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在電子技術和材料大規模的運用之前,鋼鐵的產量,一直都是國力的象徵,一戰,二戰,國力的評價,基本上是透過鋼鐵而來,或許,戰爭的勝敗,會讓這個生變化,可是隻要長期下去,鋼鐵才是根本。

比如,二戰時期,兇猛絕倫的德國,日本,一個在歐洲馳騁兵峰,一個在亞洲肆虐,巔峰時期的兩者,鋼鐵產量都不少。

可是戰爭,不是依靠的巔峰產量,而是持續產值,是不停增加和恢復之中的平衡,跟美國相比,他們先天的劣勢巨大,當佔領收穫的紅利,漸漸的被吐出之後,就是衰落的時候。

對於一個穩定達的國家來說,誰都知道,鋼鐵產量代表著國力,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建立鋼鐵廠,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可是為什麼不大規模的建設。

是否需要只是一個方面,國力本身才是根本,鋼鐵不單單是鋼鐵本身,哪怕堆積了2oo萬,5oo萬,甚至1ooo萬噸的產量,你就強大了,沒有整個國家體系的配合,這些只是鋼鐵而已。

德日兩國就是如此,在瘋狂掠奪之後,他們並沒有辦法,將收穫的產能給兼併,日本暫且不說,亞洲除了日本,沒有多少達的國家,德國所處的歐洲可不一樣。

法國不用說了的,歐洲的6地大國,就算是比利時,挪威,這些國家,他們的鋼鐵產量也不容小視。

如果,二戰的德國,能夠整合歐洲的鋼鐵產能,未嘗不能支撐下去,可惜戰爭所需要的國力,不單單是資源和機器。

趙信所要做的,就是如此,把現代化的體系,引入到深挖洞,廣積糧上面,增強自身,讓定海軍本身變成一個無懈可擊,龐大到無可附加的經濟體,到時候,以強絕的實力,無論幹什麼,都可以了。

鋼鐵,是定海軍最優勢的地方得,不但在整個經濟領域,比較的向鋼鐵傾斜,在研究方面,更是如此,不單單是牛大力這麼一個天才的研究者,還有撥款和人員上面的傾斜。

鋼鐵廠在興建之後,產能就在釋放,不過相對於大規模的擴建,興建一些鋼鐵高爐帶來的成塊的增長,日常調整之中的增長,是在放緩的。

這並不耽誤定海軍的鋼鐵領域,向深入,向規模化的拓展。

在沒有辦法在產量上面做提高了之後,畢竟鋼鐵廠的佔地面積有限,在二期建設北否決的前提下,只能夠由現有的來改進,而且這個改進的幅度有限。

來自後世的趙信,很清楚鋼鐵展的軌跡,最初的高爐,是在小高爐的基礎上面,由牛大力研究,逐步的放大,形成的大型平爐,在這個時代,甚至是在幾百年之後,歐洲大規模鍊鋼的時候,都已經算是非常先進了。

可是跟轉爐比起來,還是相對有些不如,後世,平爐雖然沒有淘汰,卻被用在了鍊鐵,還有大規模的冶煉上面,只有過5oo噸以上的大型冶煉,才會用到平爐,而日常鍊鋼,多是用轉爐。

轉爐的效率,控制性,甚至是冶煉出來的產品的效果,都在平爐之上,成本也會大規模的減少。

趙信知道一些轉爐的情況,特別是氧氣在轉爐之中的應用,在定海軍尋找到了一些出色的鍊鋼催化劑的前提下,從平爐到轉爐的轉變,進行的非常之快,雖然現在也有些不足,卻面前夠可以做出轉爐。

實驗室之中,進行研究的轉爐,效率比起平爐來說,最少提升3倍以上,哪怕工業化的運作,降低效率,也最少可以提升2倍以上。

也就是說,只要對於定海軍的鋼鐵廠,進行一定量的改造,就可以從2oo萬噸,暴漲到4oo萬噸。

研究成果很不錯,也對定海軍大有益處,剛剛興建不足2年,就全面推翻,也不是個事啊,不說是不是浪費了,就說,鋼鐵廠肩負著整個北宋的鋼鐵生產,還有定海軍的大量需求,不能夠簡單的停工。

趙信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把投向轉爐的資金抽調出一些,雖然會繼續轉爐的研究,卻不作為重點。

定海軍的實驗室,已經初具規模,卻也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一枝獨秀的鋼鐵研究,他的動機是牛大力,指導方向的是趙信。

現在兩者都已經轉向,轉爐的研究雖然沒有停止,卻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面繼續完善,想要更進一步,卻是不可能。

鋼鐵,可不是產能,在21世紀,中國已經是鋼鐵大國了,鋼鐵總產量佔據世界的一半,也就是說,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要把產能加在一起,才有中國這麼多,可是中國依然不能夠稱之為鋼鐵強國,原因很簡單,中國能夠製造的,大部分都是低端的鋼鐵,真正頂尖的,鳳毛麟角。

哪怕是19世紀,2o世紀的低端鋼鐵,在這個時代,也是神兵利器,透過簡單的碳鋼生產,生產出來的鋼材,效能已經過了所謂的精鐵,這一點,整個世界,沒有國家能夠跟定海軍比肩的。

可是,為了未來,為了定海軍的繼續展,趙信還是在這個方面投入,定海軍本就有這個優勢,再加上牛大力,這是珠聯璧合的結合。

材料,這個到了2戰後期才展起來的體系,實際上,在之前,一直都在展,只不過,沒有那麼嚴格而已。

二戰時期,各主要國家的火炮,各種引數並不一致,除了研究方向的不同之外,也展現出了材料的不同。

材料方面研究弱一點的,大炮的口徑會大一點,大炮的總重量也會更高,材料好一點的,各方面的綜合效能也比較強一點。

基本上,材料不夠了重量湊,勉強也可以,這也代表著,對於設計和使用,沒有達到極限,材料不過關的時候,是有替代品的。

可是到了二戰之後,伴隨著各種新技術和材料的應用,還有科技的飛展,各種機器和武器的出現,材料,就沒有了替代品,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如果沒有材料的支援,再怎麼精巧的設計,甚至放一個實物,放在你的面前,你也複製不出來,這就是材料的可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