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定海軍的展,就看起來來說,還非常的微小,甚至一艘1萬料左右的船隻,連北宋最大的海船都比不上。

南海一號的掘,就足以證明北宋的船舶製造能力,8oo噸左右的船隻,換算成料,就過了2萬3,這還未必是北宋建造的最龐大的海船。

歷史已經是被掩蓋了,千載的黃土埋葬了不知道多少東西,在封建王朝,士農工商,看起來工人比商人高,可是實際上,工人是最底層的,原因很簡單,哪怕商人再怎麼的低賤,他們有錢,有錢自然可以得到人的吹捧,就算是被朱元璋弄死沈萬三,他不是也在史書上書寫了一筆麼。

可是在歷史上,有幾個工匠能夠鼎鼎大名的,更別說工匠的造物。

船舶製造,這個幾乎是定製,有人需求,就有人制造,無外乎是製造的難度,對於北宋而言,只要是解決了龍骨的問題,製造出來只是時間問題。

可是這個船,跟定海軍這裡的帆船,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說度,帆船的基本度是在中國式帆船的一倍以上,這個時代更是多出了2倍,這對於遠洋運輸來說,好處可就大了。

實際上,任何運輸,除了本身的消耗之外,時間成本就是最重要的消耗,船員的吃用,薪水,這些成為了運輸的主要成本,在使用風帆,不使用輔助動力的前提下,所有運輸的消耗就是人力成本,在使用人員相同的前提下,度越快,越是節約。

帆船的出現,也標誌著定海軍,開啟整個航海的基礎的,一個真正的航海時代,在北宋開啟,不是明朝鄭和下西洋那樣,藉助著一個個的港口,逐步的向遠處。

那種方法根本就不是商業性的手段,那是用王朝的能力推動的。

中國式帆船越大,需求的越多,而且鄭和一次,就是數百艘各種的船,還有大量的兵馬,而不是怎麼少怎麼來,不然為什麼鄭和到了東南亞,甚至可以滅國。

武力是彰顯了,可是費用就高的多了,鄭和是為了朱棣來東南亞彰顯武力,萬國來朝的,或許會帶一些小玩意作為賞賜,也會攜帶大量珍貴物品,可是這玩意不是交易,不考慮成效,就跟鄭和幾次在非洲弄到犀牛,孔雀和大象一樣,那有什麼價值,哪怕犀牛角,象牙價值不菲,可是這玩意,只有象牙和犀牛角,其他的東西,根本就沒有太多的作用。

商業才是推動航海不停進展的基礎,為什麼歐洲人,不顧生死,前仆後繼的,尋找一條前往東方的航道,不就是因為來到了東方,可以獲得鉅額的利益。

在東方,哪怕幾手商人,層層的加價,絲綢和瓷器,也沒有過多少,最多也就是幾倍,可是到了歐洲,絲綢和瓷器,都是價比黃金的高檔東西,有些,甚至比黃金更加的昂貴,一船貨物,可以獲得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益,哪怕是幾十艘,上百艘,只要有一艘回來,就可以創造一個可怕的富豪,這才是刺激著所有人前仆後繼的根本。

可惜鄭和下西洋,不具備這個條件,在朱棣在的時候,不知道是為了天朝上國的想法,才推動了鄭和不停的前行,可是在之後,就因為靡費巨大而沒辦法支撐,別說是類似鄭和這樣的大型航海,就連寶船的圖紙,也被束之高閣。

或許,中國式帆船,有這樣那樣的弱點,可是本就在元朝倒退的技術,又經過了明初的藏匿,中國的帆船技術,沒辦法得到展,開始遠遠落後於歐洲,一直到後來的清朝,更是弱的一塌糊塗。

這不得不讓人感覺到很諷刺,同樣,民間的商貿,也因為中國富庶而變得沒有辦法成行,一艘來自西洋的帆船,只要來到亞洲,到了中國附近,就可以收穫足夠商品,無論是絲綢,茶葉,還是瓷器,再或者東南亞的香料,日本的白銀。

總之,整個亞洲,價格高昂的產品太多了,反倒是在中國,舶來品的價格也高昂,可是這個高昂,只是運輸費用的高昂,這些高昂的商品,在歐洲同樣價格不菲,這也是為什麼,英國在達起來之後,要動鴉片戰爭,閉關鎖國的滿清,對外無慾無求,反倒是絲綢,茶葉和瓷器,具備了不可代替性,這玩意外國人稀缺,這也是最初英國明明強悍,卻沒辦法在正常的商品交易之中,跟中國相比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這不是英國出現的問題,中國曆朝歷代,金銀都不多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金,大部分都是銅,雖然金銀的價格昂貴,都是公認,可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形成一般等價物,或者是金銀幣。

原因就在於,金銀的數量,相對較少,哪怕昂貴,卻無法撐得起貨幣盤子。

可是到了明朝之後,金銀開始進入到流通領域,不是中國在這個時代,現了大量的金銀,而是因為海外的金銀,大量的流入。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大肆佔領,獲得了無數的財富,這些財富,按理說,應該是透過大西洋,迴歸歐洲,雖然大西洋波濤洶湧,可是怎麼說,距離都要近很多。

可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運金船,往往會繞過太平洋,進入到亞洲,然後再運送到歐洲,這個等於說路程長了一倍以上。

之所以會這樣,那是因為傳統,金銀這些東西,對於那個時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來說,不算什麼,作為航海時代早期的霸主,他們不論在非洲,還是在美洲,都獲得了大量的金銀,這玩意真的要運回去,還不給小小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貨幣崩潰。

因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輸入,歐洲的金銀兌換比,比起亞洲要高很多,單純金銀兌換,都獲利不菲。

這些金銀,或者換成中國茶葉,瓷器和絲綢,或者換成香料群島的香料,再或者,就是其他的產品,再運回到歐洲,獲利還能夠翻上數倍,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對於航海時代來說,多走幾千公里的航程,那算的了什麼。

雖然沒有一個確切的記載,可是在明清兩代的數百年時間之中,不知道有多少白銀流入中國,總之,在整個明清時代,白銀成為了最主要的貨幣,開始在整個中國鋪開。

要知道,到了清朝,整個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也是在世界上絕對的霸主地位,中國所擁有的貨幣總量,可怕到驚人,讓中國普及使用的一種貨幣,他的總量是多少。

中國展太好了,對於中國來說是劣勢,特別是針對航海也來說,就算中國擁有遠洋船舶,能夠把貨物送到歐洲,不把對方打服了,也別想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