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長弓的源頭(第1/2頁)

作品:《皇宋錦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算是來到樞密院的12個將軍,也是如此,比說他們是不是分屬於不同的派系,單純說見解方面,也各不相同,不是每一個人都同意狄青的,再加上有些特別的想法,12個人最終有6成行。

這6人,全部都是贊同了狄青的看法的,認為要想跟遼國開戰,就必須要考慮到的防守的問題。

換成北宋剛剛成立的時候,燕雲十六州不算什麼,最多是一塊土地而已,在遼國之中,類似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現在,燕雲十六州已經成為了遼國最重要的土地之一,甚至專門成立了南院大王,專門管理這裡。

哪怕是遊牧民族,在向中原王朝學習之後,伴隨著一段時間的穩定,必然會形成一系列大型的城市,要養活這些人口眾多的城市,單純遊牧是不行的,遊牧所帶來的肉食的提升,在草原部落還可以,到了國家,就不行了。

這也是在歷史上,人類起源的時候,最初的部落,氏族,基本上還是以遊牧的形態,可是慢慢展著,中原王朝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可是遊牧民族,則成為了另外一種展,以全民皆兵的方法,開始了屬於他們的歷史,甚至居無定所,也就是廣闊的大草原能夠支撐他們的展。

在強大的時候,面臨著中原王朝的薄弱的時候,他們也成為肆虐一方的凶神,可是一旦失敗,那就無法挽回,連保持住維持都很難。

燕雲十六州,擁有著整個的遼國,最好的耕種條件,也有原生的漢民,當時的兒皇帝石敬瑭,不但送出了土地,還送出了大量的民眾,這些人經過了百年的繁衍,除了頂級大族,或者是在遼國受到迫害,對北宋還抱著好感,其他的底層民眾,他們老老實實的生活,為整個遼國,供給著糧食。

這麼一處地帶,可以說是遼國糧倉,一旦這裡出現問題,不說徹底陷落,就算是有一部分,剩下的,也無法揮出作用,這種情況之下,遼國的四京,就會出現問題。

這是一個馬蜂窩,別說是直接攻擊的,就算是稍稍的威脅,都會讓遼國的強硬的反擊。

只要這一戰開始,遼國必然會派遣軍隊過來迎戰,甚至找機會,攻入到的北宋。

這中間,也產生了一些的分歧,那就是抵抗的方法。

狄青和大部分將軍認為,稜堡,或許能夠出現一個突破口,從目前的現狀分析的話,稜堡的強大是可以看出來,可是沒有去的人,則是認為,稜堡是屬於未知的東西,未知就存在著風險性,與其冒險的去弄一個完全不懂的東西,還不如把長弓給搞清楚。

攻擊高於防守,北宋本身的防守,應對遼國的進攻,已經夠用了,只要在第一時間,利用新式禁軍的攻擊力,把遼國的有生力量都給建滅掉的話,北宋所要承受的危險,就會大大的降低。

兵者兇也,為將者,如果有一些婦人之仁,那麼仗也就打不下去了,這也考慮那也考慮真正的戰爭要怎麼辦。

言外之意是,他們不在乎那麼一點點的損失。

這不能說不對,卻是一個將軍的正常思維,卻不是一個元帥的正常思維。

在戰爭開始之前,不要考慮,戰勝了是怎麼樣的,要提前的考慮,如果失敗了會怎麼樣,能不能承受住這樣的後果,這才是一個統帥應該做到的,一旦失敗,最終一下子葬送了所有的成果,這樣的就是考慮不周的結果。

很多明明佔據優勢的,卻被翻盤的,你說那個統帥真的徹底看不到漏洞麼?就算他看不到,下面的幕僚也會提醒他,大部分的情況是,太過自傲了,認為那些地方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卻沒想到,成為了翻盤的所在的。

狄青就是這麼的認為的,一個強悍的,足以抵擋住遼國十萬大軍的稜堡,才2ooo貫的造價,只要建設起來一部分,就會在北方形成一個可怕的防護,有這個作為基礎,他們攻擊也來的更加猛烈一點。

不是所有人都跟著去,狄青根本不在意,他只要自己確定就好了,這個稜堡,到底有幾分成色,這關係到他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賈朝昌雖然有些優柔寡斷,在確定上的事情之後,還是效率比較高,這一件事情,關係著他未來,能不能壓住韓琦。

樞密院專門調動了最快的船隻,並且一路的安排了人員進行等候,日夜兼程,在高鬥船的2o公里左右的時之下,每隔1o個時辰,就會靠岸,進行更換,換上力量更足的人。

從汴梁城到河北的這一段路上,同樣是北宋向邊軍運送給養的重要通道,在這個通道之中,本身就有軍方的一些設施,在樞密院從上壓下的要求之下,每隔o力的地方,更換一批二三十個的壯漢,這絕對不成問題。

有些將領,為了拍樞密院的馬屁,甚至連精銳部隊都派出來了。

在北宋,如果說要找大力士,還是軍隊之中最多,出了讀書這麼一條出路,當兵也比普通的民眾要強一些,甚至十幾二十年之後,到年老色衰,沒辦法再當兵的前提下,有些功勞的,還能夠混一個官噹噹,哪怕有些時候,是最小的城門官,或者是普通安民官。

對於不經過科舉這一條路走上去的普通百姓來說,這個或許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一條路。

健壯的漢子,不停出現的號角,讓鬥艦用更快的度前進,甚至為了保證更快的度,還保持了夜間行船,反正,都換了一大批,日夜兼程之下,這樣的快船之下,甚至不會比幾百里加急慢多少。

從汴粱到的保州,oo多里路上距離,他們大概用了的1天半的時間,抵達了保州,然後換馬兼程之下,又趕到了苗家莊。

曾經的苗家莊,如今變了一個模樣,趙信留下來的一些東西,除了長弓,鋼鐵水泥之類的,太過關鍵,交給了北宋軍方之外,一些賺錢的生意,還是留下來一點,說,現在的苗家莊還擁有整個保州的饅頭銷售權,其他人給再多的價格,也會被拒絕。

保州,在大商人的眼裡,還真的不是什麼好地方,或許,在之前的叛亂之前的保州,還稱得上是一方大城,無論是藥材生意,還是其他的生意節點,都讓保州吸引了大量人員,商業活動極為達。

一場保州兵變,毀掉的,不但是城市的景觀,也讓人口大大的減少,或許轉口的藥材生意,還有不小的市場,一旦跟遼國的商道通暢的話,還能夠重新的拾起來,可是人口卻不是短時間能夠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