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難得的機會(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賈朝昌突然把問題,拋給了韓琦,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在座的,都是參知政事這一個級別北宋高層,能夠做到這個程度的官員,哪一個都不是簡單的,他們很清楚,韓琦恐怕是賈朝昌最大的敵人。

韓琦在西北,在這兩年,立下了巨大的功勞,以這個龐大的功勞,越過了慣例。

新法失敗之後,以范仲淹為的新法腦,大部分都被貶謫,幾乎不可能起復,可是中間,到是有一些例外,比如說,韓琦,歐陽修,富弼這樣的,年輕的,有一定的潛力的,被仁宗保下來。

仁宗把他們保下來,並不是準備重啟變法,在仁宗的心中,變法的路已經斷絕了,要救北宋,必須要走別的路。

之所以保下來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還年輕,是國之干城,只要在地方上面磨鍊一段時間,就可以讓他們明白之前的做法不對,只要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之後,再調回來。

歷史上,無論是韓琦,歐陽修,還是富弼,都是這麼的走出來的,下去十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最終又重新的回到了中樞。

韓琦富弼,都成為了三朝元老,國家重臣,不過值得諷刺的是,曾經變法派的干城,卻成為後來,王安石變法的最大阻力。

現在,韓琦並沒有走歷史上面的道路,只是下去了不足兩年的時間,就立下了足以改變一切的功勞,生生的壓過了變法派的身份,重新到的迴歸中樞,幾乎毫無例外的,會的更進一步。

誰都知道,韓琦越過了副職這一條路,只要提拔,就一定是正職,那麼等待他的,就只有三個位置,東府腦,西府腦和三司使,一些榮養的職位,身份相當的高,可是實際上,他們沒有任何的實權,比如說,三太這樣的職務,基本上就是一個榮養的虛職。

在三個正職之中,東西府的腦,是最有可能,甚至在這兩個之中,樞密使是最有可能的,韓琦立下的功勞之中,最初的,也是最耀眼的,就是平復西夏一戰,哪怕最終興慶府不是韓琦佔領的,可是西夏最終還是滅亡了,這就是功勞。

誰知道,賈朝昌並沒有束手待斃,而是選擇瞭解決的方法,甚至大膽的提出了我,進攻西夏,拿下燕雲十六州的,這已經不是計劃了,這是北宋的夢魔。

大部分官員是出於穩妥的反對,少部分,有軍事方面的見識的,敏銳的感覺到,這可能是攻擊遼國最好的機會,可是他們感覺到,這不利於北宋朝堂的穩定。

韓琦的能力跟賈朝昌相比,遠遠出,無論是軍事,還是政務,都要強大的多,韓琦上位,對於北宋的展,絕對是一件好事,只要穩定幾年的時間,伴隨著北宋的經濟軍事實力的上升,到時候,會更加輕易的解決問題,不但是幽雲十六州,還包括了未來遼國的領土。

一統天下的功勳,還是吸引了所有人,這些人,他們哪怕看到了機會,卻依然表示反對。

這也是整個朝堂上面,絕大部分都反對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沒有眼光的,相反的,一些人的眼光還非常獨到。

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向了韓琦,一方面,整個北宋的政壇之中,對於長弓和稜堡最為了解的,韓琦絕對算一個,另外一方面,就是韓琦幾乎是直接對上賈朝昌的,在這個前提下,賈朝昌把問題拋給了韓琦,韓琦會怎麼的去做呢?的。

賈朝昌把問題拋給了韓琦,韓琦也是沒想到,在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韓琦只要不正面到的表示,稍稍延緩一下,或者是說從長計議,就能夠破掉了賈朝昌的這個問題的時候,卻沒有想到,韓琦並沒有說話,而是底下了頭。

整個宮殿之中,陷入到了寂靜之中,所有人都知道,韓琦的回答,會對這次朝議,產生最終的影響,所有人的焦點都集中到韓琦身上。

成為朝堂高官,早早就是參知政事,哪怕還年輕的韓琦,從來都不懼怕別人的眼光,可是他繞不過去的,是他的本心,他不會昧著良心來說話,更不會為了一個樞密使的機會胡說八道。

剛剛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雖然已經看到了大部分計劃,可是他還必須要更加認真的看一遍,主要是看細節。

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有很多,可是實力,將軍,還有機會,都是非常重要的。

機會已經不必說了,在樞密院的報告之中,已經顯示的非常的明白了,元昊在遼國大鬧一場,戰果巨大,無論是人口,還是軍隊,遼國都大大的損失,或許不會滅亡,但是已經處於是最差的時間。

那麼是否能夠取得戰果,並且在取得戰果之後,在遼國的瘋狂反撲之下,能不能堅持下來,就成為關鍵了。

認真的翻看整個報告,整個宮殿之中,包括仁宗在內,都沒有催促,一些人心中轉著不同的想法,而賈朝昌也從之前的略顯慌亂之中,穩定下來。

怕就怕韓琦連看都不看,直接拒絕,只要看了,以他對於韓琦的瞭解,韓琦不會輕易的這麼決定。

果然,韓琦看的越來越慢,雖然,賈朝昌是因為他的壓力越來越大,並沒有胡亂的拿出一個不切實際的計劃,而是認真的考慮,在這個計劃之中,如果賈朝昌沒有造假的話,已經準備非常的完美了,毫不客氣的說,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完全手下燕雲十六州的機會。

從趙信提出來是,過去的一兩年的時間之中,北宋對遼國的各方面的情報收集,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透過更加先進方法,從各方面收集一些情報。

這些都是以前忽視的地方,在之前北宋看來,遼國的動員,是全方位的,只要一招募,就是十萬,百萬的大軍。

可是透過系統的瞭解,才知道,就算是草原上面的騎兵,也需要準備一些東西,只不過相對於北宋而言,這個準備的數量稍稍的少一點,可是還是要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