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葉清臣作為三司使,這樣級別的高官,見到了水晶坊之中的商品的時候,都會震驚,更別說其他人,這些人充其量,只是權貴的下人,他們更是被眼前的也一切給的驚呆了。

美輪美奐的神奇寶物的,有一些的神奇之處,甚至在玻璃鏡之上,這是他們之前所不曾的想到的。

本身只是要購買玻璃鏡,卻遇到了更好的東西,頓時現場有些亂了起來,這些,沒有資格決定大事的人,迅的回去報訊。

定海軍更加的精於商業,他們當然知道這東西價值幾何,在最初,這個東西被製造出來,卻是要的承擔起賺錢的任務的。

打個比方來說,大規模的鏡子,還有那些美輪美奐的工藝品,他們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就弄出來的,他們的成品率依然不是很高得,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說,還相對有一點點的低,這樣的東西,註定,不是一種普及的東西的,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這種情況之下,相對的高價,爭取足夠的資金,才是關鍵。

任何的寶物,都是比較少的,特別是這些神奇的寶物,在得到了主人的同意之後,一場爭奪開始了。

對於吸引來的人來說,都是不差錢的,為了得到這些寶物,他們幾乎付出了比原來更多代價。

一面2尺多的鏡子,巨大的,美輪美奐的,他們價值非常昂貴,一面25oo貫左右,可是這面鏡子,卻遭到了巨大的追捧,在開業的第一天,一共銷售出去325面,僅僅是這一面鏡子,銷售額就高達的8o多萬貫。

不過這注定不是銷售最高的,整個水晶坊的第一天,價值最高的一套商品,就是那一套十二生肖水晶杯,它受到了最少4家最頂級權貴的爭奪,最終的成交價格高達3.9萬貫。

看著1oo貫,1oo貫的價格的增加,似乎在瘋狂地爭奪之中,錢已經變成了某種數字,當後戚家族郭家最終拿到了這麼一套水晶杯之後,現場達到了最高潮。

那些在這個爭奪之中失敗的人,也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東西,鏡子是一個必需品,幾乎米一個來的人,都會購買一兩面的鏡子,可是那些不成套,或者是比十二生肖次一點的,也引了爭奪。

基本上,蘊含了特別的圖案的玻璃杯,他們的價格都翻翻了,正是這些,推升了整個水晶坊交易的價格的,加上玻璃鏡的銷售,整體的銷售額過了48o萬貫,這是一個可怕的,甚至過了想象的數字。

葉清臣本身,並沒有想要看整個的水晶坊的開業,水晶坊的產品,著實讓他很驚豔,可是這些只是一些商品而已,最多,就是銷售出去,獲得利潤。

可是當這個數字,達到了48o萬貫的時候,葉清臣這才真正得認識到,商業居然能夠可怕到這樣的程度。

作為三司使,葉清臣在理財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強的,是北宋少數幾個,對於經濟規律和經濟調控,有一定了解的人。

可是整個封建社會的展,出了少部分強勢的帝王,比如說漢武帝,比如說唐太宗,他們可以抽調民間的資金,這種抽調,不是有法度的,而是隨意性很大。

漢武帝的強橫,是建立在文景之治的龐大累積之下,也建立在,對整個帝國的商人的打擊之下,在這樣雙重的抽調之下,才有足夠的力量,應對的,遊牧民族的挑戰。

北宋優待士大夫,基本上,北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計程車大夫苛責,就算是犯錯的,也不存在抄家滅族這樣的,葉清臣對於財政的處理,基本上就是基於北宋的財政上面。

或許其中,有靈活運用的地方,卻沒有涉足到其他民間資金。

當然了,這是一種思維的慣性,中樞控制著整個地方,地方又有多少的資金。

可是看這個購買的就景象,短短的一天的時間之中,48o萬貫,這個比起北宋財政收入來說,差得太遠,可是這是在一天之中完成的,這還僅僅是汴梁的一部分的權貴,如果是整個汴梁的權貴,甚至是整個北宋的富翁,他們都把資金聚集在一起的時,會變成什麼樣子。

北宋寬鬆的政策,讓北宋的經濟展的非常的快,在普通的民眾之中,也存在著相當數量的資金,這筆資金,實際上是在閒置之中,特別是在權貴的手中,他們拿出來的銅錢,有很大部分,連穿串子的繩子都腐爛了,天知道存在庫房之中,多長時間了。

如果沒有水晶坊這樣的稀世奇珍的出現,說不定,他們依然會埋在庫房之中,慢慢的腐爛。

可是現在伴隨著商品的出現,這些錢被花出來了,葉清臣還沒有意識到,流通性和通貨緊縮之間的關係,可是敏銳的他感覺,只要這部分的資金,融入到了北宋的經濟圈之中,一定會讓北宋展的更好。

如何,把這個給利用起來的,類似水晶坊這樣的店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奇珍異寶,或者在世面上面,引轟動商品,把這些錢給吸引出來。

這個念頭,在葉清臣的心中,稍稍升起,就放下了,誰都知道,有奇珍異寶,肯定是賺錢的,北宋這麼多年,都比較的平穩,要找到合適銷售的商品,並不容易。

那麼,就只有走另外一條路,積少成多,把這些自己給成功的運作到一起。

葉清臣雖然想的還不太完善,甚至還有很多必須要解決的地方,卻是一個成功的開始,三司參考了錢莊,還有定海軍銀行的一些東西,在兩三年之後,開啟了北宋錢莊,讓經濟掀起了新的篇章。

這也是汴粱這邊的負責人,沒有想到的,僅僅是1天的時間,就創造了去年6個月的時間,整個汴粱銷售的十分之一,新產品的利潤也太高了。

趙信不知道這個負責人,到底是怎麼想的,他對於目前的狀態,有了一個清晰無比的認識,那就是,這玩意,量能並不大,3oo多面,是多虧了貴妃的宣傳,還有這半個多月的造勢,沒有這個,在第一天的時候,絕對不會如此的打爆。

按照趙信的估計,在汴粱,有能力消費這些的鏡子的,也就是5oo面左右,一次銷售了325面,也就是說,整個汴粱,三分之二的市場,是國度的開了,不過趙信並不在意的。

如果定海軍只有玻璃這麼一個產品的話,一定會細水長流,保持長期的利潤,而不會一次性的投入這麼多,可是定海軍的各種的新產品非常之多,甚至這個玻璃製品,只是一個的敲門磚,真正讓工業化爆威力,將會是平民化的產品,當玻璃窗,玻璃鏡,還有各種的普通的玻璃製品,大興於世的時候,才是工業化最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