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撥款和事故(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葉清臣手中有錢,卻不敢隨意的動,之前大撒把一樣的,幾乎讓整個北方農田水利工程給拖住,雖然說,未來很美好,只要整個北方的農田水利工程修建完成,整個北方對於自然災害的抵抗程度,就會顯著的提升。

這對於一個朝廷的安定,有著巨大無比的作用,一個王朝的穩定,不在於他在豐收的年景,到底會產生多少糧食,而是在歉收或者是自然災害的時候,到底產出多少糧食。

前者生產多餘的,除了釀酒,就很難有其他的作為了,可是後者,一旦少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缺口,當這個缺口增大,加上社會分配體系出現一點的問題,富人們多佔,普通人少一點的時候,最終的結果必然會生戰爭,或者推翻整個朝廷,或者,就是極大的削弱中央政府。

葉清臣這麼做,甚至為了建設,而受到這些鄉紳們的盤剝,一直到有了韓琦作為對比之後,這才對他們動手。

可是現在,有了現在的教訓,他不會把手頭上面,所有能夠流動的資金,都給動用了,這不是一個健康的政府做出來的。

有了這些經驗的,他也小心了很多,除非是之前就定下來的計劃,否則的話,必須要三司重新研究之後,才會給予撥款,一旦有任何的疑問,都會否決。

這樣下來,等於是多出了手段,可是對於財物安全來說,卻是好了很多,一些明顯是看到錢眼紅,增加消耗的專案,直接就被葉清臣砍掉。

北宋的財政平衡,就這麼的簡單的形成了,甚至是葉清臣也做出了一個簡單的計劃,讓三司整理所有需要投入資金的地方,透過輕重緩急,還有其他一些必要支出做一個預案。

這是一個計劃的前提,一旦做出,就會提升資金使用的效率,不過在沒有足夠的效率的前提下,這個註定會是一個大概的計劃。

賈朝昌知道,葉清臣手中有一筆錢,可是具體多少,不太清楚,不過應該是足夠這一次的換裝和武裝運作。

不過,為了得到足夠的資金,賈朝昌還是用樞密院的形式,進行申請。

樞密院的這些申請,是有正當的理由,加強河北前線,防止被遼國突破。

在西北邊患大大降低的前提下,整個北方戰爭的中心,就又回到了河北前線上面,誰都知道,在三國之中,當西夏徹底的滅亡了之後,宋遼之爭必然會成為重點,甚至會越演越烈。

以前還有一個西夏作為緩衝,甚至遼國不會直接上來,而是轉而依靠西夏的間接,現在,一切都沒有緩衝,西夏的國土屬於了遼國,雙方只要有任何的摩擦,就必然會產生戰爭,那麼要想保證北方安全,加強是在所難免的。

已經有3年,河北前線都沒有任何增加了,這個理由,也算是正當,哪怕是沒有計劃,這筆錢葉清臣也會撥付。

況且不多的,稜堡的強大就在於,稜堡的單獨成本並不高,一座稜堡才2ooo貫的成本,25o座,也不過是5o萬貫。

這別說是跟以前河北的相比,就算是跟西北相比,都不算什麼,賈朝昌只是籠統的寫了增加河北城防強度,就這樣的透過了。

同樣的,給1o萬禁軍換裝,成本同樣不高,這個改動,只是在長弓上面進行改動,一把長弓的成本2oo文,箭要貴一點,一套長弓的箭的成本,包括5o只穿甲箭,5o只重箭,15o只標準長箭在內的成本,大概是1.2貫左右。

看起來箭的成本,比之前短弓的箭的成本,最少提升了5倍,可是長弓和箭加起來的成本,還不足以前短弓的成本的一半,這樣就算1o萬禁軍,需要更換8萬套長弓,也不過是12萬貫,加上一些準備的費用,賈朝昌一共申請了1oo萬貫。

聽起來,這個絕對數字是非常的大,可是灑在整個河北防線這個大攤子上面,就真的是不算什麼了。

要知道,在慶曆四年一年,在西北的總花銷,就過了4oo萬貫,這是對於整個西北駐軍的花費,可是單純城防修補和營寨的修建,就過了18o萬貫。

河北防線,比起西北的防線,更加的重要,單純一個修補,要了1oo萬貫,這筆錢跟西北軍費比起來,少太多了,這些從西北節約的錢,直接補貼到北方防線就可以了。

葉清臣是一個心細的三司使,也不可能把每一筆錢的花費,都落到實處,這一點到21世紀都無法做到,科技的達,並不能夠完全的把握人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比比皆是,更別說,名義上,賈朝昌沒有挪用。

投入到稜堡上面的錢,本身就是提升整個河北防線強度,而長弓,則是提升禁軍效率必然的運作,這些都是有所先例的,並不突兀。

賈朝昌的野心,就這麼的掩蓋在了整個樞密院龐大的事物之中,在資金到位了之後,磨刀霍霍的行動開啟了的。

狄青旗下被增加了2萬的禁軍,一共是8個軍,全面的進行了換裝。

在保州的收穫,再加上狄青對於長弓的理解,整個換裝從一開始,就跟原來計劃的不一樣了。

兵員上面,狄青更多抽調了一些新兵的兵員,或許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卻達到了6成左右,整個長弓的訓練,幾乎都是在新兵之中挑選和選拔的。

當然了,老兵之中的神射手,也沒有放棄,在訓練的時間較少的前提下,離不開有經驗的弓手,或許這些精銳的弓手,在轉為長弓手之後,或多或少有些不習慣,可是充當領弓手是沒有問題的。

在稍稍的熟悉了長弓的使用方法之後,這些弓手或許無法做到跟整體方陣齊射,卻可以的指導方陣,這樣可以揮出經驗。

在狄青看來,伴隨著對長弓使用的深入下去,這些弓手,到最後,還是會逐步的被淘汰掉,已經形成的禁軍體系,跟這種新的訓練方法格格不入,但是總體而言,紀律性,還是後者更好。

大量新兵進入到了軍營之中,在初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狄青手下的禁軍,戰鬥力的減弱了很多,可是在逐步的訓練之中,狄青現,這樣的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