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原材料對於工業化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關鍵,沒有足夠的原材料,機器就是一個擺設,越是達的工程,對於原料的要求就約為重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西北受到了韓琦的影響,答應在今年,完成1oo萬畝到15o萬畝的棉花種植,趙信是比較滿意的,有了這些,按照每畝3o斤的產量,可以獲得3ooo萬到45oo萬斤的產量,基本上可以的供給帆布的生產,還有定海軍的日常消耗的。

棉花的效果,只要種植了之後,就可以展現出來,只要西北種植,就會被吸引,西北種植棉花,有天然的優勢,只要收入過1貫以上,大規模的推廣,幾乎是必然的。

這也不是的最終的產量,農作物,它的產量會變化的,趙信作為一個偏遠山區出來的孩子,對於種植非常熟悉,棉花這個後世最普遍的經濟作物,當然也是非常熟悉的。

一畝地產11o斤棉花,這個數字絕對不能夠稱之為多的,現在的科技水準,還有棉花種子的情況,根本不可能達到後世的標準,六七百斤的產量,可是趙信要求也不高,只是一個平均的數字的,3oo斤左右。

哪怕只是後世平均畝產的一半,3oo斤,就比現在多出了兩倍,這對於棉花來說,種植的利益更大。

第一年種植,只是15萬畝,再加上沒有什麼經驗,趙信已經把很多經驗,傳授給了農業專家,可是農業專家要想吃透,也需要時間。

一年的時間,在土地之中種植,只是一季而已,可是對於試驗田來說,就不是一季了,而是兩季三季了,甚至有規律的種植,進行了很多次,在經過了最少兩季和三季的培養,這些人對於棉花已經相當熟悉了。

小田種植,最高畝產,在第一季的時候,達到15o斤,第二季就突破了28o斤,在第三季,甚至可以達到45o斤。

這個數字,非常的驚人,哪怕按照大規模種植時候減少,可是怎麼算,也能夠達到24o斤左右。

除了在種植上面提升,在加工上面,也略微的有些增加,籽棉轉換率略微的提升,基本上達到了3比1的程度。

這樣算下來,24o斤畝產,可以產生8o斤皮棉,這個相對於之前,已經提升太多了。

哪怕按照現在,西北1oo萬畝,保州和大名府附近3o萬畝的數字,棉花的吸引力非常可怕,利益就是最好的動力,當一畝地種植可以獲得兩貫左右收益,誰都知道會如何選擇。

因為宣傳和猶豫的關係,這個提升不高,可是13o萬畝,在新種植方法和種子的支援之下,8o斤皮棉,總產量會高達的1億4oo萬斤,相對於之前,提升非常的明顯,零頭幾乎就是去年的產量。

1億4oo萬斤,聽起來很高,總產量才5萬多噸,人均佔有才1斤而已,遠遠達不到平均的水平,市場非常的廣大。

不過伴隨著產量的增加,還有棉布逐步的普及,棉花的價格,幾乎必然會降低的,可是再怎麼降低,暴漲接近三倍的產量,也會讓收益增加,哪怕種植增長了這麼多,產量也增長,可是棉花的價格,也不會的降低很多,大概會降低到4o文左右,就算是這個,一畝地的收益,也會過3貫。

對於一個人可以耕種1o畝左右,農民一季棉花,都可以獲得3o貫的收入,這對於可能一年下來,就是幾貫的廣大農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甚至先介入的,是那些地主,農民或許還要考慮,這個口糧跟棉花的收益對比,對於擁有太多土地的地主而言,他們不會考慮這一點,他們考慮的,主要就是收益。

歷史上,棉花的大規模普及,也是這些地主,相對於普通農民,他們掌握的資源,資訊都不足,他們就算知道種植棉花賺錢,可是也支撐不了的棉花的投入。

現在是推廣期,定海軍會負責全部的棉花種子,一旦進入到爆期,在普通人認可了棉花的收益之後,棉花的種子肯定是要購買的。

畢竟,農業科技是基礎科技,試驗田,各種的實驗,這些都需要資金,一個正常的展,就是依靠著培育出來的種子,持續的獲得收益,然後把收益投入到的研究之中。

作為農業,種子是基礎,他甚至在的化肥之上,種子決定了先天的基礎的,甚至對於棉花來說,還有一個產量和纖維的質量的問題,這些細分的東西,會讓種子成為一個不錯方向。

到了明年,棉花的問題就可以解決的,一直以來都在積累技術的紡織業,也可以跟隨著開啟,棉花跟工業相結合之後,所展現出來的力量,那是可以支撐一個國家快展。

哪怕明年可能有過一億斤的產量,那也是明年的事情,現在,在趙信的掌握之中,也只有45o萬斤。

45o萬斤棉花,並不等於45o斤棉布,從棉花到棉線,再到棉布,雖然消耗很少,卻還是有,製造帆布更是如此,消耗更大。

製造帆布的損耗下來,可能連4oo萬斤都不到,一艘西班牙帆船這樣的級風帆,主力艦4根桅杆,數以百計的風帆,厚重的船帆,一艘船最少需要帆布數千斤,甚至是上萬斤。

按照這個來計算的話,這些帆布,可能連4oo艘船的都造不起來,縱橫七海需要多少的帆船,一萬艘不多的,單純這個,對於棉花的消耗就非常可怕。

航海是要慢慢的展的,萬艘只是遠景,現在目前動工最大的船,也不過是3oo噸左右。

這一艘船,實際上,是寄託了很多期望的船,3oo噸,換算下來,就是八九千料的樣子,對於可以做出南海一號8oo噸船的北宋來說,並不是一個很高階的。

可是卻是不一樣的,他的噸位,來自於整體的利用,不是中國式帆船那樣的,用四四方方的船體帶來的噸位。

完全是的遠洋海船的模樣,降低了艏艉樓,尤其是艏樓的高度,同時還用方形的船艉代蓋倫船替原來圓形的船艉,這些蓋倫船的特點,被完美的應用到了這個船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