也不錯,其中的一個兒子,做到的商業局的副科長,還有兩個孫子,他們也都是股級官員。

這樣職分,雖然沒有北宋的那麼高,連局長,都只是七品而已,可是在丁海軍,除了趙信之外,最高的文官體系,也就是七品。

也就是說,如果七品算是的丁海軍,除了趙信之外的高層的話,科級,就相當於中層,股級,也算是一個官了。

只要丁海軍展,未來,他們未必不能夠做到很高的位置,現在,一切都完蛋了。

趙信不可能留下他們的,從禮送張宏才開始,他的家族基本上,在丁海軍的根基,已經不復存在了。

哪怕他們的能力再怎麼的出色,也不可能留下這樣的隱患,更別說,他們還並不出色。

在丁海軍,之前無可替代的,就是牛大力,之後又加了12個材料方面的研究者的,這些攀升科技的基礎,在趙信看來是不可替代的,其他的,包括周重孫吉這樣的,也不是不可以替代的。

殺雞儆猴,永遠是最簡單的方法的,在張宏才被禮送之後,其他人或許會有些不滿,卻只會在私下之中說說。

趙信當然不可能,如同傳教那樣,壓制一切反對的聲音,讓整個丁海軍只有一個聲音,雖然目前是這麼做的,但是表面上,依然要講究平衡。

在對方接受了,教育改革可以平穩的實行的時候,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教育改革,那是為了以後夯實根基,短時間,不太可能有作用,只要夫子這個階段不提出反對,剩下的反對聲音,就小了很多。

畢竟,免費的教育,教導什麼,很少有家長會過問的,再說了,趙信也不會徹底的堵死科舉的這一條路,在丁海軍,絕大部分義務教育,會選擇這樣的教材來教改,可是如果家長們強烈的要求,也可以進行傳統的教育。

不過傳統的教育,就不是免費的了,而且丁海軍也不會主動的開設,一些傳統的老夫子,可以在這裡開設辦班,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一些家長們,也可以從興趣愛好的角度,讓孩子們來學習。

教育,是昂貴的,就算是以丁海軍規模化的辦教育,集約化的造紙和印刷術,培養一個學生的成本,依然相當的高,如果換成北宋常見私塾,在個體作用的前提下,這個代價就更高了。

可是再怎麼的高,也有一個極限,丁海軍的教改,並沒有關閉私塾,任何人都可以來興辦,只會對興辦者進行一番的考核,不是為了禁絕,而是為了規避騙子的風險。

私塾的存在,是為了考科舉,如果連最基礎的實力都沒有,又怎麼的教授,最起碼,也應該是秀才的功名,至於開蒙,那不必了,可以在小學的前三個年級進行。

就算是再怎麼的固執的夫子,也不得不承認,在開蒙這一點上來說,丁海軍的教育改革,已經走在了所有私塾的前面了。

拋開天賦異稟的那些不論,從入學開始,到熟練掌握漢字,會讀會寫,斷則兩三年,多則七八年,有些愚笨的,可能十年下來,也掌握不了多少。

可是在丁海軍所謂的拼音之下,只用掌握二三十個不同的符,就可以對全部字進行解讀,這對於智力還不太健全的孩子們來說,極大的減少了他們工作量。

在慢慢的熟練和加深記憶之後,最多1年,就可以掌握3oo個以上的常用漢字的,2年,就可以讀通大部分的書籍,3年,開蒙已經結束,基本上掌握了遣詞造句的,在一定程度上面,比開蒙的,還要高出許多。

從這裡挑選優秀的,進入到私塾的,本身,各方面能力就非常的高,也節約了講師大量的時間。

因為要求高了,再加上少的關係,私塾的學費非常高昂,在北宋,一般的鄉間私塾,每月大概就是1貫左右,加上伙食和書籍筆墨的花費的,可能每月也不會過3貫。

丁海軍的私塾,一方面少,再加上要求更高,私塾的學費基本上在每月1o貫左右,高一點的,甚至可以達到3o貫。

也是虧的張宏才走了,否則無論是張宏才的身份,還是教育的成果,把宏興書院改成傳統的私塾的話,一個月5o貫都不在話下。

無論是1o貫,還是3o貫,5o貫,這在普通北宋農民哪裡,那是一個根本就無法仰望的數字,甚至在一些地主哪裡,都不是很輕易。

一個擁有1ooo畝以上的小地主,單憑糧食收入,一年有多少,按照每畝4石來算,總共收入也不過是28oo貫,這還是全部賣出去的結果,一個月5o貫,一年6oo貫,他又不是隻有一個兒子的。

這點在丁海軍是一個例外,目前,工資水平相當的高一般在丁海軍,工作3個月以上,完成最基礎等級考核,透過了之後,平均月薪就在35貫,高一點的,可以達到接近百貫。

這樣的人,當然沒辦法上最頂尖的私塾,可是1o貫的還是可以,5o貫的那種的,中高階管理人員,一個月3oo貫是沒有問題的,這些人都是潛在的消費物件。

只要強烈要求,是可以上私塾的,但是丁海軍也不會無休無止的培養酸儒,私塾必須要經過某些考核,比如說,當年的其他地方科舉的考卷,一共4套,每一套的達不到某些分數的話,就不能在私塾待下去了。

說白了,這同樣是趙信為私塾留下的一條路,私塾可以辦,丁海軍雖然走的是教改的路子,卻不代表以後就不參加科舉了。

邊境軍州,同樣是可以參加科舉的,並且有一定的名額,這些名額,等於是保送,每3年可能1o個左右,可以進入到國子監,想要真正的考舉人和進士的話,就需要到別處去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