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趙信目前所處的狀態,再加上定海軍掌控了整個天下的鐵料,他對於目前整個北宋的農具情況有很深的瞭解的。

兩年的時間之中,定海軍對於整個北宋的改變也在彰顯,實際上,北宋鐵質農具的使用率在增加。

在定海軍沒有介入到鋼鐵的領域之前,鐵的價格,一直都保持在每斤鐵8o文的左右,這是交通方便,並且人口眾多的地方,偏遠地區,還要加上運費,還有利潤等方面,平均一個鋤頭的價格在3oo文以上,鐵鍬之類的在2oo文耕犁沒有純鐵的,只有木質的加上一個鐵犁頭,還非常的脆弱,很容易壞掉。

一把農具,可能要3oo文,甚至4oo文,對於僅能夠戶口的農民而言,要積攢起這麼一筆錢,並不容易,就這樣農用工具,也不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有的家庭,多是一些擁有較多土地的自耕農,他們能夠在的微薄收入的前提下,積累出足夠資本,用於工具的改造。

如果3oo文可以買到一個,大幅度提升勞動效率的工具,對於農民而言,咬咬牙,還是可以接受,可是這種農具,真的不怎麼樣。

鐵算是比較常見金屬,易於提煉和加工,可是在自然界的鐵,很容易受到氧化,一旦氧化成為氧化鐵,工具也就失去了原有強度,更別說普通的鐵,他的硬度在4左右,自然界之中,很多東西的硬度比它大。

硬度不算是工具最重要的指標,卻是其中之一,用普通的鐵刀來切豆腐,不用太鋒利,甚至用幾十年都不帶壞的,可是用來切石頭,就不一樣了,哪怕是後世非常堅固的鋼鐵,也會在長期的工作之中,被磨損壞掉,更別說耐用性遠不如鋼的鐵,在幹農活之中,很容易就壞掉。

在遍佈在農村的各種鐵匠鋪之中,利潤最高的,就是的修補農具。相對於打造,修補更加簡單,可是收入卻一點不低,對於一件3oo文以上物品,壞掉了,總不能扔掉,一次次的修補,一次次花費,換來的卻是效能的逐步下降。

有時候,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單純在這上面花的錢,就足以買到好幾件新的了,可是對於農民而言,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定海軍,介入到鋼鐵領域,最大的好處就是,讓鐵的價格降低的,現在,伴隨著定海軍鋼鐵廠的投產,海量的物資,充斥在市場之中的,普通鐵的價格,已經降低到2o文左右,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一件上好的農具的價格的,也僅僅只有1oo文不到。

1oo文跟3oo文,這中間的差別巨大,更別說,定海軍會考慮很多的方面,不再是傳統的,或者是隨意製造的樣子,而是經過了認真的考察,最適合的使用的樣子。農耕用具,不再是以木頭為主體的耕具,而是用木質和鋼鐵相結合的工具。

跟傳統的鐵匠鋪不同,定海軍從最開始,就是規模化的生產,產品的質量和耐用性,都有巨大的提高的。

無論鋤頭,耙子,鐵鍬,還是耕犁,就材料的關係,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鐵為主體,定海軍的工藝,是拼接工藝,也就是說,在容易磨損的地方,都加入了鋼,這種鋼,或許比不上神兵利器使用的,神兵利器使用的就是硬度指標為6.3的,可是這個,硬度指標也達到了5.8。

聽起來減少了很多,可是5.8,那是入門級的烏茲鋼的標準,就算是到了後世,也是高硬鋼的代表的。

這個舉措,當然不能明著說出來,明著說出來太可怕了,這個可是在北宋都可以換成2ooo貫的神兵利器,就算只是在刀刃的地方,包裹了薄薄的一層,可是農用工具,多是笨重粗大,比如說,鋤頭,單純一層籠罩在鋒銳的鋼,最少也在一斤左右,按照一把的長劍三四斤來說,單純是這個,最少也價值5oo貫。

趙信提供這些農具,是為了提升鐵質農具的效果,也增加使用壽命,當然不能按照神兵利器來賣,定海軍或許生產6.3以上的,還需要些功夫,需要新增一些微量元素,可是5.8左右的鋼,已經相當的成熟了。

就算是比普通的鐵要貴,也貴的有限,所以悄無聲息的提升,並不聲張,想來,也不會有人的把心思打在農具上面。

硬鋼,哪怕只是用拼接法,在表面上附著一層,也可以讓工具脫胎換骨,更別說跟之前的木製工具相比。

這樣的工具效率有所提升,兩年內,北宋的耕地面積,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保守估計在1o%左右,未來還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使用鐵質工具,可以提升勞動力,可是卻有一定限度,人力是有盡頭的,不眠不休的去幹,結果只能夠是累倒,只有機械化的工具,才能大幅度的提升效率。

現在就普及農業機械,甚至是大型聯合收割機,那是非常不現實的,可是並不代表沒有別的方法可以想,在在沒有蒸汽或者內燃機作為動力的前提下,畜力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幫助,趙信實際上,是把提升勞動效率想法,放在這些畜力上面。

亞洲和歐洲,之所以展凌駕於其他的大洲之上,關鍵就在於,他們很早就馴養了牛馬,特別是馬。

在北宋,任何一個農民的認知之中,大型牲畜,有時候,甚至比人都寶貴。

在農忙的時節,在耕種,收割,甚至是後期的糧食處理之中,畜力都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不過,之前北宋的農民連想都不敢想的,從北宋立國開始,就失去了幽雲十六州,失去了這個北方的屏障,也少了牧場,最初還有西邊的牛馬,可是伴隨著西夏獨立之後,這個渠道也越來越少。

牛和馬的價格大幅度的增長,就算是小一點的地主,都買不起牛,更別說馬,哪怕是最普通的馬,價格也高達幾十貫,稍稍好一點的,就過了百貫,這不是普通的地主能夠承受。

在沒有小型機械的時代,畜力實際上,已經能夠解決很多的問題,只要圍繞著它來開,他的工作效率非常的高的。

換成之前的北宋,就算是有這樣的想法,也沒辦法,別說是馬,就算是牛,也沒有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