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

作品:《皇宋錦繡

莫名其妙的同意他決定的比例,其中還有大量絲綢這樣的奢侈品,這個可以用不知道,或者沒想到來解釋,主動提出來的,要追加這些綾羅綢緞的比例,這不尋常,難不成其中有什麼陰謀。

遼國的事情,韓琦可以從密諜司之中獲得的,甚至一些最基本的市井的資料,趙信提出的這些基礎的東西,代表這一般規律的,只要準備打仗,或者說,準備要進行某種戰鬥,必然,馬,糧食,牲口,還有鐵這樣的東西,會漲價。

這是一般規律,都是戰爭所必須物資,在有預謀的戰爭的時候,都會收集,大規模的收集之下,就必然會引價格波動,哪怕這個波動很小,在長期紀錄這些基礎的價格指標的時候,就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判定。

這也是後世判斷一個方法,遼宋之間,現在還是名義上面的友好國家,就算是使節還有一些民間的組織,還是存在的,透過這些,可以名正言順的來收集資料。

這些情報的收集,遼國方面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就算是北宋,也是在趙信的提點之下知道的,這遠比這個時代,高出1ooo年的分析解析的方法,是最無法遁形的。

因為防不勝防,秘密收集,甚至是更廣闊的收集,這可以掩飾目的,更別說其中一些假情報和資訊,但是這些最根本的資料的對比,特別是長期的趨勢,根本就瞞不住人。

就算是到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期間,都無法瞞過去,更別說1ooo年前遼國。

這個如同千里眼一樣的偵察方法,可以幫助北宋,獲得遼國的情報,可是這些資料,需要時間弄過來,可是那需要時間。

就算是把這些情報弄過來,也無法的知道,遼興宗到底要幹什麼。

這才多久事情,甚至是關乎遼國君臣的一些情況,這個如果韓琦都能夠知道,北宋就不用打仗了,連對方這麼隱秘的東西都知道,遼國還打什麼的打。

他專門的尋找,負責拿著樣品,去跟遼國交易的使者,簡單的詢問了一下,主要是的當時遼國君臣的反應。

這一點,只是在交易的時候,籠統的問了一下,沒有深入,可是在詢問,使者也都回答上來。

哪怕過去了好幾天,可是遼國君臣的那些反應,還是意義有心的,那種眼前一亮,甚至是抽搐的表情,說起來,還有些好笑的。

之前,韓琦主要詢問的是去到遼營的事情,主要還是立足於地方有沒有反對,是不是能夠進行,這一點,是當然的,所以這些東西,都作為一個笑料,被他給壓下來,當做八卦資料的,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現在,連韓琦都問起來了,當然是一五一十的給說出來,說真的,這些,還真的是好笑的要命。

在詢問弄完了使者之後,韓琦心中有底了,顯然,這些綾羅綢緞,在遼國君臣的心中,有了巨大的影響,或許,這就是遼興宗主動提出的根本。

在詢問完了自己人之後,卻現,負責傳遞的信使,還沒有走,明明已經收到了回信了,韓琦已經答應要考慮,在接下來給予傾斜了,為什麼不走呢?

既然不走,那就詢問一二,他沒想到的是,負責傳遞信件的使者,根本就沒有保密,或者他也是得到了遼主的授意,讓他儘可能的促成這件事情,在韓琦詢問之下,一五一十的把所有的東西都和盤托出。

事情的起因,跟之前北宋的使者所說的一樣,還是來源於絲綢,特別是韓琦送來的最頂級的絲綢。

這樣最頂級的綾羅綢緞,韓琦記得相當的清楚,當時在是否把它列入到交易名錄之中,還引了爭吵。

這一個最頂級的絲綢,就算是在西安,也是最為精巧的一種,一共只有12匹,這麼精美的東西,放在交易之中,是否合適,最關鍵的是,韓琦喪心病狂的標價。

這麼的一個絲綢,每一匹的價格都是在3ooo貫左右,12匹就是接近4萬。

雖然絲綢的價格也很高,可是高到3ooo貫這樣離譜的價格,還是讓人目瞪口呆。

這不是韓琦單獨針對這一個,而是韓琦對所有的奢侈品,都是如此。

簡單的絲綢,也是佔據了龐大的數量,那些絲綢比不上最頂級的那麼的貴重,卻也比曾經的絹之類的,不知道強大了多少,一匹在北宋,可能只有一兩貫的絲綢,在韓琦這裡,就堂而皇之的標價為的2o貫,3o貫,甚至是5o貫。

這些價格,比不上最頂級,可是成千上萬匹之下,也價格相當的不菲,就佔據了相當的份額,成為了這一批權重最高的部分。

引事端的,恰恰是這些最頂級的絲綢,這個絲綢亮瞎了群臣的眼睛,就連遼興宗也深深的迷醉於其中,在遼國,可沒有所有的好東西,都歸屬於皇帝這麼一說,作為交易的目標,已經商議好了分配的方案,不但包括了朝臣和貴族,還有一些大規模的部落。

可是這些絲綢,是遼興宗最喜歡的,甚至在爭奪之中,還讓君臣之間,有了一些齷齪,甚至還引了一系列的爭奪。

這個爭奪是擺在明面的,甚至差點就大打出手。

這一款絲綢的精彩,在於,它的圖案,幾乎每一個圖案都經過了專門的配比,在每一個角度,看過去的時候,都是不同的圖案,甚至在陽光下,燭光下,月光下,也同樣是不同的圖案。

別說是的遼興宗看著熱鬧,就算是普通沒點見識的小財主,小官僚,看到這個,依然會驚歎不已。

遼興宗一眼就看重這個了了,遼興宗的後宮眾多,12匹連後宮都不夠分的,但是這些大臣們不得不兼顧,特別是明碼的針對。

最終,遼興宗獲得了8匹,佔據了三分之二,剩下的4匹,分別是耶律重元兩匹,實際上,遼興宗,是想要給耶律重元一匹的,可是耶律重元以太后的名義,讓遼興宗也很無奈,總不能不孝吧。

還剩下的2匹,就沒辦法了,蕭惠一匹,他是韓王,同時也在這一戰之中,立下大功,還有的一匹,則是分成了不同的部分,分給了朝臣。

這樣情況,怎麼能夠讓遼人滿意,他們自問已經是貴族了,以前是沒有見識,不知道北宋還有這樣的精品,現在知道了,怎麼可能的的放過,紛紛提出了要求。

大部分人都是提議,讓遼興宗跟北宋商量一下,增加那些絲綢的配額,特別是那些最好的絲綢,一定要來個百十匹,不然不夠分。

當然了,也有人提出,要不把歲幣之中2o萬匹,都換成這個。

說出來這個的,是一個無腦的武將,這句話一出,就被別人鄙視的不得了,2o萬匹絹是什麼概念,他們都知道,以前還當做寶貝,現在看到了這個,很清楚其中的差別,想想都是不可能的,如果這些是北宋量產的東西,怎麼可能,用腳趾頭都能夠想到,這樣的工藝品,肯定是不多見的,否則,怎麼會那麼的貴。

遼興宗和遼國的貴族不知道,未來,當趙信把目光投向這裡的時候,這些,還真的有可能,絲綢的美麗,是不同的圖案,類似於蜀錦的精品那樣,一批蜀錦就是一個美輪美奐的圖案。

這些就算是在21世紀,都是不可能量產的東西,都是純粹的人工,少量使用機器,進行調整生產的。

可是有一些,比較規則的,比較重複的蜀錦,還是可以用機器製造的,到時候,手工的費用降低到了幾乎沒有,印染和其他的費用,也不會增加多少,那時候,這玩意才有可能普及。

普及之後,絲綢的價格,一定會以後較大規模的降低,到時候,絲綢才算是普及到了千家萬戶。

這對於定海軍來說,是未來,絲綢業的展,要從源頭開始,用更加出色,質量更好的蠶種,替代原有的,這其中,有對蠶絲等質量上面的要求,也有對機制處理的要求。

機器繅絲和織錦,需要蠶絲的硬度稍稍強一點,否則的話,就很容易斷,而對於一個綾羅綢緞,最大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斷絲,一旦有了一個斷絲,可能整張絲綢,就無法再用了。

韓琦沒有想到,居然最終是這個原因,原來是他想差了,還以為遼興宗會不會弄來什麼陰謀,卻沒有想到是這個,知道了遼興宗的意圖,那就好辦了,不就是些絲綢麼,還可以用代替鐵料和武器,為什麼不呢?

或許,這樣做,也比較困難,西安這邊絕大部分絲綢,都給調集一空了,特別是最頂級的絲綢,正是在韓琦的力排眾議之下,這才促成了這麼多的絲綢成行。

現在,這個目的達成了,反倒是考慮絲綢來源的問題的,這個也必須安排下去。

當然了,困難雖然困難,去而是一件大好事,有什麼比目的達成更好的,之前的靈州合議,已經是佔便宜了,現在用絲綢替代各種的軍事資源,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無論如何,他都會促成這件事情,這對於北宋來說,是巨大的好事。

喜歡皇宋錦繡請大家收藏皇宋錦繡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